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稻田画,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一头被称为“小布”的布氏鲸连续好几天在大鹏湾现身,被观察到一直在快乐“干饭”的它,迅速成为“网红”;一堂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稻田里的党课”,在充满自然气息的稻田中,探讨大鹏新区未来的生态发展之路……
绿色山海、河净海清、鲸跃鸟飞、希望的田野……近期大鹏新区连上三次热搜,生动演绎绿色发展带来的幸福、温暖和希望,在“七一”前后成为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绝佳缩影。
近者悦,远者来!绿水青山是最好的资源,生态环保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大鹏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但带给市民实实在在获得感,实现生态让生活更美好,而且吸引鲸、豚等海洋野生动物回归,维护和促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稻田里的党课”又让人感受到,面对未来十年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大鹏新区坚持“生态立区、经济强区”理念,不但要高质量建设生态环境更优的“美丽大鹏”和城区环境更美的“品质大鹏”,而且还将同时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向而行,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大鹏样本。
幸福·近者悦
网红景点不断涌现
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真是太美了,太有创意了。”近日,随着水稻进入生长旺季,位于大鹏新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综合试验基地的一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稻田画,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前来游玩观赏的市民王小姐兴奋地表示。
以大地为纸,稻穗为笔!主题稻田画占地7000平方米,笔者现场看到,连片绿油油的水稻往远处延伸,鹏城河从稻田穿过,水稻的清香在四周弥漫,整幅作品在阳光里熠熠生辉,“永远跟党走”的字样格外醒目,生动勾勒出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祝福。预计7月中旬水稻植株拔高后,主题稻田画将迎来最佳观赏期。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去年8月26日,恰逢深圳特区40周年生日,大鹏新区推出“ISZ”会表白的海岛活动,利用大鹏海域的浪漫爱心海岛,与快艇、摩托艇划过的浪花组合而成“ISZ”字样,以最特别的方式向特区40岁生日献礼,动感十足、深情款款,绘就一幅宽阔、独特、迷人的绿色山海画卷。
为什么大鹏新区的“表白”总能给人带来惊喜?
“没办法,底子太好了!”一位大鹏新区网友如此“傲娇”说道,大鹏丰富的山海风光资源为创意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山海相依,风光秀美,随手一拍就是桌面、屏保。”
“大鹏蓝”手机摄影比赛作品
特别是近年来大鹏新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立区,推动经济强区,走出一条高水平打造绿色发展典范城区的“大鹏路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美:2020年大鹏PM2.5年均浓度降至17.3微克/立方米,空气综合指数连续8年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并提前两年半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河流水质首次全部达到Ⅳ类以上,其中90%达到Ⅲ类以上;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珊瑚礁、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续六年在全省县级评价单元中排名第一。
生态文明建设带给大鹏新区的老百姓实实在在获得感,不断满足新区、全市乃至大湾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增进了民生福祉。以公园为例,这两年就涌出了以夜色闻名的荷塘月色公园、以粉红色而广为人知的新大河湿地园、保护银叶树的银叶树湿地园,可观赏最美的落日杨梅坑步行道,依山傍水、竹林静谧的“禾塘山水”,等等。
“我们明显感受到,现在大鹏的‘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市民黄先生表示,他很多在区外的深圳朋友也慕名来大鹏新区“打卡”游玩,“大家都说大鹏真是个宝藏,不断有新的好玩的地方出现”。
温情·远者来
护鲸行动讲述
一部生态环保的“大鹏故事”
生态之美,环境之优,不仅让“近者悦”,也让“远者来”。
6月29日以来,一头布氏鲸连续好几天在大鹏湾现身,被观察到一直在快乐“干饭”的它,被网友们亲切称为“小布”,并迅速成为“网红”,引起海洋科研人员和公众的极大关注。
7月3日9:00许,在距离大鹏新区官湖海滩直线距离约500米的海面上,“小布”不时浮出水面,张开大嘴捕食,引来大量海鸟云集分食,场面十分壮观,15多分钟时间,小布就前后进行了3次捕食。
布氏鲸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次布氏鲸现身大鹏湾,是国内第二个发现了活体布氏鲸的地方。”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炳耀表示,近年来,中国沿海的布氏鲸主要集中出现在广西北部湾海域,其他海域的观察记录并没有稳定的规律。业内也表示,近年来,深圳大鹏湾海域鲸豚类海洋生物频繁出现,仅今年以来就已经记录到多次江豚活动,最大的一群至少有数十头,“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鲸鱼“小布”现身大鹏湾,看似偶然,实为必然。近年来,大鹏新区从生态立区的高度,五位一体布局的深度和海陆统筹的广度,从高标准限制污染排放,标本兼治海湾污染,高水平开展珊瑚、红树林等特色海湾生境修复工作,打造智慧监管平台等方面,开展了大鹏湾美丽海湾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成效。62条河流水质全部达到IV类以上,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十年磨一剑,近年来大鹏湾海域鲸豚类海洋生物频繁出现,成为新区生态文明发展成果的最好体现。
