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未满1年成功“出圈”,肇庆华附凭什么?

肇庆大课堂
+ 订阅

在肇庆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统一考试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肇庆学校(下称:肇庆华附)首届高一年级560名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语文、数学、英语等九个统考学科平均分均居高新区和四会市所有高中第一名,九科总分平均分均居高新区和四会市所有高中第一名。

在国家、省、市各项比赛中,肇庆华附师生屡获佳绩,用成绩说话。据统计,在2020—2021学年,肇庆华附及其师生获得国家级荣誉10个,省级荣誉31个,市级荣誉3个,区级荣誉11个。

肇庆华附。

肇庆华附。

2月和3月,肇庆华附还先后荣获“2020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称号,总校长易法兵和执行校长何海燕也先后双双被评为“2020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创新人物”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优秀校长”。

一所新建学校,开办不到一年,什么能成功“出圈”,成绩斐然?这便要从它的办学背景、师资及课程建设说起。

机遇:从被引入到积极作为

肇庆国家高新区,地处珠三角中心区西部,属广佛肇半小时经济生活圈。2021年4月27日,肇庆高新区公布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该区地区生产总值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1%,增速排全市第一。公布数据当天,该区举行4月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仪式,33个项目投资总额超28亿元。

肇庆高新区产业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有目共睹,而教育作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也需要按下“加速键”。

2019年,肇庆华附作为名校资源被肇庆高新区引入。学校是华南师范大学、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和广东东颢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寄宿学校。根据规划,肇庆华附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可提供7800个优质学位。

目前,肇庆华附现有学生1000多人,其中本地生源约占50%,目标为70%。其中,本地生源有来自高新区、端州、四会、鼎湖、高要、怀集、广宁、德庆、封开等地。肇庆高新区最多,占肇庆本地生源45%,端州和四会紧随其后,各占10%至20%之间,其它县区占20%左右。

除了吸引本地生源入读,还解决了落户肇庆企业职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小鹏汽车生产基地。

小鹏汽车生产基地。

肇庆华附总校长易法兵介绍,肇庆华附已与高新区总工会签订了面向高新区高新企业员工子女的招生优惠政策协议,为高新区企业员工子女报读肇庆华附提供优惠政策。另外,学校还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先后与保利、小鹏、恒大、万洋众创等落户肇庆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协调入学名额,协助企业顺利解决职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肇庆华附教师团队

肇庆华附教师团队

易法兵还强调,扎根本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肇庆华附的创办和发展的基础方向。肇庆华附已从公办基础教育的有力补充,跻身为肇庆乃至周边城市的市民对高质量、个性化教育的选择。

肇庆华附位于肇庆国家高新区大旺大道19号,距离最近的一个高速出入口——珠三角环线高速大旺北出入口只有500米。从端州出发,在广佛肇高速跑50多公里即可达到。广州、佛山到肇庆华附也是50公里以内的车程,为肇庆华附高质量发展带来优质生源支撑。据了解,当前肇庆华附的生源中,非肇庆的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学生占比约为50%。

5月份,《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肇庆市2020年常住人口数量达4113594人,全省排名第12,较2010年增长195509人,增长4.99%。其中,与2010年肇庆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四会市、高新区人口均有所增长,分布增长54741人和43281人。它们的常住人口分布是526457人和114453人。

肇庆高新区。

肇庆高新区。

随着高新区及周边人口逐步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高新区的教育等城市配套需要加速升级。肇庆华附从被引进到积极作为,即其例也。这也是肇庆华附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易法兵还表示,学校将继续完善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并为肇庆尽快实现GDP超3000亿而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配套贡献“教育力量”。

解题:以“千金买马”的诚意广延名师

如果你是肇庆华附的一名教师,只要是工作日,食与住都基本不用花一分钱。

肇庆华附为何如此厚待老师们?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易法兵借用梅贻琦的办学理念加以说明。他补充道,尽管肇庆华附不是一所大学,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脉相通的。

应聘老师课堂试讲现场。

应聘老师课堂试讲现场。

教育科班出身的易法兵,1997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之后,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二十多年来,除了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还坚守在德育第一线,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团委干事、年级组长、团委书记、副校长等职。

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告诉易法兵,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

肇庆华附2021校园招聘会。

肇庆华附2021校园招聘会。

“2020年12月的那场面试,我目测有三、四百人应邀。”小学一年级英语老师、拥有19年教龄的邝文静告诉笔者,整个面试组织得井然有序,并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她还说,肇庆华附招聘老师的逻辑迥别于她以往任职的学校,尊重人才的背后正是以学生为本。

