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才是真学霸

南都娱乐
+ 订阅

本文原创自微信公众号“南都娱乐”,微信号:nanduent

读书只读目录还是不行的

近日正值2021年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娱乐圈爱豆、童星等高考生的成绩自然备受关注。

其中,网传“时代少年团”马嘉祺只有数学25、英语44、总分307分的成绩,更是引起轩然大波。

也有粉丝解释这张成绩单是另一位同名考生的,但马嘉祺本人高考文化课成绩,确实没有达到艺考生要求337分的分数线。

网友和粉丝如此大跌眼镜,主要因为马嘉祺此前一直是乖乖仔形象,经常被偶遇看书,他本人也开玩笑式表达过自己成绩还算不错。

还有爆料称,公司曾公示过马嘉祺等成员的课程费用,是从粉丝的打投费用里面支出的,还请了优秀教师来给成员们进行一对一教学。

单马嘉祺一个人,在艺考课程等个性化培训方面就支出了30万元。

公司今天发声明针对马嘉祺高考补习费等传言澄清,强调从未使用粉丝集资金星补课。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马嘉祺凌晨发文向粉丝们道歉,并坦诚自己高考失利这件事,最起码态度还算诚恳,高考这种人生大事,确实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这件事同时引起网友讨论,对于这些早早被娱乐圈繁忙工作支配的童星们来说,“少年走红”与“好好学习”之间注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每到这种时候,苏有朋都会成为被讨论的必选项。

早在33年前,他就已经达到当下少年偶像所能达到的爆红顶峰。

苏有朋15岁作为小虎队成员“乖乖虎”出道,第一首单曲《青苹果乐园》就迅速爆红,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冠军。

1988年到1991年,他们接连举办了30多场演唱会,发行七张专辑,还要拍电影、拍广告,非常忙碌。

那三年,也正是苏有朋上高中的三年。

“乖乖虎”这个名字,就直接把他定性成为一个“又会玩学习又好”的人设。

粉丝都知道他成绩好,初中升高中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台北最好的高中,建国中学。

那时候的粉丝不会像现在这样对偶像充满无限的包容,很多人期待他延续明星光环与优异成绩的同时,还有很多人等着看他因行程繁忙而成绩下滑的笑话。

直到很多年后,苏有朋才可以说一句,“明星学霸”这个光环其实非常可怕。

他为了不让这种“被看笑话”的噩梦成为现实,高中三年简直拼了命努力,在通告间隙保证听课质量,私下学习学到半夜。

不管怎样,绝对不能考砸。

天赋加上努力,苏有朋成绩自然很好,他最终以全台湾省第五名的成绩考上台湾排名第一的大学,台大机械工程系,保住了自己“明星学霸”的光环。

他的经历也证明,即便是在繁忙的行程里,偶像也能做到兼顾学业,真正的努力是这样的。

很多天才励志故事可能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这并不是苏有朋故事的终点。

其实台大机械工程系并不是苏有朋喜欢的专业,只是因为要证明给大家看,所以选择了最难考的专业。

他成功了,也失败了,那时候苏有朋已经开始拍戏,越来越难以跟上机械工程系的专业课程,最终在大三时选择休学。

以后续苏有朋的事业发展,也许他报考艺术、文学、导演等专业,会更贴合他的兴趣。

就算搁现在,大学生中途休学也是会让家人难以接受的情况,更何况当时被无数粉丝和媒体寄予厚望的苏有朋。

这件事当时被争相报道,说“乖乖虎”形象破裂,导致苏有朋一度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曾经害怕的东西全都翻倍涌来。

那之后,苏有朋去国外留学了一年,才有勇气回来重新开始,从配角演起,慢慢积累表演经验。

直到《还珠格格》五阿哥永琪这一角色爆红,他才重新在演艺圈站稳脚跟。

但休学不代表停止学习,苏有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把好学习惯延续到了生活里。

“容嬷嬷”李明启老师说过,在拍《还珠格格》期间,苏有朋一有空就在看书,各种类型的书籍都有涉猎。

看书成了习惯,还曾一度被开玩笑叫成“书呆子”。

阅读可以增加一个人的人生厚度,事实证明苏有朋的学习习惯很有效果,他不仅可以做歌手、演员,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跨界导演、偶像导师。

作为演员,苏有朋的自我要求也在不断进步,希望不仅仅靠外表和角色自身魅力塑造人物,而是更加精进演技实力。

所以尽管他年轻时饰演的五阿哥、花无缺、杜飞、张无忌等角色都非常经典,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他还是在努力谋求转型,不断寻求自我突破,《风声》白小年、《杀生》牛医生等角色,几乎颠覆了他以往的形象。

为了诠释好“白小年”这个角色,他还专门去学了昆曲。

苏有朋说过,不管是作为偶像、演员还是导演,都必须不停学习,拿出更多东西,“我觉得才能够继续屹立不倒。”

比起天赋、成绩,可能这份学习态度才是苏有朋的优秀秘诀。

一次高考失利不能代表什么,人生还有无数可能性,坚持目标并付出切实的努力,一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开花结果。

至少,读书只看目录、背单词只会“abandon”,还是不行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