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剪艺黄映明
翦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唐代李远有诗描绘佳人剪纸时的动作之优美和妙刀下的花鸟草虫之灵动。
说起剪纸,人们常常会想到中国北方地区的窗花。这项凝聚着劳动人民无穷智慧和创造的民间艺术,凭借着独特的基因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至今已流传1500多年。
而在中国的南边,在潮汕平原上的揭阳市,剪纸也被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受人关注。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非遗项目《剪纸(揭阳剪纸)》市级传承人、独臂剪纸艺人黄映明历时3个月,潜心制作“红色百年 非遗传承”剪纸作品为时代献礼。当其作品在“线上”一齐亮相时,我们看到了一张张从平面到镂空的宣纸跨越了时间和形态,在手艺人的又一次实操中绽放奇异光彩。
红色剪纸 匠人献礼
宣纸紧紧夹叠,刀锋千转,随着纸屑飘落,纸上“生花”如奇迹般呈现,其中要诉说的故事、气息跃然纸上……
抗战爆发后,为保卫潮汕抗战大后方揭阳,驻守揭、潮交界处战略要地大脊岭一带的中国军队独立20旅官兵,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从1941年到1943年,展开了历时3年艰苦卓绝的“大脊岭保卫战”……眼前这幅镌刻着历史场景的《揭东区大脊岭抗战纪念公园》正是黄映明历时3天,巧手翻飞,精心雕琢的剪纸作品。只见其线条流畅,人物形神兼备,军民同仇敌忾、不屈不挠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气息扑面而来。
而像这种诉说红色故事的“红色百年 非遗传承”剪纸系列作品总共有30幅,该系列以中共一大至十九大会址建筑、揭阳市揭东辖区内南侨二校旧址、五房村古大存革命活动旧址等多个红色旧址等为创作主线,寄情于剪纸艺术,以流淌在指尖的民间技艺讴歌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
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黄映明说:“该红色文化系列剪纸,即是我们学习党史知识渠道,也让后人知道过去革命先烈们的勇敢抗敌和爱国、爱党、爱民的革命精神。”
一张纸、一把剪。绘就绝美的线条轮廓,也绘就了黄映明不一样的人生图腾。
黄映明在剪纸时,需要用肩膀和膝盖夹住纸张。
独臂艺人 童年学技
走进初心轩,墙壁上装裱精美的映明剪纸一齐亮相,视觉上的空透感和艺术享受让人惊叹,更令人感动和佩服的是这位剪纸艺人,仅有一只左手,便把一个个红色革命旧址、一个个人物造型活灵活现地还原。
剪纸与黄映明的故事还要从1972年说起。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当逢年过节、婚嫁迎娶,街头巷尾的邻居总会拜托我母亲剪些寓意甚好的图案,以备为庆典添彩。”6岁时,黄映明看着母亲匠心妙手下的“双喜”、生肖、四季花卉等饱含吉祥寓意的剪纸时,不禁摆弄起来。和其他孩子不同,自小热爱手工细作活儿的他,便拿起小剪刀跟着母亲的节奏在红油纸上度过剪纸的启蒙时光。从此,他的人生便与纸、剪紧紧相连。
9岁时,黄映明已经是母亲的剪纸帮手,常见祥瑞图案对于他来说已是驾轻就熟。然而,一场意外让这一切戛然而止。
“当年,一场车祸让我失去了整只右臂。车祸发生后,昏迷了两天的我醒来以后发现这个事实,不禁号啕大哭。如果当时的医疗水平如同现在一样发达,也许还能保全那只手臂……”时隔多年,再次回忆起当年那段痛楚时,黄映明眼里闪烁着泪花。
那场意外,彻底将年幼的黄映明推向人生低谷。他坦言,在那段煎熬的日子里,他不敢出门与人交流、也不敢上学,性格也变得自卑且狂躁。
“在家休养的时日,难得拿起以前熟悉的红油纸与剪刀,却剪不出流畅的线条时更是伤心不已。”手术3个月后,黄映明再次拿起剪刀,顿然失落。
人生百味 初心依旧
如果说,人生的至暗时刻是给予生命重生的礼物。那黄映明在失去右臂后,不断与自己的创作力、意志力、控制力作斗争时,便是一场命运与人生的较量。
