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三名中国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启程。在央视播放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舱内画面中,宇航员在舱内不时使用特殊的太空笔。其中,宇航员汤洪波还用笔体验失重状态。
记者了解到,中国宇航员使用的这支太空笔正是由位于始兴县中国制笔研发制造基地内的韶关盛怡文具有限公司专门研制的,可以满足宇航员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记录的需求。该笔拥有多项专利,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太空笔。
太空笔得以在韶关始兴研制并非偶然。近年来,韶关始兴全县上下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对接优质创新资源,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扎实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全县共有9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数达15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40.12亿元,同比增长24.48%,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0.5%。
韶关盛怡文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神舟十二号任务太空笔。 摄影/范永敬
太空笔核心技术世界领先
“神舟十二发射当天,我们专程看了直播。当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使用我们研制的笔时,我们非常激动,能够为中国航空事业作一份贡献,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盛怡文具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郭义说。
这并不是韶关制造首次上天。据郭义介绍,2012年公司开始为中国航天研制太空笔,在“神九”的时候曾作为样品进行测试。2013年,神舟十号上天时,该企业研发的“神十”任务书写笔就作为中国第一支太空笔成功投入使用,经过飞行任务的验证,该笔使用方便,书写流畅,功能正常,满足任务需求。“神十”任务书写笔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支太空笔,极大地解决了太空铅笔在太空上书写的不便。
韶关盛怡文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神舟十二号任务太空笔。 摄影/廖向荣
在继保障和顺利完成神舟十号任务之后,今年年初该公司接到研制神舟十二号任务太空笔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针对这一工作,我们公司特意抽调了骨干,赶制研发这支笔。”郭义说,与普通的笔相比,太空笔的外观体现了中国元素,在设计上选用金、银主色调,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将祥云和核心舱造型融合为一体,运用浮雕等工艺精心打造。
太空笔最核心的技术在于笔芯。“神十二”任务书写笔笔芯特殊在两个部分,一是使用了高黏度的特种油墨,二是自带加压装置。郭义介绍,这支笔的材料、油墨、笔芯等,都是在韶关始兴县制笔园区的工厂完成的。
“目前,我们的太空笔在油墨的黏度、书写体验、书写长度等方面,都优于美国太空笔,太空笔的核心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盛怡文具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周繁茂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从设计到研发再到生产,将一系列技术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以中国制造的水平,让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有更好的书写体验。”
韶关盛怡文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神舟十二号任务太空笔。 摄影/廖向荣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太空笔的成功研制离不开始兴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10多年来,始兴县把文具制笔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基地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制笔研发制造基地”建设。截至目前,盛怡实业、三信科技、益而高文具等20多家企业相继落户。
“当地政府在科研、创新、专利申请等方面积极扶持企业。从去年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与广州大学化工学院合作,组建了攻关小组,对特种油墨,太空笔芯进行创新。”周繁茂说。目前,在始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企业每年都投入大笔研发经费,不断研发出更实用、更美观、更便利的文具产品。
盛怡文具研发的“太空笔”是始兴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缩影。“始兴县充分发挥和提升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大力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2.85%。”始兴县副县长张智光告诉记者,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目前,忠信世纪电子、日本电产、永捷电子等企业发挥特长优势,重点实施了“精密微型马达关键技术与器件”“覆铜面板关键材料”等重点科技专项。同时,该县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今年以来,共引导14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累计投入技改资金达2.5亿元。
接下来,该县将继续强化投入保障,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科技经费投入模式和结构,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技术研发、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引进落地等方面。
【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黄升鸿 赖金艳 廖向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