邝文静以两处细节予以阐发。第一轮面试结束了,已近中午。学校并没有急于公布第一轮成绩,而是邀请所有应聘者到教工餐厅就餐。她说,经过一个上午的面试,老师们肯定饿了。此时公布结果,落选的老师也许会马上离开,即便不离开,心情也不好过,进而影响食欲。最后待老师们用餐完毕,学校才公布结果。她认为,这个安排很贴心,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人文性。

肇庆华附2021校园招聘会。

肇庆华附2021校园招聘会。

第二个小细节是,应聘老师的课堂展示内容是开放的。邝文静解释,但凡做过老师的人都知道,每一次走进教室上课前,肯定做好做足备课,教育教学才得以充分发挥。肇庆华附的面试题目由老师自选,他们可选有所准备的课程予以展示,就像平时上课一样。这将更好地呈现应聘老师的实际水平。

最高的建筑物为肇庆华附的教师公寓。

最高的建筑物为肇庆华附的教师公寓。

“严入”并不代表苛刻,肇庆华附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态度和做法广揽人才。最终,梧桐树已种好,自然不愁凤凰来。

2021年2月,邝文静顺利入职,其儿子与女儿也进入肇庆华附就读。邝文静说,肇庆华附对老师的照顾可谓关怀备至、无微不至。

办理完入职手续之后,邝文静到物管办领取生活用品,并为肇庆华附对老师的尊重而感动。而当她走进两房一厅的教师公寓,还有两个阳台,此时的感觉就像“到家了”。公寓不仅干净整洁,而且冰箱、洗衣机、床、柜、沙发、茶几等生活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肇庆华附教师公寓内部。

肇庆华附教师公寓内部。

邝文静补充,那天面试是和女儿一起来的,女儿很喜欢学校,包括食堂的午餐,有她特别爱吃的鸡翅和蛋糕。“女儿喜欢,如果应聘成功,我一定会来。”

在肇庆华附,像邝文静这样来自全国各地的在职骨干教师不是少数。目前,肇庆华附现有的专任教师中,中级和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32%。为满足学校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和储备优秀教师的战略需要,肇庆华附还积极广延名师。华附品牌价值和办学未满1年已成绩斐然等因素相互叠加,肇庆华附还吸引了众多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重点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肇庆华附荣获“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称号。

肇庆华附荣获“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称号。

易法兵介绍,肇庆华附创办之初即以“千金买马”的诚意广延名师。学校除了有较为优越的薪资待遇,年薪最高可达50万元,还会提供包括教师公寓拎包入住、教职工子女入读学费减免等配套措施,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安心潜心工作。

得益于教师团队的优势,肇庆华附的进步一日千里。校园内汇聚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老师,海纳百川,和而不同,有效促进肇庆华附的高质量发展。

肇庆华附效果图。

肇庆华附效果图。

超车:围绕核心素养构建“156”课程体系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对于这一要求,肇庆华附的答案是——让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跑道”,以及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肇庆华附“156”特色课程体系。

肇庆华附“156”特色课程体系。

易法兵介绍,肇庆华附遵循“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原则,围绕核心素养,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融合构建了“156”特色课程体系。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设“5美”“6能”课程。

肇庆华附的插画课程。

肇庆华附的插画课程。

“5美”是指心灵之美、礼仪之美、艺术之美、运动之美、生命之美。“6能”则包括生活技能、生存技能、学习技能、社交技能、创新技能、职业技能。开学第一年,就开设了包括陶艺、机器人、古筝、缝纫、攀岩等兴趣课程,《国学经典阅读》《数学思维训练》《生活中的化学》等学科选修课,“文学社”“动漫社”“模拟联合国”等社团活动课和“研学旅行”“学军学农”“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课共四大类100多门课程。

肇庆华附的击剑课程。

肇庆华附的击剑课程。

丰富的特色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免费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其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在第一届智学慧研教学节之“赋能课堂开放日”活动里,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的特色课程展示得到了家长极高的赞赏和社会极大的关注。

肇庆华附学生正在参与夜观星空天文观测活动。

肇庆华附学生正在参与夜观星空天文观测活动。

易法兵还强调,对学校来说,核心素养不是一个“拿来就用”的概念,需要立足校情作出校本表达。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是一个宣示理念、达成共识、实践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广延名师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而构建“156”特色课程体系则为本校学生发展素养“画像”,并佐以稳定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这就是肇庆华附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关键所在,也是其实现“超车”的动力源泉。

【撰文】唐锦洪

【通讯员】吴宗建

编辑 李志颖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