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激荡,文物见证荣光
河源
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
一处处旧址讲述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一件件文物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
追寻这些红色印记
让我们来解密背后
河源英雄儿女的故事
今天
【如果革命文物会说话】专栏
让我们通过一张刘琴西的烈士证
回顾一段被载入史册的峥嵘岁月
我,一张沉甸甸的烈士证,是1952年由毛主席签发的最高规格的光荣纪念证。多年来,我一直静静地躺在紫金县博物馆,供人瞻仰。而我的主人,就是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的总指挥——刘琴西。
1921年秋,经胞弟刘尔崧介绍,主人刘琴西进入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学习。1922年夏天,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
1925年,东征军攻占海丰,主人刘琴西被委任为海丰县汕尾市政局长。上任后,他挨家串户走访,着手整顿治安,取缔赌馆、烟馆、妓馆,群众盛赞他为“刘青天”。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整个广东处于血雨腥风之中,胞弟刘尔崧也在此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四月中旬,主人刘琴西秘密潜回紫金县城筹备暴动,成立暴动总指挥部,任总指挥。
不料,这一情况被国民党紫金县当局察觉。主人刘琴西决定将原定4月30日晚的暴动时间提前至4月26日晚。这一夜,注定是被载入史册的光辉之夜。
当晚,主人刘琴西指挥农军包围县城,组织两支突击队突袭县署、县警署,活捉了县长郭民发,夺取了县政权。5月1日,主人刘琴西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紫金县人民政府,任县人民政府主席兼工农革命军紫金县总指挥部总指挥,并向全国发出讨蒋通电。
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的胜利,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革命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河源成为了全国最早组织农民暴动和最早建立县级革命政权的地方之一。主人刘琴西的名字也被载入史册。
1928年3月,主人转移到龙川,以东江特委巡视员的身份组建了东江游击大队及赤卫队,并主持成立闽粤赣边五兴龙苏维埃政府。之后,他调任中共闽粤赣边西北分委书记,又将闽西、粤东北和寻邬南部及其他零散的红色据点,统一为广阔的闽粤赣苏区。
长期紧张的斗争,使主人积劳成疾。1932年,党组织安排他到香港医病,不巧,被原国民党紫金县长洪砚香察觉,港英当局将他逮捕,严刑拷打。主人在狱中受尽折磨,但他宁死不屈,决不出卖组织,最后被敌人秘密杀害,年仅37岁。主人牺牲时,他的儿子刘乃超才出生几个月。
“闹革命,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不能贪生怕死。”这是主人刘琴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碑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