广州将发放“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补助
“我来到广州工作近2个月,感觉这里工作氛围融洽、机遇很多,生活也很舒适。”香港青年陈芷蕾是“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参与者。7月7日,包括她在内的4位华商教育集团香港籍员工收到了好消息,广州将发放首批“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生活补助,他们每人每月将可领取1000元人民币,最长可领取18个月。
为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发展事业,香港特区政府在今年1月推出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有业务的企业,聘请及派驻本地大学或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名额2000个。参与计划的企业须在香港按照香港法例及以不低于月薪18000港元聘请目标毕业生,并派驻他们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职培训。政府会按企业聘用的每名毕业生,发给企业每人每月10000港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在今年出台的3.0版“促进就业九条”中,广东省政府明确提出,支持开展“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对参加人员提供最高每月1000元生活津贴,最长可领取18个月,共1.8万元。
陈芷蕾目前在华商教育集团担任学术专员。她说,参加“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让她有机会可以在内地工作、生活,而香港和广东两地政府提供的双重津贴福利,则保证了她可以享受与香港相近的薪资水平。
同样在华商教育集团担任学术专员的香港青年李盈盈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可以接触企业的内地业务,学习机会较多。“例如我有机会接触集团在广东、四川,乃至外国,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学校的业务,这对于我个人成长非常有利。”她说。
“大湾区青年卡”便利
香港青年在内地生活
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中国银行(香港)、广东省青年联合会、香港青年联会、澳门青年联合会于6月30日共同推出“大湾区青年卡”,为香港青年解决在内地生活的难题,为他们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提供便利。
在内地生活的香港青年都经历过没有内地银行账户、无法使用各类网络平台等不便。“大湾区青年卡”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持卡人可以拥有中国银行内地账户,绑定内地手机支付工具。在广东省内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广东省12355热线向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咨询和求助等。
“大湾区青年卡”以中银银联双币白金信用卡为基础功能,并集合金融、保险、交通辅助、通讯优惠、购物折扣、求助咨询、公益慈善、青年服务等实用功能,是一张为香港青年提供支援的综合服务卡,年满18周岁的申请者可以携带所需文件到指定的中银香港分行办理。
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黄永光表示,“大湾区青年卡”提供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升学、就业及创业等资讯及服务,帮助香港青年发挥所长。
延伸
什么是“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是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2020年施政报告》公布的其中一项措施,目的是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到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让他们了解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最新发展并把握大湾区的事业发展机遇。
根据计划,任何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都可申请参与,提供职位空缺。参加企业须在香港按照香港法例聘请合资格毕业生,并派驻他们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职培训。计划共提供2000个名额,当中约700个专为创科职位而设。特区政府会按每名获聘毕业生向企业发放每月10000港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
欲申请计划下的职位的青年人必须为香港居民,可合法在港受雇工作,并持有在2019至2021年由香港或香港以外的院校颁授的学士或以上学位。他们在计划下受聘可获得不低于18000港元的月薪。如有关职位与创科相关,则合资格的毕业生除须符合前述的条件外,亦必须持有与科学、科技、工程或数学学科相关的学位。他们在受聘后须分别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各工作6至12个月。
特区政府劳工处联同创新及科技局已就计划成立秘书处,负责处理企业申请和发放津贴。有兴趣参与的企业可透过计划的专属网站了解详情及登记。计划下的职位空缺经过劳工处和创新及科技局处理和审批后,会上载至该网站供有意申请的合资格毕业生浏览。
来源:综合自南方网、新华网
编辑:叶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