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这个“第一资源”,肇庆华附这样保护性“使用”

肇庆大课堂
+ 订阅

2021年秋季学期,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肇庆学校(下称:肇庆华附)教职员工将从240多人变为42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增加150多人。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肇庆华附开办不到一年,成功“出圈”的关键因素。然而,其用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尤其短时间内有逾百名来自全国各地、毕业于各大高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入群”,他们又是怎样完成适应学校生态到赋能教育发展的转变?

这是学生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肇庆华附的必答题。

肇庆华附

学校发展离不开教师这个“第一资源”

学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与推进教学改革。但是,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才会非常明确地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是老牌名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成功经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官网显示,该校现有教职工311人,其中专任教师233人。在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08人,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47.6%;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12人,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49.4%。

深圳中学同样深谙此道。其公布的2020年新入职教师名单,新入职教师66人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39人,博士21人,博士(后)6人。在深圳中学面向2021年优秀毕业生招聘教师公告中,招聘对象条件为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期间毕业于国内高校和海外高校的博士、硕士应届生。近几年,深圳中学已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引进了百余位优秀毕业生。

肇庆华附校园一角

从广州的名校到深圳的名校,尽管学校发展模式各有特色,但其教师队伍建设无不一致,朝着高学历、高职称方向发展。

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中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城市。而作为名校资源被引进的肇庆华附也在向优秀学习,向标杆看齐,勇当推动肇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据了解,2021年秋季学期,肇庆华附将会有100多名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加盟,包括一位正高级教师。

该校总校长易法兵介绍,2021年秋季学期新入职的教师包括,认同华附理念、教学经验丰富的在职骨干教师,和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重点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至此,肇庆华附教职员工将从240多人变为420多人。8月新入职教师将全部到岗,集中接受岗前培训。而在肇庆华附现有的专任教师中,经验丰富的优秀在职教师占比将近60%,中级和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32%。

人才引进用好用活输血造血功能

广延名师,是肇庆华附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人才引进之后,如何用好用活输血造血功能更关键。

易法兵表示,肇庆华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信“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因此,学校招聘遴选严格,集团跟岗培训;主张“优秀不只是个人,优秀是整个团队”,强化集体教研,实施青蓝工程。这些措施将助力肇庆华附用好用活人才的输血造血功能。

高一政治老师王霞是一位拥有20年教龄的优秀老师,之前是在黑龙江的公立学校工作,2020年8月入职肇庆华附。

在入职培训中,肇庆华附除了由总校长阐述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执行校长解读“156赋能课堂模式”和“赋美赋能特色课程体系”之外,还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陈娬开设《现代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讲座,华师附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兼学生处副主任李之宁开设《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讲座,华师附小校长张锦庭开设《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讲座等。王霞说,肇庆华附为老师创造了与教育名家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让老师们开阔眼界、更新理念、拓宽思路,为今后更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念和实践支撑。

华南师大附小校长张锦庭在肇庆华附开设新教师入职岗前培训讲座

肇庆华附教学楼

值得一提的是,华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胡小勇,针对华附联盟附属学校的老师,开设线上教学讲座,并提供实操经验以供参考,为今后可能进行的线上教学而未雨绸缪。王霞认为,这是肇庆华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老师为本的表现。

肇庆华附培训内容之丰富,也让初一语文老师高美林印象深刻。

高一政治老师王霞给学生上课

“华附联盟”广东西部片区学科工作坊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从2020年8月入职至今,累计参加的大型培训超过20场,另外每周五还有固定的培训。”高美林告诉笔者,在2020年8月那场长达20多天的入职培训里,学校首先发放了一本培训手册,详细列明培训流程、内容及注意事项等,具体到以小时为单位。她还说,还没入职,即获益良多。这也为老师尽快适应学校教育生态、更好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而做准备。

初一语文老师高美林获奖后合影

高美林还表示,入职之后,还有华师、华附、华附联盟等教育集团的教授、专家、名师到校给老师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譬如,在肇庆华附第一届“智学慧研”教学节的同课异构环节中,华附本部专家现场点评指导。又如在华附联盟学科工作坊成立仪式上,华师附中、华师附小名师亲自上课示范。高美林强调,学校“请进来”培训的同时,也选派老师外出培训,鼓励老师参赛。她说,入职至今已先后到东莞、广州等地参加培训。系列的培训,让她不仅掌握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肇庆华附教师参加“华附联盟”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勇夺佳绩

