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大桥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速推动德胜河一河两岸融合发展

顺德发布
+ 订阅

好消息!大良大桥建设有了重大进展!

6月18日23时,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大良大桥3号主墩承台顺利完成浇筑,这标志着大良大桥水中作业完成,正式进入主塔施工阶段,为该桥施工安全防洪度汛提供可靠保障。

(图源:中铁大桥局席新满)

据了解,大良大桥全长约2.42公里,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混合梁斜拉桥,含2个水上主墩(主塔),2个岸上边墩。3号墩位于容桂侧,其承台形状像一个哑铃,相当于大桥南主塔的两个“脚板”,站在经桩基础加固的地基上,每个脚板相当于一个标准篮球场大小,且厚达5.5米。这两脚板可用了450多吨钢材,4200多立方米混凝土筑成,具有面积大、体积大、施工难度大等特点。

(图源:中铁大桥局席新满)

其中,3号主塔是大良大桥主桥下的重难点工程,该围堰最深入岩7米,内外最大水头差近接近6层楼高,这样的环境,其围堰施工的难度在国内都是数得上的。为确保此次承台一次浇筑完成,项目部多次联合专家召开研究、探讨、优化施工方案。以试桩最终确定振动锤的选型并辅助以高压射水的方式沉桩;以护筒内泌水试验确定覆盖层渗水情况,确定了干挖及干封的可行性;以改良钢管桩围堰锁口形式及封堵材料,确定了快速有效的锁口封闭方式,每一个工序都凝聚了工程师的智慧与辛劳。

在汛期来临之际,项目部通过提前从方案、人员组织、设备机械、物资材料、温控措施等多方面精心布局,攻坚克难,确保了如此大方量的深水承台在18天内实现主塔墩承台出水,成功“赶超”汛期。

(图源:中铁大桥局席新满)

据项目技术负责人李亮介绍,此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了减少水化热,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冷却混凝土拌合水,降低混凝土温度;设置近2500米的冷却水管循环降温;科学布设“体温计”,时刻监测温度。整个温控过程各项数据均满足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工作性能优良、水化热峰值降低,杜绝了混凝土裂纹的产生,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

建设跨越德胜河连起“大良-容桂”的桥梁,是广大顺德市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在扎实推进跨江大桥工程建设中,要面临德胜河复杂的水文环境,与“水”赛跑,100余名建设者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给该桥后续施工打造坚实基础。大良大桥的建成将有效缓解德胜大桥、容奇大桥的交通压力,加速推动德胜河一河两岸融合发展,有效提升中心城区活力。

来源:顺德中心城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