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火锅店,更多机器人跑起来。
广州多个区域陆续开放堂食,但疫情防控不松懈,减少人员接触已成餐厅的常态措施。
近期,南方+记者走访餐厅了解到,除了服务员,多了不少跑堂机器人忙碌的身影,尤其在标准化高、服务员需求量大的火锅店,这样的场景更多见。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使用传菜机器人,能减少餐厅中的人员流动和接触,为顾客营造更安全的就餐环境。”海底捞方面向记者介绍说。
眼下跑堂最勤快的就是“它”
这个月初,广州天河区发布堂食限50%以内的通知出街当天,在位于天河区的九毛九集团怂重庆火锅厂马场路分店,记者看到几百平方米的店内,只有三桌人就餐。
餐厅中,跑得最勤快的就是一台1米高的自动酱料运送车。
怂重庆火锅厂马场店里的送调料机器人
九毛九集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怂重庆火锅厂马场店、九毛九西北菜(天河区、海珠区、白云区)等部分区域门店均以智能机器结合人工形式进行送餐,采用的是全新餐盘结构,配送过程做到零接触。
除了送餐机器人,该负责人说:“我们还启用无接触点餐自研系统,像集团另一品牌太二酸菜鱼使用的收银系统对接了各大外卖平台,且门店点餐小程序‘太二宇宙联盟’也具有到店自提功能,可有效减少堂食聚集,提高防疫措施水平。”
在疫情前一两年,海底捞火锅店已启用服务机器人,现在则实实在在派上了用场。“我们在广州有超过20家门店拥有传菜机器人设备,上个月底疫情有反复迹象时,广州各门店加大传菜机器人使用度,原本仅在低峰期使用的传菜机器人,在疫情期间,更多时段出动工作,当输入桌号后传菜机器人就会自动传送,没有电时会自动回到充电处充电,最大限度避免传菜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海底捞方面如是说。
海底捞送餐机器人
火锅店机器人扎堆出现
在怂重庆火锅厂马场店、九毛九餐厅内跑腿的送餐机器人,它们的“小伙伴”去年还去武汉雷神山、火神山服务过,送餐、送药、送物品,各种无接触炮腿均做过。
该机器人生产企业普渡科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疫情加速了服务机器人在餐厅中使用,目前广州地区正在和普渡科技合作的餐饮门店大概有数百家,包括南园酒家、海底捞、九毛九,以及白天鹅宾馆等,共有上千台机器人投放使用。”
记者观察发现,在普渡的合作餐厅中,火锅店占比不少,除了海底捞,还覆盖了巴奴毛肚火锅、刘一手火锅、德庄火锅、大龙燚火锅、小龙坎火锅、八合里海记牛肉火锅等等国内知名火锅品牌。
为什么服务机器人扎堆出现在火锅店?
有分析这表示,由于火锅是一个易复制、高标准化的餐饮品类,使得火锅成为餐饮行业最热门的业态。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火锅餐厅已有约60万家,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地疯涨中,预计到2022年,火锅餐厅将增加至约90万家。
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成本的逐渐上涨,很难招到合适稳定的人。
据餐饮行业相关市场报告显示,目前火锅等餐饮行业企业面临的经营痛点之一,就是人员成本太高,同时稳定性较差。
据悉,一台机器人一天可以工作约10小时,大概能跑一两百趟,其配送效率完全超过了一个服务员的传菜效率。
人力成本是根源,疫情成助推器
“实际上,在疫情前四五年,就有餐饮企业试水服务机器人,”东莞市连锁餐饮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波说。餐饮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线服务人员需求量大,但招人难,即便招到人,成本也在逐年上涨。
所以说,服务机器人并不是疫情下才出现在餐厅的,疫情是一个助推器,根本原因还在于人力成本、招工难。
徐波介绍说,现在招工很难,服务员每天工作约8小时,包吃包住,还要买社保,还有假期,每个服务员每月实际成本在3500—5000元左右。但租用这个机器人,每个月2000元左右,相比员工,节约了不少成本。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餐饮市场逐步回暖,但成本高、用工难、服务难问题仍然存在。
第三方数据显示,餐饮行业人力成本每年上涨速度超过 13%,而年收入同比上涨为 9.5%。餐饮行业人才缺口已超过 1000 万,并且面临着超过 40% 年均人员流失率的留人难题。不仅如此,面对繁重、无聊又辛苦的工作,如何为服务员减负、提升服务热情也是餐厅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现阶段人为主,未来机器更普及
来自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已占全球市场25%以上,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亿美元。中国电子学会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6亿美元,2013-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6%,预计2021年所占比重将达到31.6%。
徐波强调说,现在的餐饮服务仍以人为主,不过机器人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我相信,随着人工成本的逐渐增高,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今后会有越来越多餐饮企业将使用餐饮机器人,尤其是那些标准化高、连锁化的餐饮企业,会更多使用。
【记者】李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