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5日晚越南公布成立新冠疫苗基金以来,该基金已经收到很多捐款,其中包括很多越南企业和个人,有的捐款数千亿越南盾,甚至有的企业捐款高达数万亿越南盾。捐款近2万亿越南盾的这家公司,这是一家什么来头的企业。
2万亿越南盾,不是一个小数目,约合5.7亿元人民币。要知道,越南电力集团捐款也就4000亿越南盾,越南邮政通信集团捐款4000亿越南盾,越南零售巨头马山集团捐款600亿越南盾,越南农业银行捐款600亿越南盾。这些越南垄断行业的巨头,捐款不及前面提到的2万亿越南盾的零头,这家公司的确财大气粗和豪气冲天。
在这些献出爱心的企业捐款当中,有的企业不止一次捐款,而且后面的捐款打破了前面捐款的记录。例如,万盛发控股集团向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捐款4500亿越南盾,之后又向胡志明市祖国阵线委员会捐款1.45万亿越南盾。
▲万盛发集团前后两次捐款
据了解,2020年疫情爆发的时候,万盛发控股集团就已经伸出援助之手,和文琅大学合作向越南政府赞助装备2000台呼吸机的费用,帮助丰富疫情防控的资源。
越南万盛发最早由祖籍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葛洲村张美兰女士在1992年创立,当时公司名称是万盛发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酒店饭店,之后逐渐拓展经营领域,进入房地产。其实在民国时期万盛发已经在广东汕头这百载商埠由赵美兰先辈的设立,也是一个百年老字号了。
早在明清时期,濠江区已成为粤东沿海对外经贸要地,号称“南北通大海,皆航海者往来湾泊之所”。濠江群众在早期多出外谋生,在海外形成了另一个“濠江”,多年前居民出外谋生,去了越南、香港等地,不乏顺琴、张美兰、张恭荣等著名的华侨。
而今,在香港各行各业的濠江乡亲更力争上游,涌现出了9位太平绅士和一批社团领袖,李业广、陈昌华、黄士心、张敬石、郑锦钟、蔡坚等知名乡亲更成为当今濠江人在香港的旗帜。
▲张美兰女士
越南万盛发还有三家关联公司,分别是安东投资股份公司,注册资金9万亿越南盾,越南时代广场投资股份公司和西贡半岛集团股份公司,注册资金18万亿越南盾。
万盛发曾斥资10万亿越南盾,约合29亿元人民币,回购位于胡志明市温纳商务中心的A座大厦,之后将其更名为联合广场大厦,此事在越南引起轰动,不少投资界的人士对此惊掉下巴。
2015年8月,万盛发继续成为投资界的舆论焦点,因为该集团投资在胡志明市的顺乔大厦,将其全部推倒重建,命名为花园购物中心大厦。
除了上述位于“黄金地段”的项目外,万盛发还拥有一系列其他超级项目,如:舍伍德豪华服务式公寓楼,安东商业酒店,邦维尔大地住宅区,斯特林豪华住宅区,兰伯特豪华公寓等。
2016年,胡志明市第7郡60亿美元的“超级公园项目”让房地产市场升温,并受到投资者的特别关注。这个项目由万盛发和两家外国投资巨头共同开发。
美国的洛杉矶时报曾经头条报道胡志明市万盛发时代广场大楼内的六星级西贡万韵酒店,对该酒店不吝赞美之词。
▲西贡时代广场大厦(中间红色那栋)
▲西贡万韵酒店
据了解,这是西贡唯一的六星级酒店,室内设计是非常豪华的欧式古典风格,拥有286间客房。这家六星级酒店的最低房价是250美元一晚,最高是1.4万美元一晚。
万盛发集团的创始人张美兰女士,她先生恩里克朱纳基是英籍香港人,他们夫妻是越南名副其实的隐形超级富豪。
▲张美兰与先生恩里克朱纳基
16岁时,张美兰女士开始做化妆品生意,而恩里克是专门做发夹的香港商人。他们结婚并开始创业,一路打拼。1992年,张美兰女士成立了万盛发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餐饮业和酒店业。之后,万盛发扩展到房地产业务。
据悉,万盛发是越南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公司,其属于张氏家族所有,董事长就是张美兰本人。2007年,万盛发控股公司成立,注册资本达到6万亿越南盾,
在濠江东湖社区的幽静小道上,有一个名为“顺琴故居”的建筑。据了解,顺琴正名洪作鸣,顺琴为其别号,乡人称为“顺琴仙”。“仙”是潮汕话“先生”连读而成的尊称,一般是指德高望重的贤者,比如教师、医生。而顺琴就是东湖社区的华侨代表之一。
顺琴有什么来历和故事呢?“顺琴早年赴越南谋生,在码头当搬运工人,后在族人洪良棠(绰号“胆弟”)处帮工,因老实忠厚、勤谨有为受到重用,管理西贡业务。”汕头市文博协会会员陈斯楷告诉记者,“顺琴为什么被称为仙呢?因为其归国之后,一直和睦乡里、热心公益,乡人受其恩惠甚多。”
据乡土文献《东湖回忆》记载,顺琴担任乡长的时间很长,举措颇多,例如,自费在进村的必经之路岭路雨亭设立两个保安亭,雇人看守,对进村外来人员逐一登记,确保治安稳定,因此在乡里威望很高。加之形象清瘦矍铄,一米七八的个头,留着一捧花白长胡须,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待人谦和慈祥,犹如一位仁慈的神仙,所以“仙”的称呼是一语双关。
据《达濠区地名志》记载:葛洲村村民漂洋过海历史较早,19世纪初,陆续有人到东南亚等地谋生。这与葛洲山多、临海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新中国成立前,旅居越南的葛洲人大部分集中在西贡(胡志明市)渗石这个地方,素有“小葛洲”之称,华侨人口与当时葛洲本地人口相当。老一代番客漂洋过海,先在船上当“侍者”,到达越南后在码头就地当起码头工人,投靠乡亲与族亲,抱团生存,站稳脚跟的人,因为资源积累,大多仍然选择与船有关的行业发展,如陈训庭运营船上配餐,东湖的胆弟和顺琴则经营码头搬运业务。另一位有代表性的葛洲籍华侨张祥耀,在越南经营船务运输及贸易生意,创有“顺成行”和“七条金”搬运码头,经营甚为发达,成为旅越潮人的侨领。
濠江的发展离不开华侨的支持,多年来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为了支持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张恭良先生套现了他持有的汇丰银行全部股票,张恭荣先生携子累计捐赠近亿元资金,陈昌华先生设立30年基金确保濠江耆康会正常运作。
据统计,濠江区目前共有侨资企业33家,侨外乡亲捐赠兴办公益事业资金累计近20亿元,建设项目上百个,包括达濠华侨中学、达濠华侨医院、张恭荣慈善医院、葛洲学校、澳头学校、赤港学校、东湖学校、耆康会、中心幼儿园、上店文化广场及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为家乡培养人才、改善民生发挥积极作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