肇庆华附第一届“智学慧研”教学节,华附本部吴青副校长率教学督导团队考察指导

高美林特别提到,老师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扶持也是她从未感受到的。如她参加高新区青年教师课堂展示中,从校长室到备课组都予以大力支持,帮助她摘得高新区青年教师课堂展示特等奖,并代表高新区参加肇庆市角逐,最终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肇庆华附主张“优秀不只是个人,优秀是整个团队”。整个语文组协助高美林参赛只是其中一例。肇庆华附还实施青蓝工程以促进教师团队共同进步,而师徒结对则是青蓝工程得以有效推进的一项重要举措。

肇庆华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拜师仪式

肇庆华附教学科研中心副主任黄进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目前带两名徒弟,其中之一是初一语文老师陈芳玲。陈芳玲2019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结对成师徒的老师们,采用双师同堂、双师同课,一对一跟踪辅导等方式,实现师带徒、徒促师的目的。

肇庆华附膳食中心

陈芳玲介绍,她在参加2021年肇庆高新区初中语文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不仅初中语文组予以支持,作为师父的黄进波还在语文主题学习的理论及实操方面传经送宝,包括课件设计、作业批改、教材研读、课后辅导等。最终陈芳玲的课堂实录《俯仰一笑,百态人生——抓住细节》 获得一等奖。

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肇庆华附不断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一方面是丰富老师的“输入”,更好地“输出”,同时希望他们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而不厌的榜样。这也是肇庆华附保护性“使用”教师这个“第一资源”以及人才引进用好用活输血造血功能的不二法门。

易法兵坦言,肇庆华附传承华附特色发展,需要在借助教育集团的力量之余,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和系统化培训提升等措施,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校的“创业者”“合伙人”

“从吉林到肇庆,肇庆华附不负期待。”肇庆华附高一语文老师、语文学科名师陈娜告诉笔者。如今,陈娜的丈夫也在肇庆华附工作,孩子在肇庆华附初中部就读,还在肇庆购房安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陈娜放弃事业编制,举家迁入,到肇庆华附执教?在笔者采访中发现,除了陈娜老师举家“迁入”肇庆华附之外,高一政治老师王霞,也生活在肇庆华附——夫妻双方在肇庆华附任教,孩子在肇庆华附就读。

肇庆华附向教师提供拎包入住教师公寓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能够安心潜心教学。教职员工在学校饭堂就餐也是免费的。这或是原因之一。

高一语文老师陈娜给学生上课

肇庆华附有较为优越的薪资待遇,这也是原因之一。

但陈娜告诉笔者,让她最终决定到肇庆华附工作、举家南迁的根本原因是学校的管理理念,总校长易法兵等管理层的知遇之恩和为人处世。她还说,大到学校的发展规划,小到教室的布置,桌椅的设计,肇庆华附无不以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为本。而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尤其强调团队意识、集体荣誉,不仅让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还能以“合伙人”“创业者”的心态,脚踏实地去工作。

人才引进之后,怎样留下来?陈娜的经历,替肇庆华附回答了这个问题。

易法兵还补充,让老师以“合伙人”“创业者”的心态参与肇庆华附的教育事业发展只是第一步。学校还主张“优秀不只是个人,优秀是整个团队”。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目前,许多学校都组建教研组、备课组或课题组等,但大多数属于工作群体而非团队。《团队的智慧》中指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易法兵介绍,在肇庆华附教师队伍里,老师以“合伙人”“创业者”而自居,结成的团队正如《西游记》中唐僧团队。他们为一个相同的愿望共赴西天取经。过程中,尽管他们动机有所不同,但并没有妨碍共同愿景的作用,他们相互磨合,相互帮助,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界。另外,学校还以“青蓝工程”为平台,以师徒结对为内容,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年轻老师,如同一群大雁,他们不仅对团队的成功负责,而且对相互间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负责。

肇庆华附执行校长何海燕介绍,学校目前已有54对师徒,其中师傅27人,徒弟52人。师徒结对有1:1、1:2、1:3多种形式。在师徒配对过程,学校采用双向选择制度,学校推介的同时也结合师徒双方意愿,双方自愿选择参加、配对。学校还为他们举行拜师仪式,给师傅颁发证书并布置任务,师徒互送礼物,紧密师徒关系共同实践成长。

肇庆华附执行校长何海燕

何海燕还说,师徒结对制度施行以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以陈芳玲为例,尽管她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老师,但在过去一年里,在中国知网发表《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课题,获得一等奖;在《中学生导报》发表《〈俯仰一笑,百态人生——抓住细节〉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写作课课堂教学实录》论文,获得一等奖;在第九届(冬季)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展示暨研学实践活动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另外,陈芳玲所在的语文组及其他老师,在国家、省、市各项比赛中也获奖频频。

易法兵总结道,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目标是,打造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成员。引进的人才将会保护性“使用”。因此,老师是否留得住的问题不解而解,学校的教育事业也会不断发展。

【撰文】唐锦洪

【通讯员】吴宗建

编辑 李志颖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