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时,在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里水村,今年50岁的刘佰全正忙着指挥家庭玩具加工扶贫工坊内的10多名工人赶工,手中的电话响个不停。
很难想到,这名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短短5年内会发生这么大变化,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6月23日,广东省召开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之后,清远市举行脱贫攻坚总结表扬大会。会议透露,清远实现全市12.3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清远坚持在精准施策中改革探索,在因地制宜中创新推进,探索形成了消费扶贫、就业扶贫、保险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防返贫预警机制等六大脱贫长效机制。
着眼未来,清远将稳步推进工作体系调整转换,推动帮扶机制衔接,做好53个重点帮扶镇和27个巩固提升镇的帮扶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顺利转型。
聚焦脱贫质量
抓实产业激发内生动力
“我养猪已经有三四年了,一年可以出栏四五十头,每年纯利润有3万多元。”清远英德市九龙镇宝溪村,晌午的阳光铺洒在路上,脱贫户刘土清骑着摩托赶往自家的猪圈。
在清远,产业一直被视为最主要的增收渠道。目前,清远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实现县域园区全覆盖,辐射带动59个乡镇,联农带贫超10万户。茶叶、清远鸡、柑橘三个主导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壮大,麻竹笋、水晶梨、稻田鱼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5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81个。
目前,清远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联农带贫超10万户。图为英德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梁素雅 摄
“我们将继续大力发展清远鸡、柑橘、茶叶等优势主导产业和连州菜心、阳山西洋菜、英德麻竹笋、清新桂花鱼等特色产业,建立‘3+3+x’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清远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伟杰说。
提高扶贫资产质量和可持续性,是全面提高脱贫质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保障。为有序开展扶贫资产管理,清远市成立了扶贫资产管理领导小组。
当前,清远正积极探索扶贫资金投入形成资产的后续管理,通过全面摸排,明确资产权属,保障贫困户收益。市级层面已出台《关于开展扶贫资金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并制定管理办法,召开扶贫资产管理现场会,有序开展清产核资和确权等各项工作。
巩固脱贫成果
多措并举接续乡村振兴
夏夜,英德市东华镇鱼湾村委三楼党群议事厅灯火通明,几十名村民在台下有序就座,台上授课老师一边讲解面点的制作方法,一边进行实操展示……这里是鱼湾夜校授课现场。
村民郑从部是通过鱼湾夜校首批被录取的大学生之一。2019年秋季,他报名参加了夜校的学历培训。经过几个月努力,郑从部最终被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录取,就读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希望毕业后可以从事茶行业或者通过学到相关的农产品营销知识,利用新媒体来销售村里的农产品。”
村民技能和知识提升了,鱼湾村里的产业发展也开启了“加速度”。
鱼湾村党总支部书记刘厚芬介绍,自从鱼湾夜校创办后,村民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村里的菇厂、茶园等产业也先后发展起来,“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
在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委会大水坑村,村民被发动起来,将自家楼房创新改造为乡村民宿及农村特色饮食小店,接受周边生态旅游风景区的资源外溢,形成多功能复合的文旅综合餐饮街区。
在连州,投资1200万元的米墅营地乡村旅游度假项目进驻不久,总投资1300万元的旅游项目又落户丰阳镇夏东村。
时值年中,清远各地乡村发展热度不断升温。
为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清远市《关于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通知》(下称《通知》)印发,部署了多个具体措施。例如,利用已建立起的防返贫预警机制和群众报贫机制,在市、县、镇、村四级搭建群众报贫平台,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行动态监测和动态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体制。
探索长效机制
在原贫困村实现“六个留下”
在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登峰肉菜市场,一个挂有“越秀区精准扶贫农优品直营点”招牌的生鲜摊档内,销售员龙秀珍正忙着将菜品摆上货架。
“收入很稳定,生活越来越有盼头。”龙秀珍原是根竹坑村的贫困户。随着帮扶队伍进驻,带来了小规模的订单,她获得了一份在家门口耕种的工作。如今,随着直营点经营步入正轨,勤劳肯干的她被选中成为直营点的常驻销售,每个月包吃住还可领到4000多元工资。
清远是广东省内陆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和农业大市,农户经营有着规模散、小、弱等不足。这是当地消费帮扶生产端上的痛点和难点。
在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5年,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有效激励、社会参与,广清消费扶贫协作取得了多项成效,不仅在广州打造了各类农产品展销专区86个,成功进驻广东省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更开设了“风行生鲜”等线上平台,助力200多种清远特色农产品进入广州市场,带动近1.3万农户明显增收。
清远坚持在精准施策中改革探索,在因地制宜中创新推进,探索形成了消费扶贫、就业扶贫、保险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防返贫预警机制等六大脱贫长效机制。确保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在所有的原贫困村实现“六个留下”,即: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留下一个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产业、留下一个带动发展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留下一笔互助发展的资金、留下一个治理有效的机制、留下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的“清远力量”正在崛起。
数看成绩
全市12.3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全市累计创建美丽乡村7775个,其中3283个相对贫困自然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2020年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54.71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13000多元
贫困户子女教育补贴落实率、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领取率、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和领取率等多项指标均达到100%
【记者】魏金锋 何帆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