在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后,黄映明渐渐调整心态重拾剪纸初心,而过程中艰辛的练习期我们不得而知,也无从体会他究竟经历多少次失败才换来一手“独臂剪艺”。如今,黄映明抬起右腿,把纸张铺在膝盖上,弓侧身子,用右肩膀压住纸张,每剪一下,就用肩膀移动纸张角度,整个过程十分娴熟。
独臂剪纸人黄映明在剪纸中。
“我一直剪呀剪,现在家里大大小小已积累上千张作品。这些年一路走来,总有人问我为何到哪都要带上纸张和工具?我解释了很多次,其中有人不理解我,也笑话过我。一开始我会解释,后来我也只是一笑而过。”谈话间,黄映明已剪好一个窗花。
黄映明随手习作。
现在,55岁他的眉眼之间更多的是坦然,在历经人生百味,找回儿时初心后的他变得更加释怀。究竟是他重拾剪纸技艺,还是剪纸技艺赋予他重生,似乎也变得不再重要。光阴如白驹过隙,能保留童年那份真切的喜欢无疑是最美好的。如今,坚守童年里这份“简单的喜欢”的日子已悄然在黄映明舞动的指间流逝46载。
匠心解锁 剪纸宣传
40多年来,黄映明剪纸作品不计其数。而提起近几年的创造亮点,黄映明娓娓道来。
经过几十年的磨炼,传统的剪刻设计题材已满足不了黄映明。如何发挥剪纸的最大作用?黄映明表示,寻找这个答案的过程将会拓宽自己的剪纸路,亦会将剪纸融入更多的领域。
“近两年,我将剪纸文化与社会宣传热点相结合,为非遗注入新生活力。”在延续剪纸文化基础上,黄映明将剪纸与光盘行动、文明交通、齐心抗疫、红色文化等时事热点相结合。
巧妙运用剪纸技法中的阳剪和阴剪,兼备宣传性、装饰性、时效性、民俗性的映明剪纸,既承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被蕴藏了宣传文化的时代新使命。
现在,黄映明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剪纸艺术,他说好的作品不仅要求技法娴熟、造型等各方面要有特色、有设计,其画面也需要有其深刻内涵,要求传达出人物的精神情韵。
剪纸岁月一晃而过,黄映明在平面的纸张上将物体的立体感、体积和光影逐一表现后,在剪纸历程中一次次激起风浪。近10年来,黄映明先后获得广东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剪纸项目第一名、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八名、在揭阳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主题文艺创作活动中荣获优秀作品奖等成绩。
传承授艺 未来向好
初心轩还是揭东区剪纸艺术馆,“初心不改服务大家,书画怡怀倾情为民”门口的一副对联,似乎已将主人公的心意道明。
“剪纸艺术能够给人以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让思维天马行空,丰富文化艺术的内容。现在日益受到关注,经常有10多岁的学生来报名学习。”谈起传承授艺,看着母亲传授于他的技艺能在时代的激流中继续奋进,黄映明流露出丝丝欣慰。
“每一位学生我都会竭尽全力教导他。”黄映明的想法很朴实。对于每一期的开班授教,他依旧沿袭了祖辈的师徒传承,口授心传。师徒关系,在中国的历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非血缘传承关系。40余年如一日坚守的他,怀揣着一颗安宁的心,在做好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剪纸题材;在做好“传帮带”的过程中,不吝赐教,培养了一批剪纸传承“后备军”。
黄映明为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黄映明与学生。受访者供图
如今的初心轩,是技艺传承的文化载体,也是剪纸人的情感寄托。
“剪纸算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了。”回想起年轻时,剪纸是黄映明做手工补贴家用、在田间劳作之后的忙里偷闲。如今已过半百的他,终于可以带着一份纯粹、享受一份宁静,隐于初心轩,与一剪一纸简单相伴。
【记者】唐楚生 张冰纯
【摄影】林碧鸿
【视频】张冰纯 林碧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