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百年风华|韶关武江:担当落实闯新路,城乡融合开新局

南方+

0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奋斗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韶关这片红色热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昌起义军朱德部队旧址、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旧址、李子园炮楼——重阳抗日自卫战旧址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共同见证着武江区的发展。

2020年,武江全区(含新区)实现生产总值269.49亿元,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位居韶关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经济指标全市第一;完成武江科创园一期建设并成功引入40家企业;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总投资达73.32亿元;“五朵金花”特色农业产业新增种植面积1100亩;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个;“龙归—江湾”廊道获评第二届“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江湾镇湖洋村获评“广东省乡村大擂台单项奖”……武江区不断深化城乡改革,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利用其地理环境优势,人才、土地资源丰富等条件,做好土地开发文章,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当时间的巨轮驶入2021年,搭乘着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浩荡东风,武江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武江发展也站上了新的起点,面向未来,武江将坚定不移融入对接“双区”建设,实施新征程改革发展“六大行动”,以落实韶关市委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年为抓手,全面提升武江中心城区的创新发展承载力和生态宜居品质,奋力开创“新武江新经济新生活”崭新局面,确保“十四五”顺利开局起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0

改革创新

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改革创新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是争先有为的内在推动力。过去几年,武江区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

2019年,该区出台了《武江区推动“担当落实、走在前列”十条意见》,广大干部对标最好、奋起直追、进位争先、推动发展的活力动力明显增强。

武江区奋力开创“新武江新经济新生活”崭新局面。 受访者供图

武江区奋力开创“新武江新经济新生活”崭新局面。 受访者供图

2020年,该区在短短几个月内先后召开4次全会,着眼于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双区”建设大局,描绘了“新武江新经济新生活”发展蓝图,旗帜鲜明提出了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今年4月,该区出台《武江区新征程改革发展“六大行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围绕“产业创新、城市提质、乡村美丽、改革争先、民生幸福、作风提升”,对武江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是武江立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抢占风口、勇立潮头的“主路径”“航向标”。

三年来,武江区各项事业取得突出成绩。“6+4”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抓项目组团攻坚模式常态化、制度化,创造了省、市重点项目攻坚“武江速度”;企业开办便利度居全市首位,行政许可事项“两减一即”在全省实现最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创新开展“打擂比武”活动,有关经验做法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实现8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全覆盖;创新“1+4+N”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机制;成功获批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改革等市级试点示范。

未来任重道远,矢志接续奋斗。新征程中,“新武江新经济新生活”美好蓝图如何实现?武江区委书记颜亮给出了答案: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新武江新经济新生活”发展格局从蓝图走入现实的引擎支撑。坚持深入抓好作风创优行动,建强党组织,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以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引领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大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入实施改革创先三年行动,创新机制体制,推动干部、人才、政策全面向创新驱动发展倾斜。以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改革为先行,推动精准招商、精准服务,打造“会招商、留住商、落地快、发展好”的政务环境和招商服务。

共同繁荣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花团锦簇的农家庭院、欣欣向荣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蜿蜒精致的美丽乡村廊道……近年来,武江区坚持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和挖掘乡村自然生态潜力并举,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高起点做好武江“123”城乡融合发展规划,构建以武江城区为龙头,以武广高铁沿线景观带、西河龙归环城生态走廊为纽带,以龙归、重阳、江湾三个美丽镇村为支点的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展开武江第一幅美丽镇村画卷。

“龙归—江湾”乡村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称号。 受访者供图

“龙归—江湾”乡村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称号。 受访者供图

武江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4.5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4.07个百分点。数字背后,是武江区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扎实成效。围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020年,韶州公园及芙蓉山公园路网建设完成;朝阳路等9条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完成改造提升;17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建成5G基站299个;S520线龙归段、S246线重阳镇区段提升工程完成;创新以“打擂比武”方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撬动社会资金超2000万元,江湾镇倒流水村等29个自然村在“打擂比武”中胜出获奖。

2020年,武江区被确定为北部生态发展区唯一的中心城区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试点任务为建立美丽小城镇发展机制、健全村改社区管理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健全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今年5月,武江区召开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印发《韶关市武江区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行动计划(2021—2025年)》。该区将先行先试抓好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在产业、人才、土地、资金、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更多有益的改革创新探索,积极推进优化重大项目落地、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畅通国资国企运作等促进城乡发展方面的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流通,加快健全城乡一体的资源要素流动机制,将打造成粤北片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改善民生

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武江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空前的背景下,该区财政保民生的力度只增不减,以政府过“紧日子”换来老百姓过“好日子”。2020年,武江区全年民生投入14.7亿元,增长6.7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5.04%。

食以水为先。武江扎实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截至目前,共统筹推进12宗饮水工程项目,覆盖西河镇、龙归镇、重阳镇、江湾镇等22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3.7万人受益。

办人民满意教育。武江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教育“四大工程”,新建、改(扩)建8所小学、4所幼儿园,新增学位7600余个,力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着力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武江区中医院、武江区儿童医院动工建设,西河镇卫生院和沙洲尾、芙蓉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46间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实现行政村规范化卫生站全覆盖。

芙蓉隧道建成,北江桥西桥头、韶关大道北、教育路等交通堵点打通,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41.166公里,新建停车位849个……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满足百姓出行需求。

武江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一批风度书房建成,镇街文化站全面提升,城乡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区文化和创意产业不断改革创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精神力量,也为老百姓生活添加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7个省定贫困村和755户1788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有序退出。

