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埠】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区域医疗高地

健康汕头
+ 订阅

▲汕头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整体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汕头市中心医院配套粤东地区首个医疗救护专用直升机停机坪。受访者供图

2019年,汕头出台《汕头市支持创建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2020年又制定出台《汕头市建设区域医疗高地行动计划(2020—2025年)》,集中资源打造高水平医院、重点专科,扩充优质医疗资源,提升疑难危急重症诊疗能力。

今年3月5日,汕头市2021年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三五”时期,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强基层、建高地、抗疫情、促医改、保健康,有力地推动了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

而在“十四五”时期,汕头市将继续推动城乡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健全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上实现重大提升;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卫生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医疗是民生之需。依托优质医疗资源,汕头正全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高标准建设区域医疗高地。

医教研协同构建区域诊疗中心

2020年以来,汕头推动建设了一批区域诊疗中心。各级医疗机构推广预约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多学科协作和设置专病诊疗中心等新举措,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汕大医学院汕大医附一院、汕头市中心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正分别推动建设心血管、神经、儿童和呼吸、肿瘤等5个国家区域医疗(医学)中心省分中心。

当前,汕头市中心医院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合作,共建粤东医疗中心;晋级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成广东省“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参与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平台建设。汕大医汕大医附一院成为“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广东省胸痛中心示范基地,牵头成立了粤东房颤中心联盟。汕大医附二院成为广东省新生儿保健特色建设单位。重视高端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共引进医学博士18名、硕士199名。

随着汕头市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带动力的增强,全市13家三级医院全部参与了医联体建设,建成了10个专科联盟、7个远程医疗协作网,汕大医附一院医联体被省委深改办总结提升为医联体改革的“汕大模式”。多家医院通过帮扶或医联体方式,支持潮州市、普宁市、揭西县等周边地区医疗机构的发展。

2020年,医教研工作同样取得新进展。汕大医学院及附一院成立高规格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和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成立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汕头市中医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通过医教研协同发展的方式,助推汕头区域医疗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

大手笔投入推动公卫服务均等化

国家“十四五”提出,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2020年,汕头启动市中心医院传染病救治中心新建,市二医院应急医院升级改造,金平区、龙湖区疾控中心易地建设和汕大精神卫生中心综合住院楼扩建等7个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完成了全市8个疾控中心疫苗冷库和64个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化建设。全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硬件有了重大提升。

2021年,汕头公布27个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市级重点医院、公共卫生体系和区(县)基层医疗机构三类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4.7亿元,“真金白银”加快推进构建高水平医院集群,高标准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促进卫生资源均衡布局。

在新建项目中,汕头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总投资28.5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12.5亿元,主要建设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公共卫生培训中心四大中心,将“五位一体”辐射粤东各市医疗、教学、科研、疾病防控、应急储备领域。

此外,2021年汕头还将投资1800万元新建龙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资5000万元建设金平区鮀浦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易地搬迁新建工程,进一步增强疾病防控能力。

同时,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也将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前,澄海区人民医院异地(整体)搬迁新建、澄海区中医医院扩建、潮阳区人民医院院区整体改造、潮阳区中医医院异地建设、潮南区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和潮南区中医医院新建、金平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改建等1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2020年,汕头市财政拨款6225万元支持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第一批基本医疗设备。南澳县、龙湖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县域内住院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首次实现全省排名进位。

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

今年6月10日起,汕头市全力推进新冠疫苗第二针的接种工作。截至6月21日12时,全市累计接种326.6万剂次,已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共99.6万人,18至59岁目标人群第一剂次接种率超过70%。自疫情发生以来,汕头全面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确保核酸检测能力,在推动各级各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上下足功夫。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汕头迅速向交通卡口、口岸、留观服务场所和社区防控点等关键环节派驻1000多名医务人员,全天候、全方位开展体温测量、重点地区旅居史筛查、流行病学追踪调查、环境消杀和重点场所防疫等工作。

各级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原则,规范设置发热门诊(诊室)59个,省级定点医院2家,组建市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市中医药防治工作专家组,全力做好可疑病例筛查和病例救治。一手抓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一手抓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汕头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今年以来,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引进新冠病毒移动式核酸检测车。每辆核酸检测车日通量混样最高达1.5万人份,大幅提升了跨区域、多场景下的检验效能,实现更短时间内的疫情防控技术支撑,为疾病防控体系“平战结合”建设达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要求增添新动能。

