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蜕变·看广东援疆支教① | 650名教师交出精彩答卷

广东教育
+ 订阅

201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部委联合实施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自计划开展以来,广东教育人才援疆变“零星”选派为“组团”布局,变“单兵作战”为“集体作战”,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共选派2批次650名优秀教师(深圳任务单列)赴疆支教,承担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组织教研活动,开展业务培训和教学指导,带动学校整体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近日,第二批参加计划的380名援疆教师顺利完成任务,即将返粤,在此之际,“广东教育”政务新媒体推出“三年蜕变·看广东援疆支教”专题系列,一起来看这份教育援疆答卷。

跨越千里,倾情援疆

650名广东园丁先后来到天山脚下

播撒优质教育种子

耕耘三年,不负重托

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把孩子培养成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广东省教育厅按照“组团式”全口径结对帮扶的思路,深入实施教育援疆“五个一”工程——

“种子”工程:选派理念先进、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秀教育管理、教学人员,担任种子学校主要领导和管理、教学骨干,重点打造了4所种子学校;

“育苗”工程:大力推动师徒结对,搭建资源、教学、学习、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平台,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造林”工程:打出援建培训中心、援助高水平师资、引领本地团队成长等师资培训组合拳,骨干带动全员提升;

“园艺”工程:以研促教、以研兴校,助力受援地学校突破教育教学的“卡脖子”难题;

“新芽”工程:开展形式丰富的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培育一代合格新人。

01

数说变化

02

图说变化

1.广东援疆教师踏上支教征程,采取“组团”方式支援当地学校。

2.大力开展红色铸魂活动,构建“红色课堂”,组建“红孩儿”红色宣讲团,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3.广东援疆支教团结合当地学生艺术特长,借鉴广东经验,组建当地第一个高考音乐、美术班。

4.援疆教师郭毅榔带队,助新疆代表团勇夺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金银奖,创新疆代表团历年参赛最好成绩。

5.建立广东援疆“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石榴籽工作室”,采取师徒结对方式,组建师资培训联盟,发挥广东援疆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6.全面推进“文化润疆”活动,开办多个特色文化课堂,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建成龙狮文化馆、筹建龙舟基地。

7.修建温室大棚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种植各种华南地区植物以供学生学习,打造特色教育名片。

8.广东教师送教下乡,为当地乡镇学校的骨干教师开设讲座,把主题班会示范课送进乡村校园。

9.每年举办“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两地书信交流、夏令营交往等活动。

03

局长师生说变化

当地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白似雪

(伽师县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广东援疆教师积极创办名师工作室,提升了全县教研工作整体水平;组建广东省九市13校对口伽师师训联盟,拓宽伽师教师培训渠道,提升教师培训工作水平;积极开展教学经验交流,进一步提升本地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主动与本地教师学生交往交流,进一步增进了两地人民的感情;推进醒狮、龙舟进校园,促进了佛伽两地文化的交流。

刘立洋

(伽师县教育局党委书记)

广东援疆驻伽师支教团290名支教教师,打造“五个一工程”教育援疆品牌。深化文化润疆,打造广东省“九市13校”对口伽师县师训联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教研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广东教育优势,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提升;做好传帮带工作,提升受援地教师综合素质;做好文化传递者,龙舟、醒狮、咏春等岭南优秀文化在受援地蓬勃发展。

刘玉成

(三师教育局局长)

三师教育援疆团队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层次感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路径,“组团式”教育援疆的三师推进模式逐渐成熟,充实、提升当地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提升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软实力,为兵团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将教育援疆演变成粤兵两地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民族团结工程。

王维成

(疏附县教育工委委员、纪检书记

教育局副局长)

三年来,广东“组团式”援疆支教为疏附县教育事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为疏附县教育系统带来了先进而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理念,促进了疏附县教育系统教师专业化成长。广东援疆老师们用他们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丰富扎实的专业能力、慷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甘为人梯的人格魅力,为疏附县教育事业发展奉献着智慧和经验,为疏附县留下了一支优秀的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赢得了疏附县各级领导和全体师生的赞誉。

当地教师这样说——

王旭东

(疏附县职业高中教师 第十六届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金牌获奖教师)

原来疏附县职业高中的专业课只有四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而且都是我们这些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各项教学工作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直到援疆老师到来后,他们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理论实践知识,通过“传”“帮”“带”使我们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升,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来上好专业课。特别感谢郭毅榔副校长自筹近10万元专项经费带领我们去天津机电技师学院全封闭强化训练,帮助我们在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取得金牌数、奖牌数零的突破,也为我们今后开展实训教学和参加各类大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喀迪尔江•阿布都热依穆

(布拉克苏中学校长)

广东援疆教师到我们学校的送教活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支教老师们提供的业务能力、教学方面等各类经验对我们老师非常有帮助。

徐利利

(第三师五十三团中学教师)

援疆教师除了担任正常教学任务外,还与我校青年教师结对,进行“一帮一,师带徒”活动,青年教师每天听援疆教师一节课,援疆教师每周听青年教师两节课。争取通过一年半的师带徒式学习,确实将援疆教师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技能学透、留住。

当地学生这样说——

阿依佐合热·艾尔肯

(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学生)

自从广东援疆老师来到我们学校之后,我们的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教学方面,还是管理组织方面,他们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援疆老师很关心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援疆老师在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备课。我们都很荣幸,广东援疆老师能到我们边疆学校教书。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今日的美好。

迪丽胡买尔

(兵团第三师五十三团中学学生)

以前我们班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大家才陆陆续续进入课堂,现在大家能在课前二、三分钟提前进入课室做好上课准备;以前我们语文课堂上都不愿开口朗读,现在大家课堂上书声琅琅;以前我们班买吾拉同学自卑不合群,现在的买吾拉自信,学习进步非常大,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这些都是张红英老师耐心教导的结果,感谢张红英老师对我们的付出。

广东援疆教师这样说——

陈浩棠

(广东援疆驻伽师支教团团长)

回顾2018年加入援疆队伍,作为团长,带领着团队逐渐摸索教育援疆的路子,结合实际,成立了10个名师工作室作为教育援疆“五个一工程”的抓手,开好一个头;顺着方向,继续留任,带领第二批援疆团队,从教学教研、文化润疆等方面,做了很多被伽师县当地认可的成绩,走平了一条路;希望第三批的援疆团队,在原有的基础上,翻过一座山,取得更大的成绩。

陈馨

(广东援疆驻三师支教团教师)

刚来的时候,慕叶沙•艾尼老师觉得批改学生作业费时而且效果不好,学生作业质量不高,难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我把他当作徒弟,和他一起学习课程标准、分析单元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现在的他不再抱怨学生作业难改了,符合学情、紧跟教学进度,而且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改变,甚至还在班级开展了优秀作业展示活动,激发了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来源 | 广东省教育厅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