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伴随着放学铃声响起,茂名电白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临时课室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由各村(社区)党支部集结退休党员、志愿者、群众等多方力量,为孩子们打造的“四点半课堂”。
“‘四点半课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还填补了特定时段少儿安全教育管理的‘真空期’,解决了家长没时间看管孩子的后顾之忧。”不少群众对此赞誉有加。
“四点半课堂”是电白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生动缩影。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电白充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推动一批项目建设、解决一批热点难点,通过一件件实事好事做到“学史力行”,谋“蓝色崛起”新篇章。
坡心镇红十月村委会高圳车村。何伟 摄
用活红色资源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在电白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了邵贞昌、李嘉、严子刚、杨增、李灏等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先进代表,留下了中共电白县第一支部暨电白县农民协会旧址、麻岗白马乡级农会旧址、南海霞里交通联络站(中共高州地委活动据点旧址)、高圳车革命活动据点旧址等一批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十分丰富。
观众在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展厅参观。刘栋铭 摄
据统计,电白共有红色革命遗址85个,其中被列入省级革命遗址69个,县区级革命遗址16个。另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5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7个。
为用活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电白广泛组织党员干部到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电白革命历史纪念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现场宣讲、实物宣讲,深情讲述党史故事,引导干部群众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赓续红色基因。截至目前,各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已接待党员逾7万人次。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红色主题活动在电白掀起热潮。
近期,电白组织开展了“学习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电白区红色诗歌朗诵会、“写党史、悟初心”——电白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展、“看电影、学党史、增信心”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电影巡回播映;水东街道打造特色党建文化长廊,开辟党史学习新阵地;电白区教育系统举办“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歌咏比赛……
目前,电白区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六进”活动,让红色精神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增强党员干部的光荣感、使命感,促使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全区。
开门办好实事 清单化精准化解决“急难愁盼”
“我帮村中五保户免费理发”“我负责为村里留守儿童上学习自我保护课”“我来教老党员学习用智能手机查看支部微信平台推送的知识”……走进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公示栏上“一名党员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的明细清单十分醒目,上面公示着党员姓名和“一句话承诺”。
水东街道忠良社区“点亮微心愿”活动认领墙。赖广昭 摄
而在忠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点亮微心愿”认领墙上,一个个紫色的心形卡片列出许多服务需求:电饭煲坏了需维修、窗户玻璃烂了需更换、小区排污堵塞需疏通……提出微心愿的人既有耄耋老者,也有残疾儿童,认领微心愿的既有单位党组织,也有党员个人。
在电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突出供需对接“清单化”、服务基层“精准化”。“我们坚持开门办实事,实施项目向群众征集,办理过程向群众公开,办理结果接受群众检验,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行动。”电白区委书记谭剑锋说。
近段时间,林头镇党委采取走、问、看、谈等方式,深入村(社区)摸清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分类归纳了七大方面14个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项目清单,按单推进落实;麻岗镇党委积极推行“板凳会议”议事方式,通过“板凳会议”形成干群共识,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四小园建设”等具体任务要求,再次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5月,水东街道16个社区(村)全部召开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与成员单位签订协议书。与此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开展的“双报到”践诺行动紧锣密鼓发动起来。
“双报到”党员在街头巷尾整治共享单车乱摆放现象。资料图
目前,电白在全区范围开展“双报到”践诺行动。根据相关方案,这不仅仅是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的规定动作,还将建立起常态化长效机制,助力提升民生质量、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城市治理。
推动作风转变 凝聚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
近日,在电白区公共服务中心,来了一位“陪”办业务的特殊工作人员,他是茂名市生态环境局电白分局局长马堂。“通过换位体验,找到存在的问题,优化办事流程和服务质量,才能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马堂说。
市民在电白区公共服务中窗口办事。冯广利 摄
当前,电白区委在全区开展作风建设集中整治工作,重点整顿“怕、慢、假、虚、庸、懒、散、贪”等八种不良作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局长进大厅”服务活动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环节。
“我们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奋发的姿态,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电白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东明说。
聚焦效能提升,电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便民服务上做“加法”。截至5月17日,全区21个镇(街)、37个区相关政务服务单位,事项“应进必进”达100%。进一步优化提升事项3238项,其中2457项事项为“即办件”,2532项事项“减跑动”。区级即办件事项占比91.63%,时限压缩率76.07%,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
突出抓好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问题专项整治,电白全面推行菜单式、“保姆式”服务,实现“一张表单”申请,办理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材料清单由原来的21项精减为9项,促进项目“落地即开工”。
转作风、办实事、谋发展。如今,因历史遗留问题而搁置多年的城区13条“半截路”开工建设,进一步解决城区严重堵塞问题;电白区公共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新模式,健全完善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制度,“最多跑一次”或“零跑动”事项比率100%,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不断提高。
强党建
八大党建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
近三年来,电白在深化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中,注重拓宽思路、创新载体、健全机制,打造了八大党建工作亮点品牌,为推动电白持续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海好心之城提供强有力保证。
深化实施“村(社区)干部后备队伍”制度。2014年起,电白在全市率先推行建立村(社区)干部后备队伍制度,至今已累计选配932人进入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
深化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预备队”制度。2020年5月,全区共选拔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预备队员376名,其中35岁以下152人,占40%,平均年龄为42岁;在2020年村级换届中,累计10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预备队员当选村(社区)党支部书记。
深化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末梢工程”。电白出台村(居)民小组长管理暂行办法,重点解决村(居)民小组长职责不清、执行不力、考核不准、问责不严等突出问题,以制度形式明确挑选村(居)民小组长的五个方面标准,有效激发村(居)小组长队伍活力。
深化实施党员身份亮化工程。电白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建立健全“双联双帮”工作机制,开展“共产党员家庭”挂牌活动,机关党员参加“双报到”服务群众。
分级分类全覆盖培训村级干部。电白优化完善区、镇、村三级党校培训主阵地,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及预备队员、“两委”干部及后备队员和村民小组长为重点对象,全覆盖开展培训锻炼。
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党委构建“共驻共建共享共融”党建模式。着眼“多元共建”,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等15个区直单位进驻园区,对无党员的企业派驻16名党建指导员,园区企业实现100%“两个覆盖”。
深化推行村级党组织“星级评价”机制。电白出台《村级党组织星级评价活动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把“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评价、加分项目”等6个方面28项细则列入评价内容。
深化推行城市社区“一核二化五创建”党建模式。“一核”就是突出街道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二化”就是推进服务功能化和管理网格化;“五创建”就是着力创建“文明型、平安型、美丽型、活力型、爱心型”的新社区。
【南方日报记者】杨建雄 刘栋铭
【通讯员】李华斌 邓博方 吴旺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