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端砚文化魅力闪耀央视!
6月24日晚上,
CCTV4《国宝·发现》栏目播出《端石紫砚》,
肇庆端砚再登央视!
千年以来,砚台的种类繁多,
其中端砚又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等特点
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在肇庆,端砚不仅是实用器、艺术品,
更是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符号。
26分钟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在《端石紫砚》约26分钟的时长里,
节目从广州市南越王宫博物馆收藏的
一方宋代端砚残片为引入,
介绍了端砚的采石、选料、雕刻技法、形制等。
节目还讲述了端砚悠久的历史
以及肇庆对端砚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展现了肇庆端砚深厚的文化内涵,
领略肇庆这中国砚都的文化魅力。
视频来源:CCTV4《国宝·发现》
节目中还介绍了《中国端砚图典》一书。该书由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主编、肇庆市端砚协会汇编,历时8年完成。该书汇集了世界公立博物馆的馆藏端砚精品,共收录了58家国内外博物馆的382方历代端砚,并首次利用卫星云图技术,展示了肇庆地区端砚坑口分布情况。而节目中提到的千金猴王砚、嵒华四象砚、九晕太极砚也收录其中。
节目的播出赢得了不少肇庆市民的喜爱,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观看节目
进一步增强了对肇庆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市民黄女士表示:“千百年来端砚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使用并喜爱,甚至还流传海外、赢得了国际声誉。端砚频频出现在央视节目中,足以证明它背后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端砚历史悠久,
早在唐朝中后期就已被列为贡品,
至今已有1400多年开采历史。
为保护砚石资源,
肇庆市政府在2000年下令停采所有砚石。
在维护和传承端砚文化上,
肇庆从来不遗余力。
2017年3月,
肇庆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了
《肇庆市端砚石资源保护条例(草案)》;
2018年5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
审查并全票通过了
《肇庆市端砚石资源保护条例》,
以立法形式保护端砚石资源。
与此同时,
肇庆市政府还大力扶持一批艺术大师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并让端砚文化与雕刻技艺走进学生课堂。
据悉,制作组于3月底抵达肇庆,
并开展了为期10多天的拍摄工作。
在拍摄期间,广东省端砚协会会长王建华将掌握的资料化繁为简提供给节目组,与制作组一起走访了肇庆砚村、老坑矿等多地,向观众展现了端砚的前世今生。王建华说:“端砚登上《国宝·发现》栏目,以国宝身份与大众见面,充分证明了被誉为“众砚之首”的端砚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节目以故事的形式,活泼生动地讲述了端砚发展历程,拉近了端砚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而节目通过回顾端砚的发展历程,更是充分展示了端砚这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大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信,增强了端砚工匠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促进了肇庆端砚的行业发展。”
该节目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让肇庆端砚从肇庆出发,
走向全国,惊艳世界。
更是让全国以及全球人民了解到
有着“中国砚都”之称的肇庆,
是一座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体现了肇庆的城市魅力,意义非凡。
西江日报记者 陈颖瑜
多彩肇庆编辑部
肇庆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文广旅体局纪检监察组举报电话:2289173
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纪委举报投诉电话:2781810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