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我是奥特曼,帮你打病毒怪兽。”在核酸采样点,一个小男孩因为害怕不肯张嘴,这时,穿着防护服的护士小姐姐忽然爆出一句话,小男孩笑了,听话地配合采样。
这个情景发生在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是疫情防控的高风险地区。“奥特曼”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二院)”的产科二区护士成洁好,医院驻点支援高风险地区广州荔湾区白鹤洞街的26名医疗队队员之一。
▲医疗队员们雨夜出征
有人用手机拍摄下这个温暖瞬间,视频走红后,又有观众分享了一些成洁好的其他故事。
1
同事:不意外
她一直是“宝藏女孩”
“不愧是成成,我们的宝藏女孩!”看到视频后,同事们纷纷表示不意外。
作为一名助产士,成洁好在工作中总是热情高涨,还是团队的氛围担当,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成洁好回忆采样时的情景:看着神情紧张的小男孩,她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他很喜欢正义化身的奥特曼,会缠着妈妈一起看动画片。“男孩子,应该都喜欢奥特曼吧?”她灵机一动,脱口而出说出了那句“别怕,我是奥特曼”。
“她总是那么贴心,总是想着能够帮到别人。”同事说起。
▲成洁好在帮小朋友采样
他们讲述了成洁好一次“英勇”救人的经历。
某次夜班,她接诊了一名孕妇,听胎心的时候觉察到异常,阴道检查后发现是脐带脱垂。“情况很危急,需要紧急剖宫产!”她当机立断为孕妇还纳脐带,同时通知启动绿色通道。
为了给脐带留出空间,防止脐带受压导致胎儿缺氧,成洁好爬上产床,用手为孕妇在阴道内托举脐带,直到送上手术台。得益于及时到位的处理,最终母婴平安。
2
网友:我认识她
欠她一百个谢谢
“我家娃娃就是奥特曼姐姐接生的,当时我胎位不正,是她帮我顺利顺产。”在视频走红后,有网友在评论区给成洁好点赞。
还有人在照片中认出了自己的“核酸困难户”孙子。“这个护士真的很好,当时我孙子很紧张,她一直安慰,还从座位上走出来帮他采样。”老人回忆,孙子当时哭闹,还吐了口水,但成洁好毫无怨言。自己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想再给成洁好认真道个歉,想对她说一百声谢谢。
“奥特曼”的故事,也打动了许多网友。“现在把娃娃快递过去还来得及吗?”评论区一句笑侃,背后是大家的认可与信任。
3
成洁好:奥特曼是我
更是抗疫团队
“不漏掉一个,顺利完成筛查,是我们的职责。奥特曼是我,但更是我们医护人员、治安民警和志愿者团体。”成洁好说起。
她介绍,高风险地区需要频繁核酸采样,孩子哭闹、紧张、不愿意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队友们也能理解。“封闭管理不能外出,小孩子本来就容易烦躁不安,采样的时候在喉咙上撩一撩也确实会有些难受,所以我们会尽可能地安抚他们,让他们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完成采样。”
成洁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读小学五年级,小儿子才2岁,但在需要人赴高风险区驻点支援时,她还是第一时间主动报了名,把小儿子送回老家交给老人照看。
“会舍不得,但作为一名党员护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只是喊口号,更需要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疫情当前,我必须履行自己的本职,也希望能成为儿子的榜样,鼓舞他们以后做勇敢担当的男子汉。”她说。
4
抗疫一线
那些打动我们的“奥特曼”
在此次抗疫中,广医二院冲上一线打病毒的“奥特曼”还有许多。截至目前,医院先后派出超过2500人次,支援荔湾区、海珠区、番禺区、南沙区、增城区大规模核酸采样检测工作,累计完成核酸采集量约66万例。其中,派出超过80名医护人员驻点高风险区域白鹤洞街、封控管理区海龙街等开展医疗保障工作,他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报名进入荔湾区海龙街封控管理区时,医生何肖刚领证不到一周,还来不及和新婚妻子度蜜月。“我不太放心你一个人在家,但还是想为疫情防控出点力。只有大家平安无事了,我们才能安稳过小日子。”他告诉妻子。
这不是何肖第一次挺身而出。去年疫情来袭,他就主动加入了负压救护车转运团队,一趟趟将确诊患者或疑似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进入严防境外输入病例阶段,又成为机场负压救护车的值守人员,和队友一起严守国门。
“我理解他,他不仅是我的丈夫,也是一名医生,不仅身负家庭的责任,危急时刻,更要承担起医者的职责。”从女朋友变成妻子,同为医护人员的李茵彤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支持,又一次目送何肖出发。
为被钉子扎脚的患者排脓,为做手术缝针的患者拆线,23点出车将年过六旬的阿姨转送至医院透析,凌晨3点协助救治两名发烧患儿,清晨5点紧急处理肾绞痛病人……在海龙街封控管理区,广医二院进驻的15名医务骨干为当地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何肖也每天工作都超过12小时。
这支队伍的故事还有许多。妻子预产期在7月份的护士长蔡映杰,主动请缨,他说:“内心没有挣扎肯定是假的,但作为一名专业护理人员,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我们应该尽自身所能。”
急诊内科医生莫均荣,疫情发生以来,就主动申请支援医院发热门诊,当医院征召荔湾前线驻点医疗队时,他再度报名。
医生伍卓文,在听到居民求救时,汗湿的手术衣赶不及换,就套上防护服往外冲,护送午睡时从床上摔下来导致骨质的一岁婴儿到定点医院救治。
副主任医师毕晓锋,带着队伍到达海龙街,来不及稍作休息,便开会商讨医疗救治工作具体事宜。后来又创新实行“三三制”排班,解决人手不足难题。“任务重、条件艰苦,但我们一定能做好。”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医生,在患者有需要的时候,迎难而上是责任,也是本能。
海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平日承担七万余居民的治疗与护理服务,在封闭管理期间,社区居民的就诊需求加大,也面临巨大压力。
广医二院支援医疗队到来后,调整布局,划分了慢性病就诊患者区与急危重症患者就诊区,优化就诊流程,重新布置规划工作环境、检查仪器设备等,并合理规划就诊路线,为患者节省来回折返时间,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
这也是其他在封闭管理区、封控管理区支援的医务人员的缩影。在没有硝烟的战场,裹着厚重的防护服,我们甚至看不清他们的样子,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白衣天使,逆行守护。
我们会记得他们的汗水与付出,记得他们挺身而出的勇敢,记得他们留给我们的感动瞬间。向封闭管理区、封控管理区的“奥特曼”致敬,给他们一百个赞,一百声加油!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黄文展
初审:柯柱基
审核:杨永新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