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百年风华 | 汕头金平:把红色精神贯穿城市建设始终

南方日报

1

一个世纪,一幅画卷,绘出百年伟业。

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方日报策划推出《恰是百年风华》建党百年献礼特刊,全方位、可视化、多视角地展现百年道路百年成就。

百年风华,初心如磐。汕头是中国共产党最先播下革命火种的地方之一。红色基因,在这里生根发芽、赓续传承。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汕头城乡面貌蝶变,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加坚定。

一起来看特刊报道,见证扬帆奋进中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


1

海滨之北,背靠桑浦。汕头市金平区不仅是百载商埠的发祥地,更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位于金平区海平路97号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就曾见证一段历史:作为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的重要枢纽,汕头红色交通站成功护送了200多名中共党员和重要物资、文件情报进入中央苏区,为最终取得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百载商埠的发祥地,到如今宜业宜居的活力城区,金平不忘初心,注重传承红色文化,汲取红色力量,把红色精神贯穿城市发展建设始终,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金平人民开拓进取、不懈奋斗。当前,金平正通过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奋力推动金平区走在汕头市实现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前列,为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作出金平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高位推进

用“关键少数”引领“全域覆盖”

“持续在学党史上下功夫,持续在悟思想上下功夫,持续在办实事上下功夫,持续在开新局上下功夫,进一步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推动金平区高质量发展,决不辜负市委的关心重视和人民群众的重托。”6月15日,在金平区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林锐武代表金平区委、区政府表态,以“四个持续”的决心带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金平始终坚持用“关键少数”引领“全域覆盖”,由区委领导干部带领全区掀起学习热潮。

闻令而动,起而行之,在政治站位上“先强”——金平区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4个专项工作组,制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为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位推进,深入基层,在调查研究上“先行”——金平区委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示范带领区领导深入挂钩街道和部门开展深调研,深入社区开讲主题党课,与党员群众一起分享党史学习心得。

潜心自学,周密部署,在理论武装上“先学”——认真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发挥领导干部“领学、促学”作用,并在全区机关创新打造“会讲堂”,开展“微党课”,开辟“党史微课”网络理论学习栏目等多种形式,为全区党员干部提供“口袋书”“掌中宝”。

截至6月中旬,金平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158场次,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专题学习1867场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66场次,各级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715场次,全区共有逾3.3万名党员参加学习。

▷▶务实创新

巧用渠道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采用“文艺+理论”的方式开展群众党史学习教育,是金平区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的创新举措。立足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金平在老妈宫戏台、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举行“戏亭印象”之“学党史、送文艺、践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宣传专场惠民演出活动;将文艺创作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党史灯谜竞猜、文学文艺作品征集、红色歌册吟唱会等。

9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金平丰富宣传手段,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网络“六进”宣讲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活”起来、效果“亮”起来、民心“热”起来。

为了让党员学习不掉队、不缺课,金平区开展“送学上门”活动,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干部、道德楷模、学校教师等组成各级各类宣讲团,阶段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党史专题宣讲239场次,受众超过16万人次。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金平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入课堂,创新形式在全区中小学全覆盖开展“思政大讲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并开展学生侨批知识竞赛、我与潮汕文化征文活动、中华灯谜网络竞猜、校园歌册民谣大赛等活动,参加党史学习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师生人数超12万人次。

让红色资源“说话”,是金平区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的关键。当前,金平区还立足辖区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资源,通过开辟红色教育阵地、精心打造红色教育路线等方式,活化红色资源,组织开展了形式生动、内容鲜活,有针对性、有指向性的教育活动,让红色金平的党史学习教育富有独特的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学史力行

“微实事”撬动民生“大变化”

5月起,金平区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办理窗口开始实行“周六不打烊”服务,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没处办事”的困扰——这是金平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

学党史,既要学到“心”上,更要落到“肩”上。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是金平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检验担当作为的重要抓手。阶段以来,金平区组织各街道、各有关部门深入基层一线、直达办事现场,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群众意愿,结合实际制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重点民生项目清单》,谋划推出七大方面50项为民、便民、惠民、利民重点项目。

立足于为民办实事,金平区还凝聚疫情防控正能量,在全区设置6处接种点,区领导前往接种现场对接需求,组织全区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并由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接种“保驾护航”,全面细致统筹开展疫苗接种的引导、服务、解疑等工作,确保接种人员组织到位、登记到位、疏导到位。

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群众的心头事,就是金平区委、区政府的要紧事。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金平通过办好一件件民生“微实事”,解决好一个个民生“小问题”,推动民生建设水平实现“大变化”。据统计,全区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坚持边学边干、以学促干,目前已办理落实各类型民生实事974件。

▷▶加速腾飞

“红色引擎”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今年是金平区“十四五”开局起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黄金之年”,也是金平区在历史新起点上破茧成蝶、加速腾飞的“关键之年”。

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金平区以党史学习教育凝聚广大干部发展精气神,全面落实好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汕头市委“1146”工程,坚定实施产业提升、城乡提质、生态建设、文明创建“四大行动”,奋力推动实现城区发展空间、财政收支状况、城乡环境品质等“三大改善”,并通过盯目标、抓项目、建专班、讲方法、强督查、重结果等“六大保障”措施,坚决扛起抓落实、谱新篇、开新局的使命担当。

下好发展“一盘棋”,区域协调是致胜要诀。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品位方面,金平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城市发展空间向西、向北拓展。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要做大发展的“蛋糕”,离不开重大战略平台建设。金平区提出加快建设东牛田洋产城融合示范区、现代商贸物流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小公园开埠文化区四大园区,积极引进优质项目落地建设。

在推动简政放权创新发展方面,金平充分用好市放权强街政策,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金平暖企”行动,发挥政企“直通车”作用;坚持“一把手”招商,到深圳开展专项招商推介活动。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金平完成所有涉农社区人居环境基础整治,累计完成美丽乡村项目建设393个,创建干净整洁村25个,美丽宜居村19个。同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20宗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和49个社区雨污分流建设,梅溪河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金平区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使全区党员干部进一步担当作为、忠诚履职,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助推金平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记者】 蔡沚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编辑 肖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