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下称“南中高速”)建设迎来新进展,大桥西、东两侧两个形似“木棉花”的主塔——19号、18号主塔相继完成塔身首节段、承台的浇筑。这标志着洪奇门特大桥主桥东西两侧主塔基础施工已全部完成,将同步开始塔身施工建设。
6月30日23时,南中高速洪奇门特大桥19号主塔“木棉花”首节段顺利浇筑完成。陈作群 摄。
6月30日23时,历时28小时的昼夜奋战,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南中高速洪奇门特大桥19号主塔首节段顺利浇筑完成,这意味着形似“木棉花”的西塔率先完成基础施工“破土而出”,塔身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7月1日16时,历时35个小时的不间断施工,18号主塔深基坑水上承台也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洪奇门特大桥主桥东西侧主塔基础施工均已完成。此次浇筑的18号水上主塔承台长34.8米、宽22.8米、高6.5米,布置钢筋超过750吨,相当于50辆重型运载车的重量,混凝土总方量5151.8立方米,需要500余次混凝土罐车运输。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分两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已于6月3日完成,本次浇筑方量达到2771.6立方米。
7月1日16时,洪奇门特大桥18号主塔深基坑水上承台顺利完成浇筑。陈作群 摄。
“作为整个桥梁的要害部件,位于水下的桩基部分就像人的大腿,主塔如同躯干,而承台则居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承台的施工质量对整个桥梁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中铁大桥局南中高速项目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刘凯介绍,主塔施工具有截面变化复杂、施工难度大、线型控制要求高、温控要求高、施工周期长等特点。
洪奇门特大桥19号主塔高176米,相当于62层楼高,此次浇筑的首节段高5.4米,为八角形截面,混凝土总方量为1210立方米。为保证首节段的顺利施工,项目部技术攻关小组科学谋划,运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对劲性骨架布置与多种类钢筋施工顺序进行方案优化。钢筋安装过程百分百采用卡槽齿板定位,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南中高速洪奇门特大桥19号主塔“木棉花”首节段夜间浇筑现场。陈作群 摄。
面对广东雨季来临等形势,为确保首个承台顺利浇筑,项目部超前谋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抢晴天、战雨天,加紧施工节奏;南中高速项目技术攻关小组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交底,积极总结首次浇筑工艺工法,并委托科研团队制定温控专项解决方案,在浇筑过程中采用降低入模温度、分层浇筑、设置冷却水管等措施,确保混凝土满足体积稳定、绝热温度低、耐久性等要求。下一步,项目部将全面开展东西主塔施工,继续推进三座连续钢构以及各引桥基础施工。
洪奇门特大桥效果图
南中高速公路,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互联互通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和跨珠江通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横跨广州、中山两市,南通珠海、西进江门、东达深圳,全长32.4公里。洪奇门特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全长1726米,主跨520米,是南中高速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综合考虑结构受力需要和建筑景观效果的要求,东西主塔高度分别为176米、178.5米,塔柱断面形状设计为钻石型,形似“木棉花开”。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通讯员】陈欣 陈作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