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墨脱县城西郊墨脱村小康村(拉贡公园)建设工地出现了一幕特别的场景,只见6人一组扛着笨重的钢材、数匹骡子驮着重重的物料,沿着500多米的步梯栈道,一步步挪到该项目观景平台施工现场。因特殊的施工环境,车辆无法抵达现场,只能依靠人力、畜力将建筑材料运到工地。
这样的场景,只是墨脱广东援藏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墨脱开展项目建设往往遭遇超乎想象的困难。对此,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墨脱县工作组坚定秉持“项目为王,落实为要”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扬“断路断网不断精神,停水停电不停斗志”的拼搏精神,千方百计推动各援藏项目在安全有序前提下加快实施。
一难:道路险阻,建材运输遭遇“瓶颈”
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地质断裂带上,世界最深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全境。直到2013年,扎墨公路才真正贯通。这条墨脱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被称为“中国最艰险的公路”,不仅陡峭狭窄,而且急弯多,道路经常需要进行交通管制。
如此通行条件下,对援藏项目建设造成极大影响,不仅大型施工机械难以运进来,钢构等建筑材料的运输也困难重重。
墨脱县公共足球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中,四个角的照明灯杆原本设计为正常高度,但因为扎墨公路的急弯多,灯杆即便截成三段,放在卡车上仍无法转弯,最后只能将灯杆长度改短,再将其截成三段运输进来。足球场看台钢结构伞式雨棚的安装同样如此,因雨棚结构跨度太大,而没有够大的起重设备,只好把雨棚立柱分拆成两段,双机抬吊立柱上空,就位后再进行电焊拼接。
果果塘大拐弯观景平台、墨脱村小康村等项目无一不是如此,凡是涉及钢构材料的运输,均需一路历经千难万险运到县城,再蚂蚁搬家般二次运输到各项目施工现场。
“这些被化整为零的建筑材料,安装使用时需重新焊接、整体拼装,不但增加了工序,而且增加了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对施工技术和质量安全带来更高要求,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组织,落实每个工程细节的施工。”广东援藏项目工程建设顾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家雷元新说。
桥梁限载也给大型施工设备的运输带来额外困难。果果塘观景台施工需要用到大型吊车,但运输过程中经过德兴桥时遭遇了很大困难。对该桥而言,一台吊车已属于“巨无霸”。为让吊车安全过桥,只好将其拆解,运到桥的另一边再重新组装。
小姚此前一直在林芝市区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去年5月因公共足球场项目来到墨脱,他对墨脱的施工难深有体会。他清楚记得,看台雨棚所用钢梁去年12月就已运达林芝,但运进墨脱必须改用小型货车,然而因为道路积雪加上临近春节,一时找不到运输车辆,导致今年3月才运进来。“在条件好一点的地方,足球场建设只需八九个月,但在墨脱至少需要一年。”他说。
二难:施工环境复杂,建材进场靠肩扛手抬
在墨脱县工作组援藏项目中,凡涉及旅游观光的项目,选址多沿雅鲁藏布江边,地形地势复杂险要,工程场地道路通达性差,重量稍大的起重机械、混凝土搅拌车均无法进场,致使多次搬运和人力搬运成为常态。
墨脱村小康村是墨脱县工作组援建的民生项目之一,于去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正抓紧最后一个关键节点观景平台的施工。这是一个建在拉贡神山半山腰、横跨景区栈道的弧形悬挑式观景平台。平台两头均悬空,上下连接人行栈道,没有施工便道可通往现场,吊装机器、运输车辆均无法抵达工地。如此施工环境,使得观景平台建设所需的钢梁、钢筋、水泥、砂石等一应建材物料,只能先行运输到人行栈道顶端的观光塔门前平地上,然后再依靠人力、畜力搬运到施工现场。因人的体力有限、栈道狭窄曲折,只好将两道原本八节、总长120多米的弧形钢梁,截成3米多一节(每节重达400斤)、总共40多节,靠工人从500多米的步梯栈道一节节扛下来,再进行拼接安装。
“我在墨脱做了7年,这个是我做过难度最大、最费劲的工程。”钢筋工高齐说。
公共足球场选址于拉贡两座小山丘间的一块凹地,达不到建一个专业足球场的宽度,需要将两边山丘削一块下来。工作组最初拟定的建设方案是采用爆破拓宽场地,可后来发现凹地两边都是当地门巴族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地方,不能简单采取爆破的办法。为此工作组只好决定改变原有建设方案,采用费时费力的“笨办法”:采用挖掘机一点点去挖,再将土方一车一车拉走。
果果塘大拐弯栈道式观景平台建于陡峭的边坡上,是在雅鲁藏布江边超高边坡的陡坎上进行施工,想要搭设超高支架或胎架,却又苦于没有基础布设条件,且搭支(胎)架的施工作业成本奇高。去年12月,当刚到墨脱的雷元新爬下边坡检查工作面时,现场的情况让他吃了一惊,“边坡土质结构非常松散,最陡处高达近70度,如此陡峭而又松散的地基,要支承栈道式观景平台的悬挑钢结构,对基础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雷元新说。
三难:自然灾害频发,加大施工难度系数
墨脱是自然地质灾害频发、地震设防高达9度的地区,常年饱受地质灾害的磨难,项目工程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地质灾害风险带来的影响。
以公共足球场为例,墨脱县工作组成员、墨脱县住建局副局长林荫辉介绍,足球场项目所在的拉贡山“措渡湾”地块,位于地震断裂带边缘,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都要充分考虑地质特点。在工程设计上,严格按照国家抗震等级9度设防要求进行。在做土方工程时,若按正常填土需要两至三年才能自然固结,为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施工过程中每填一层土,都要用压路机反复碾压。建设80米长的看台时,需对其基础进行大面积沙石换填,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其均匀沉降。
果果塘观景平台是在建援藏项目中最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其地质复杂程度远远超出预期。一是观景平台桩承台稳固性不够,二是路面边坡山体存在塌方和泥石流风险。为此,工作组利用援藏“十三五”和“十四五”计划资金对建设方案进行了综合设计,一是增加投入400万元对边坡进行地质灾害防护,加设了钢筋笼挡墙和主动、被动防护网三重防护,二是对观景平台桩承台进行拉锚处理,以增加基础稳固性和可靠性。
“在墨脱搞项目建设,不仅要照顾工程质量安全,还要考虑所选技术和办法的可操作性,在沿海地区一个方案搞定的事,在这里要做好几种准备。”广东援藏项目工程建设顾问、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周绍缨说。
墨脱的极端天气也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影响。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扎墨公路道路积雪,行车困难;6至9月,连续雨天导致户外施工无法进行,而因暴雨导致的断路断网、停水停电更是夏季家常便饭。加上塌方、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建设材料运输困难。
“在墨脱施工会遭遇很多预想不到的情况,给援藏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所以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牢固树立‘项目为王,落实为要’意识,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抢抓一切可以施工的机会加紧施工。”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墨脱县工作组组长、墨脱县委常务副书记叶敏坚说。
为克服施工时间短的劣势,今年春节返粤期间,在工作组的科学统筹下,包括墨脱县公共足球场建设工程、果果塘大拐弯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墨脱村小康村等在内的各个在建援藏项目,均正常开展施工,做到了“放假不放松,休假不休工”。目前,背崩乡新卫生院已竣工验收,墨脱县公共足球场、墨脱村小康村也将于近日竣工验收。
END
编辑:李梓娱 谷立辉
素材来源:墨脱县工作组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建队口号:
向林芝人民致敬,
做光荣的林芝人,
用实效回报林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