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城市天际线!清远攻坚解决老旧小区“三线”整治难题

南方+ 记者

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俗称“三线”,在老旧小区中常见“三线”密密麻麻、凌乱交织,形同蜘蛛网,这也成了老旧小区改造的难题。今年,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被列入清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近日,就城镇老旧小区“三线”整治问题,该局正协调相关部门系统推进解决。

清远一些老旧小区“三线”乱搭乱拉问题比较突出。黄剑琴 摄

清远一些老旧小区“三线”乱搭乱拉问题比较突出。黄剑琴 摄

走访

“三线”乱搭乱拉隐患多整改难

在南门街附近一个旧小区内,两座楼宇间的线路高高低低穿插有十多条,像“蜘蛛网”。有的线裸露着垂吊在半空,有的掉下来搭在建筑物上,附近居民却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

乱接拉线路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这是6月16日,记者随清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清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清城区住建局人员走访清城区洲心街道城南市场碧翠轩、东城青云社区、凤城凤宇新村和南门街了解“三线”乱搭情况时,看到的一幕。

据走访了解,清远一些老旧小区“三线”乱搭乱拉问题比较突出。一位居民说:“如果想拉网线,只要打个电话,运营商就会过来安装。基本上来一户人就牵一根线,不知不觉就这么多了。”

街头预留的“三线”下地管道空空地立着,“蜘蛛网”仍飘在空中。

在洲心街道城南市场碧翠轩,街道办工作人员指着横穿路面的线路和墙上随意安放的网箱询问具体要怎么整改。在南门街,经过改造街区面貌焕然一新,临街铺面生意兴隆,但街头预留的“三线”下地管道空空地立着,“蜘蛛网”飘在空中,街道办工作人员反馈,虽然改造过程中预留了管道,但因迁改费用谈不拢,运营商暂时还不愿意将线路下地。在凤宇新村,小区“三线”捆扎有序、围蔽装饰巧妙,整体效果较好,树下下棋的群众纷纷点赞,这也为其他小区“三线”改造提供了参考标准。

乱接拉线路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打雷下雨或台风天气,可能会发生漏电事故。但由于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又涉及多个运营商,还涉及资金问题及需要群众配合等因素,“三线”整治成了老旧小区改造的“硬骨头”。

对策

系统推进改造兼顾安全和美观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三线”整改难题,早在4月28日,清远市委常委、副市长严志明在专题研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时,要求将“三线”整治作为工作重点,结合创文、创卫等工作融合系统推进改造。5月14日,市政府副秘书长郭静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与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市政管线单位协调难的问题。会后,清城区作为试点,积极行动起来。

老旧小区“三线”怎么改?记者了解到,在《广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试行)、《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清府办〔2020〕33号)及清远创文期间针对通信线路清理整治也出台了《老旧小区通信管线及配套箱柜专项整治标准》。这些指导文件对“三线”改造提出总的要求,就是既要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和专业技术标准,线路布置合理,又不影响市容市貌,还要保障交通畅通和公众安全。

例如,根据《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清府办〔2020〕33号),“基础完善类”第19条中,对小区公共“三线”整治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包括:小区5米以上主要道路的架空线路;横跨3米以上道路的架空线路及具备下地条件的其他架空线路的“三线”原则上应下地。不具备下地条件的区域,通过优化线路结构进行改造,采取桥架(槽盒或套管)、外墙敷设、钢绞线、线杆等方式进行有序规整,符合安全要求及横平竖直美观要求等。

据介绍,下一步清远市主要采取5步来系统推进老旧小区“三线”整改。

一是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单位,在规划阶段将改造项目信息告知“市政管线单位”,做到信息互通,同步谋划。二是各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佛冈县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本区域内设置一个示范点作为参照标准,组织各“市政管线单位”现场明确各单位需负责的具体改造范围和内容。三是畅通联系渠道,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收集汇总“市政管线单位”联系方式发送至各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佛冈县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并由各县(市、区)组建工作联系微信群。四是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协调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等弱电管线单位通信管线迁移等相关事宜。五是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统筹力度,通过推进会、督查督办、实地调研等方式跟进有关工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

相关

清远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出实招新招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今年国务院部署的重点工作,是2021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清远市委“十大行动方案”部署的具体工作。

记者从清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根据全口径统计,截至6月18日,清远市2021年度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数565个、33482户、6543栋、265.38万平方米,小区数约占全省改造任务40%。时间非常紧,任务特别重,群众期盼和社会关注很高。

目前,清远各县(市、区)正聚焦目标任务、聚焦难点问题、聚焦群众呼声,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各项工作落细、落实,采取了一些创新举措。

清城区每个镇(街道办)设置示范点

针对清城区改造体量大,改造主体主要在镇(街道办),基层干部不熟悉项目建设程序等情况,清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将统筹协调在每一个镇(街道办)设置一个项目作为改造示范点,供其他改造项目参照,以点带面推动改造任务尽快完成。

目前清城区初步选定的示范点是:凤城南门街水关口、城隍街、起凤里、武安街架空线路下地改造改道及凤城大观社区航运大院线路整治;东城街办青云小区、邮政小区;洲心街办振南社区成衣街;龙塘镇旧城沿江街;源潭镇跃进路,源新一、二路;飞来峡镇江滨一、二、三路;石角镇金康乐园小区。

清城区表示还将对各示范点进行评比,促进各镇(街道办)比、学、赶、帮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连州推行“大代建”制,有效推进老旧城区改造

今年年初,清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中明确提到,要重点先行解决居民的用水、用电、用气、排水、道路、垃圾分类等“急愁盼”问题。

但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基层普遍缺乏基建专业人才、缺乏基建管理经验,导致有的镇(街道办)不会改、不敢改。为破解这些难题,连州市创新工作机制,整合专业工作力量,采用“大代建”制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效明显。

“大代建”制简言之就是整合部门工作力量以达到“专业事由专业人做”。连州老旧小区改造“大代建”制具体流程是:在前期立项阶段,由国资局、发改局等单位派出专业人员指导跟进;在施工招投标、施工许可证办理、工程监管等环节由市国资局专业人员全程参与;改造项目完工后再交给业主单位。

采用“大代建”制的最大优势在于既提高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改造质量。下一步,连州市计划将拟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项目因地制宜打包,采用“大代建”制系统推进改造。

【记者】黄剑琴

【通讯员】黄玉简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牟元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