创业路虽百步维艰,新征程当奋勇争先。武江区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坚决扛起该区“二次创业”历史使命,奋力开创“新武江新经济新生活”崭新局面,为武江区全力建设韶关“双化双融”先行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率先突破区、争当韶关改革发展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成绩单

●“十三五”时期,武江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是2020年,作为不容易的一年,武江区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向市民群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0年,武江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45亿元(含新区65.4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4亿元、增长10.54%(可比口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万元、增长5.9%。GDP、人均GDP、财税增长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2020年,武江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进优质项目14个,投资金额73.32亿元。

●2020年,武江区被省政府批准为北部生态发展区中心城区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年度城市管理综合检查考评成绩位列全市第一。

●2020年,武江空气质量位居韶关市辖三区首位。高质量建设龙归水方田段等“百里碧道”,辖区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第一批6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建设进度全市第一,完成造林面积超过700亩。

●深入实施教育“四大工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成绩稳居全市第一,全年新增优质学位3240个。启动武江区中医院、儿童医院等建设,武江区中医院已顺利封顶;完成5家疫苗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

一线观

打擂比武 让乡村有“面子”更有“底子”

凉亭栈道、特色民宿、创意墙绘、地道美食等元素组合在一起,这些似乎只会出现在“旅游景区”的“标配”,如今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了韶关武江区的乡村“寻常百姓家”。近两年,武江区的镇村村容村貌发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阶小路、竹篱碎花,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村中孩童在被磨得发亮的青石板上追逐,平坦宽阔的水田随风泛起了波浪,白色的飞鸟倏地跃上半空又穿入密林,让人宛如走入了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中。

2020年3月以来,武江区在全区全面铺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活动(以下简称“打擂比武”),通过专门设立千万专项奖补资金,打造“擂台”,让各村“比武”“打擂”,极大激发了农村内生动力,全区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为实现乡村振兴奋勇争先的干事热潮也从“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撬动社会资金近2000万元,19个自然村获评“生态宜居美丽村庄”,10个自然村获评“美丽庭院村庄”或“美丽农房风貌村庄”。党支部建在组团上,让干部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搭好比武擂台,让群众内生动力提振上来;用好能工巧匠,让乡村建设美起来;念好山水田园经,让美丽经济活起来。2021年,该区新增8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参加“打擂比武”,武江区将继续设立专项奖补资金3400余万元,推动乡村环境从村庄点上出彩向乡村全域拓展。

建立“432”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开展精准脱贫十大专项行动、打通“最后一公里”集中攻坚行动和村带村结对帮扶试点工作,2019年所有省定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出列,在当年全市脱贫攻坚主要任务指标通报中,17项中有16项排名第一。建立组团“打擂比武”共同缔造机制,推动区、镇、村三级联动共建美丽镇村,276名处、科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组成27个组团党组织下沉农村一线,调动筹集社会资金近2000万元,投工投劳17230个工日,龙归—江湾、西河—重阳两条线27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的整体面貌明显提升,乡村旅游人次、收入实现50%以上增幅。涌现出了一批市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重阳镇万侯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湾镇湖洋村获评省美丽乡村,龙归—江湾乡村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武江区凝聚党建协同合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功不可没,从“村貌美”到“民富美”,让区内镇村有“面子”更有“底子”。

◆强党建

促发展保稳定

打好党建组合拳

“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我们先后成立了85个小区党组织,选出党员楼长152名,实现组织覆盖100%、工作覆盖100%。”武江区新华街道花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丽介绍,通过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楼长四级组织体系,花城社区实现让党的声音“一杆到底”,群众诉求“一呼百应”。

6大网格四级组织为花城社区筑牢了战斗堡垒,让社区的党员们有指挥、有依靠,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社区治理工作中。这股力量让花城社区成为了去年武江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力军。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辖区机关党员下沉社区网格开展“敲门行动”“夜晚亮灯补查行动”,对辖区1万多名居民进行地毯式排查,在社区各居民楼轮班值守,构筑起强有力的社区抗疫防线。因为组织有力,花城社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武江区打好党建领航“组合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改造提升7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使其成为群众说事办事的信任场所。把党组织建在楼宇、商圈、园区上,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成功打造了光明巷、拖拉机厂宿舍、向阳小区等一批基层治理示范点。

党组织建在项目攻坚阵地上,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该区深入实施“担当落实、走在前列”十条意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推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6+4”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抓重点项目机制,组建区项目建设指挥部临时党总支及7个组团临时党支部,通过强党建促项目推进。2020年有效推动总投资8.6亿元的“三园两院”(武江科创园、重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城乡融合产业园,武江中医院、儿童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武江区从百年党史中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筑牢信念之基,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各部门各单位自主创作了一批新媒体作品,通过图文、视频、h5等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能说会唱”,“声”入人心。精心梳理优秀共产党员感人事迹,讲好“红色故事”。在新媒体平台开设“党恩大家谈”“学党史办实事比贡献”等党史学习教育专栏,集纳报道各镇(街)各单位党史学习教育进展和成效,通过加大宣传声势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创新学习教育模式,持续推进“口袋书”“金句”微课堂活动,深化“家门口党课”,成立“百姓宣讲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武江区制作的红色教育微党课作为韶关全市唯一一部微党课入选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资源库。

武江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能力,不断激发全区党员干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新武江新经济新生活”。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唐音

【通讯员】陈励 吴嘉宁

编辑 李幔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