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静的东皋大道礼兴街,有一座宽敞的大院,院落当中有幢整齐美观的米黄色楼房。在大革命的峥嵘岁月里,这里曾经是广东80万农会会员的战斗指挥部——广东省农民协会的所在地。
这座楼房原是广州商团副团长陈恭绶的花园别墅。1924年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后,将此楼房没收归革命政府。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下称“农讲所”)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迁到这里,续办了第三至第五届。1927年“四一五”事变后,广东省农民协会停止了活动。
培养一批农民运动干部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培养农民运动指导人才,开办了旨在唤起农民觉悟的革命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学员奔赴各地开展革命工作;组建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参加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4年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后,将此楼房没收充公。1925年,农讲所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迁到这里,续办了第三至第五届。
1925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代表117人,代表21个县农会组织的21万会员。大会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以阮啸仙、彭湃、罗绮园、周其鉴、蔡如平5人为常务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民协会。
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后,大力发展广东各地农民协会组织。至1926年冬全省会员达80多万人,掀起了广东农民运动的高潮。1927年,“四一二”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前,便以此为大本营率领全省农民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1979年12月,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越秀区廉洁文化教育馆,展示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历史和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
开创农民运动新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人中,最早认识农民的力量,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是广东海丰人彭湃,他开创了中国农民运动的新阶段,堪称“农民运动大王”。
1896年10月,彭湃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早年赴日本求学,191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曾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1921年5月回国后,在家乡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2年5月,彭湃与杨嗣震、李春涛等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海丰组织。1922年夏,他只身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疾苦,组织农民开展农民运动。1924年4月,彭湃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讲所,是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和农讲所骨干教员。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统一战线的建立,让彭湃得以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的身份到各地开展农民运动,也为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创办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条件。
1929年8月,彭湃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监狱。1929年8月30日,彭湃与战友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高唱《国际歌》,呼喊着“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南方+记者】冯艳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