6月12日,汕头凯普医学检验实验室正式确定通过验收,是目前粤东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数量最多,检测能力最强的PCR实验室。按照10合1混采模式,其日均核酸检测可达6万管,即单日可达60万人份。该实验室的投入使用可满足汕头地区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的需要,还能支援周边其他县市,提高汕头及粤东地区新冠检测的能力。

此外,2021年公布的多个重点建设项目还将从硬件设施上强化汕头在疾病防控和疫情救治方面的能力。汕头市中心医院易地重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1.3万平方米,标准规划设计床位3000张,可在疫情期间作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使用;市中心医院传染病救治综合楼建设项目将在首层设置标准化发热门诊及普通发热门诊,二到五层设置负压隔离病区,也将强化汕头在疫情救治方面的能力。

成绩单

●2020年,汕头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798家,床位数20035张、执业(助理)医师11545名、注册护士12162人

●新增民营医院床位2175张,社会办医院床位占比为19.08%

●汕大医学院附一院、汕头市中心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3个专科晋级为省高水平重点专科,新增8个省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累计达到60个

●规范建设“广东省院士工作站”1个、“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2个、“广东省博士工作站”3个

●完成15所乡镇卫生院和359个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启动15家区县医院升级建设,居民15分钟以内到达最近医疗点比例达95.42%

●13家三级医院全部参与了医联体建设,建成了10个专科联盟、7个远程医疗协作网,附一院医联体被省委深改办总结提升为医联体改革的“汕大模式”

●公立医院预约诊疗从2015年的6.13%提升到2020年的38.63%,三级公立综合医院达到53.83%

●汕头市共5家医院通过国家标准版和基层版胸痛中心认证

奋斗路

勇于开拓新技术

领跑粤东普外科

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腔镜手术中难度系数极高的一种。今年以来,汕头市中心医院共成功完成此种手术38例。最早在潮汕地区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20多项术式创粤东首例,填补粤东地区普通外科领域50多项空白……汕头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主任王小忠带领团队,秉持勇于“吃螃蟹”的精神,创下了多项粤东“第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没有微创概念的。”王小忠说,由于对病种认识有限,当时的普外科基本采用创伤较大的传统开放手术,彼时国外已经有了腹腔镜手术的探索。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王小忠于上世纪90年代末赴香港学习微创技术。到2000年,多个病种的腹腔镜手术汕头市中心医院已经能够成熟开展,技术革新走在广东省内前列。“微创技术,是21世纪医疗技术革命性标志,也是普外科发展的分水岭。”王小忠说。

2004年开始,王小忠致力于普外科疾病的腹腔镜、内镜微创治疗,目前已能成熟开展各类复杂、高难度的腹腔镜或内镜微创手术,每年诊治普外病人近4000例,每年主刀完成包括各类复杂、高难度手术近千例。

2008年,汕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开办了微创学习班,由王小忠等医生现场进行手术演示,吸引了全省1200多名医务人员参与。其中既有来自潮汕地区各基层医院的医生,也有来自广深等地省级医院的医生,开班期间一天曾最多进行17台手术直播。

“腹腔镜技术看上去简单,但实操很难。”王小忠说,一个打结的动作在直播中很流畅,但不熟练的医生可能要花上半小时。为了进一步在粤东地区推广腹腔镜、微创技术,他带领普外一科团队连续12年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粤东地区普通外科腹腔镜技术高峰论坛暨手术演示会。“技术推广一方面能发挥普外科在这一领域的地区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科发展,不断探索创新。”王小忠说。

如今,汕头中心医院普外科已成为粤东地区普外科急危重疑难病症诊疗中心,不少其他地区的患者慕名而来。为了让患者“少跑路”,同时强化医联体建设,王小忠带领手术团队下到基层。该院普外科骨干长期进驻各基层医疗单位,包括潮阳区人民医院、南澳县人民医院等。此外,他还带头成立专家团队,逐步引领基层医院普外科向腔镜微创方向发展,为基层的百姓送去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2019年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后,汕头市中心医院的学科发展更加迅猛,打造了国内先进的复合手术室和3D一体化手术室,为高难度技术的开展提供支撑。目前,该院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例数及成熟度达国际领先水平,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等普通外科IV类手术术后恢复及长期生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诊疗理念的不断更新是关键,”王小忠表示,“只有对新技术、新理念持开放态度,才能不断促进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高。”在他的带领下,普外科成为汕头市中心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的一张“王牌”,也为汕头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树立了学科标杆。

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