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字数:2250阅读时间:4min
流量明星希望粉丝能“用完即弃”——需要时乖乖听话,添乱时一叫就停。只是,粉丝的控制欲不像是水龙头,流量明星既然享受着粉丝控制欲带来的红利,自然也得承受粉丝“失控”的代价。
“知道”(nz_zhidao)跟你聊聊,粉丝互撕背后的代价。
▼
(迪丽热巴。IC photo / 图)
6月15日起,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其中要重点打击“饭圈”乱象,就包括“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等行为。
说起这个,就不难让人联想到几天前,杨洋与迪丽热巴双方工作室在微博同一时间发联合倡议,表示坚决维护绿色互联网舆论环境,抵制一切不良饭圈行为,呼吁遵纪守法、文明上网、理性追星。
事情的起因是,杨洋与迪丽热巴领衔主演的《你是我的荣耀》官宣,官方微博在介绍演员信息时,杨洋写在迪丽热巴之前。为了体现出平番,官微特地注明:“排名不分先后,按年龄排序。”
这引发迪丽热巴粉丝的不满。在女方粉丝看来,一般是按姓氏笔画或姓氏首字母排名,哪里有按年龄排序的操作,这显然是在故意压低迪丽热巴的番位。迪丽热巴粉丝手撕官微,要求“剧方和男主粉丝不要把女方粉丝的退让当成你们得寸进尺的理由”。杨洋粉丝也“奋起反抗”,表示“拒绝按闹分配、拒绝无理撒泼”。
在粉丝们互撕愈演愈烈之时,针对两个明星的各种离谱谣言也开始传播,双方互相甩锅。两个明星的官方工作室不得不出来调停,要求“共同抵制恶意传播,不给有心之人可乘之机”。
粉丝撕到正主不得不出来“调停”。粉丝缘何爱“撕”?明星出面调解会有效吗?
爱与控制
内娱粉丝手撕的案例并不鲜见,比比皆是。在很多粉丝眼里,除了自家的偶像外,娱乐圈哪方面都“不做人”。经纪公司不做人,同行不做人,资本不做人,对家不做人,总是让自家偶像的权益受到侵害。粉丝们自然要不平则鸣,该撕就撕。
撕,首先是出于粉丝对偶像的爱。互联网打破了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边界,流量明星的生活像真人秀一样,全方位地曝光在粉丝们的视野中,偶像更像是邻家大哥或姐姐,他虽然很远,但给粉丝的心理距离却很近。这就方便于粉丝在偶像身上投射感情。这时,很多粉丝爱偶像,与父母爱小孩、自己爱恋人的心情是相近的,生怕他发展得不好,生怕他受到伤害,生怕他不快乐。粉丝恨不得化身为全能超人,把偶像保护得严严实实,一发现任何对他不利的苗头,常常反应过度,第一时间要替偶像伸张正义。
但这份爱背后,也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在流量时代,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粉丝不仅仅是偶像的消费者,他们对偶像不再只是只可远观,相反粉丝更是偶像的制作者、促成者、建构者,流量明星的发展有赖于粉丝爱的供养,有赖于粉丝为偶像做各种各样的数据——无论微博的转赞评还是偶像代言的产品的销量。粉丝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种主体感、掌控感以及成就感。粉丝知道偶像需要他们,他们也有权利对偶像的发展“指手画脚”。
譬如经常有粉丝因为偶像接的戏而手撕工作室。不追星的人会不理解,偶像的工作室不是跟粉丝同一战线的吗?但粉丝的心态是:粉丝才是“幕后老板”,粉丝所做的决定才是高明的、才是真正对偶像好的,工作室只是为“幕后老板”打工的“员工”,员工做得不好,老板当然要撕员工了。
甚至连明星本人,也要听从粉丝的话,“幕后老板”能载舟,亦能覆舟。流量明星对粉丝是爱三分,畏七分。既要感谢粉丝的付出,也生怕粉丝一言不合就乱来乱撕。偶像如果替自家工作室说话,粉丝会痛斥偶像“没主见”“不懂粉丝的良苦用心”;偶像如果听从粉丝的话,又担心粉丝顺着杆子往上爬,以后越管越宽。
(杨洋。IC photo / 图)
粉丝的撕叫得停吗
眼看粉丝的互撕就要失控了,正主出来调停,当然是必须的。这是偶像负责任的一种体现。只是能够起多大的效果,却要大大地打一个问号。这一次杨洋迪丽热巴双方工作室联合发了倡议书,但两家粉丝依然闹得不可开交。
根本上是因为,偶像的叫停,并没有办法一下子就破除粉丝的控制欲。对于流量明星来说,粉丝的控制欲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流量有利的时候,这种控制欲有助于粉丝在引导下“指哪打哪”,为偶像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可当粉丝的控制欲失控的时候,也可能带来不可控的后果。
流量明星本身指望通过粉丝的控制欲得利,比如明星需要粉丝做数据、贡献点击量和收视率、促进代言产品销量的增加、向路人安利明星,等等。粉丝的们的付出与对偶像的控制欲,是呈正相关关系的。粉丝们付出得越多,流量明星从粉丝那里榨取得更多,粉丝的控制欲就会更强——粉丝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回报。
流量明星希望粉丝可以“用完即弃”——需要粉丝的时候粉丝乖乖听话,粉丝添乱的时候一叫就停。只是,粉丝的控制欲不像是水龙头,偶像需要的时候就打开,不需要的时候就能关上。流量明星既然享受着粉丝控制欲带来的红利,自然也得承受粉丝“失控”的代价。
明星如果真的有魄力,就应该发联合倡议,要求粉丝不要控评、不要给自己做数据、不需要集资买自己代言的产品,真正做到“理智”追星。总不能对明星有利的时候,明星充分利用粉丝的“不理性”,等到对明星不利的情况发生时,又来批评粉丝的“不理性”。好处都被明星占了,粉丝出钱出力不说,还得背锅。
杨洋、迪丽热巴联合倡议是好事,不过当前饭圈的生态愈发乌烟瘴气,并不是明星出来发个声明,证明自己“有做事”“有尽责任”了就一了百了了。更负责任的方式是,当粉丝有任何不理性的行为时——哪怕粉丝的不理性对自己有利、娱乐圈也对这种不理性(比如控评)习以为常时,明星能够割舍自己的利益,出来叫停。也希望这次“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能够对明星起到一种外力约束作用。
明星会因此就亏了吗?并不尽然。当流量明星让自己转型成为真正的演员,依靠千千万万路人的好感在演艺圈立足,就不必看一小撮粉丝的脸色行事,也不必为虚头巴脑的番位争得头破血流。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