连日来,“小布”引发了全国网友的围观,媒体也竞相报道。深圳市民在网络上也对这位“远方来客”表示欢迎和喜爱。“来了就是深圳鲸”“欢迎来大鹏干饭”“能不能把你的兄弟姐妹都喊来”……在深圳人的朋友圈里,类似这样“宠溺”的留言随处可见。
“透过市民的态度,折射出大鹏人、深圳人的生态文明意识。”有业内人士表示,对外来鲸鱼如此宽容友善,展示了一个美丽而温情的大鹏、深圳,体现了大鹏、深圳的软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29日下午这头布氏鲸出现在大鹏湾海域起,大鹏新区各部门便开始了“护鲸”行动,展示了这个“生态大区”的担当和自觉:新区各部门都紧守岗位,生态环保部门持续加强入海排口和海岸线巡查;葵涌办事处全面加强排污巡查和河道管控,做好宣传引导,对游客驾船观鲸劝返;大鹏渔政大队向各类船只发出倡议,告知渔船渔民注意避让,不要靠近围观……7月3日大鹏新区还成立了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开展全方位的“护鲸”行动,进一步加强对布氏鲸出没海域的管理。
“我们发了通知后,船少了很多,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非常强。”大鹏新区相关人士表示。
广大志愿者也纷纷加入护鲸行动。新区群团工作者招募了数十名志愿者迅速投入工作当中去,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潜爱大鹏”等环保组织也都积极做好志愿服务,积极参与行动;中科院深海所、广西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鲸豚类研究团队等国内专家为做好布氏鲸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并协助做好科学观察。
“围绕小布,让外界看到大鹏新区政府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和公众参与生态环保的深度,讲述一部生动的生态环保的大鹏故事”。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希望·风物新
在希望田野上
开启高质量发展“黄金十年”
一半洒落夕阳,一半沐浴夏风,大鹏新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综合试验基地傍晚的田野中,饱吸阳光的“中深一号”稻谷簇拥成一片绿色海洋,在晚风中哗哗作响,鲜花构成的党徽在稻谷的簇拥中,收拢着丰收的喜悦。
7月1日下午,大鹏新区在这里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稻田里的党课”,在充满自然气息的稻田中,探讨大鹏新区未来的生态发展之路。
稻花香里说丰年。2011年,中国农科院来到大鹏,成立了基因组所的前身——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在大鹏新区支持下,基因组所重点引进海内外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从最初筹建的3个人发展到了现在600余人,已成大鹏新区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前沿科技成果,2019、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
远行千里,方致广大!告别过去的创业十年,如今的大鹏已经开启高质量发展“黄金十年”。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军表示,生态让生活更加美好,大鹏新区高质量建设生态环境更优的“美丽大鹏”和城区环境更美的“品质大鹏”,就是让每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市民都能在大鹏找到健康与幸福的坐标、找到诗歌和乡愁的归宿;同时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探索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推进空间结构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促进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向而行。
生态日益优越、风光日益美丽的城区面貌,大鹏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融汇成深圳生态之区的“底蕴”,托举起大鹏新区美丽梦想和幸福追求。面对未来,大鹏人有理由激情满怀。
未来十年将是大鹏对标全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生物产业、海洋产业、旅游产业都在加速发展,其中深圳国际食品谷成为新区实施“生态立区、经济强区”战略的“头号工程”、关键抓手。“当前乡村振兴巨潮涌动,农业食品不但是国之根本,也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器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表示,农业食品产业是生命科学领域的蓝海所在,未来将达到万亿级的产业规模,深圳已提出以大鹏新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国际食品谷规划建设,“大鹏可以打造乡村振兴的深圳模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大鹏新区日前开展的“稻田里的党课”活动中,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军也表示,大鹏新区将坚定不移推进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建设,努力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安全、食品更健康,生活更美好,积极抢抓“双区”建设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快打造国际食品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种业高地,为高端食品产业集群注入新动力,为大湾区和国家食品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为中国乃至世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深圳方案、大鹏力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