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三级联动做好“扫黄打非”工作

惠城发布
+ 订阅

惠城区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原则,创新思路,重心下移,构建了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了“快速反应,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小金口街道获评全市唯一国家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区“扫黄打非”办获评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称号。

在机制创新上做到“三个率先”

记者了解到,惠城率先在各镇(街)一级党委政府建立“扫黄打非”工作架构、在各村(社区)设立“扫黄打非”工作站,配置了专职人员,实现区、镇(街)、村(社区)“扫黄打非”机构全覆盖;

此外,该区还率先出台“扫黄打非”工作考核评分办法,实行对镇(街)“扫黄打非”“一票否决”考核机制;率先建立镇(街)、村(社区)“扫黄打非”网格化监管体系,通过借助基层综治力量、基层文化站、文体协管员及专门的工作队伍等,实现了全区“扫黄打非”监管网络的全覆盖。

在破解难题上突出以点带面

“扫黄打非”重在基层,难也在基层。

惠城区一方面加大基层队伍培训力度,解决为什么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什么内容主体进基层,进哪些基层等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镇(街)、村(社区)全力推进“六有”工程(有组织架构、有专人负责、有办公地点、有责任制度、有完善的工作台账、有宣传专栏)。

同时充分发挥示范点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在小金口全国示范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先后打造了马安中学、埔前社区、上围村委会、新天伦印刷等21个“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全面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宣传发动上力求形式多样

一方面,惠城充分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大节日、节点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及“绿书签”进校园、“小手拉大手”进家庭、“扫黄打非”社规民约进村(社区)、“扫黄打非”专柜进镇(街)文化站、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等宣传教育活动。

另一方面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惠城创新创作了一批微视频、动漫作品,在惠城发布、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利用网络课堂和学校班级微信群,受众师生和家长达60余万人次。三是融合平安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开展宣传,张贴宣传海报和派送绿书签20余万份。

在网格监管上形成联动合力

据悉,目前,惠城引入“互联网+”建立“扫黄打非”网格化监管体系,联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让全区每一个网格员成为基层“扫黄打非”信息员。

联合“网格化”信息平台,组织公安、文化、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排查、明察暗访,将问题及早化解在基层。结合“新风”、“正道”、“护苗2020”、“秋风 2020”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共开展集中联合执法大行动13次,分散行动497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942人次,排查印刷企业62家次、出版物经营场所131家次;移送出版物案件2宗,“扫黄打非”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下来,惠城区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补齐短板缺项,全力擦亮“扫黄打非”金牌。

来源:惠州头条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胡灿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