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期待相识的“红色翡翠”

韶关发布
+ 订阅

一个期待相识的“红色翡翠”

——走近革命老区罗坑镇

南岭之麓,一块219平方公里的土地嵌垫在粤北韶关、清远两市之间四县交界之处。天然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山清水秀、风物娟甜的绿色胜地,常年吸引着众多山外游客。然而,伴随着远去的硝烟,熟悉的人们又会感喟这片“翡翠”般的山麓,是一个不该忘记的红色山乡——曲江罗坑镇革命老区。

耸立于罗坑街头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铭刻33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名单。

罗坑游击根据地的创立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与信息闭塞,罗坑自古就如“三不管”的飞地,瑶汉混居,民众贫弱,宗族矛盾复杂,客观上给土匪、劣绅提供生存壮大的环境。

直至抗战后期、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初期,仅有七、八千人口的罗坑,周边就出现了傅桂标、杨策雄、孔山寮和钟威汉等大小四、五股土匪,高峰时匪徒1000多人。甚至有境外国民党敌特机关插手撑腰。罗坑成为兄弟反目、相互残杀、乌烟瘴气的“匪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944年冬,中共中央和广东省临时工委决定在粤北恢复党组织活动,重新开展武装斗争。地处“白色”国统区的曲江党组织,前赴后继分别在北江的东、西两岸开展“复员”抗战工作。其中,负责河西的中共曲英边工委领导人肖少鳞,与白沙乡地下党员范家祥接上关系后,深入到罗坑研究发展“抗日民主青年同盟”组织问题。1945年上半年,范家祥先后发展了邹泽民、丘皆棠、张世德、杨宜华等进步青年加入“抗盟”组织,开始为罗坑播下革命种子。1945年10月,原任中共清远县委副书记的杜国彪调任中共曲乳区特派员,杜国彪从英德浛洸进入罗坑接收党组织关系,入住中心坝上杨村杨宜华家。具有斗争经验的杜国彪,发现罗坑地理位置独特,群众生活贫困,很适合建立游击根据地,便决定加强对罗坑山区的领导工作,分批选派地下党员和有志青年陈先信、翁敏、陆素、陈克、范家祥、叶树青、杨宜华等到罗坑、樟市、白土的乡国民小学,以教书作职业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1947年9月中旬,陈克、何远赤等成功打下国民党白沙乡公所后,即分兵到罗坑蒋公四洞、中心坝等地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和民兵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游击队长期在罗坑活动,引起国民党县、乡政府和保安团队的仇视,最终借助国民党在粤北重点“剿共”“清乡”的势力,先后3次对罗坑游击区进行凶残的扫荡。1948年2月底,由国民党曲江县长杨寿松带领近千名军警,会同恶霸土匪傅桂标保安队会剿罗坑。由于游击队及时向瑶山转移。国民党军警、保安队扑空之后,便对上下杨村、曾屋村、何屋村及林屋村进行烧杀抢掠。第二天,杨寿松、傅桂标等协迫群众到罗坑街参加“公审”大会,大肆污蔑游击队和教唆恐吓群众,并将林殿新(杨宜华舅舅)、宋庭昌等5名革命群众以“通匪”罪名当场杀害,造成“罗坑惨案”。

值得提及的是,杨宜华及其父母、兄弟等亲人,为罗坑开展游击斗争工作,赤化国民党乡保政权,建立游击根据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牺性。大弟杨宜培抗战时,参加了“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马坝税站手枪队,在马坝、沙溪一带集市、码头合理征税和保护来往商户。1945年9月杨宜培遭国民党驻军在马坝中华亭抓捕,在韶关惨遭枪杀。杨宜华的父亲杨求新也于1949年2月遭罗坑乡反动乡长杀害,为新中国成立洒下热血。

罗坑书房岩。1948年初,曲英乳人民义勇大队总部曾驻此处。

曲英乳人民义勇大队旗帜在罗坑飘动

1947年上半年,国共两党内战正酣。7月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但在粤北(五岭)以军阀叶肇为首的“粤赣湘边区剿共”部队,对粤北游击根据地的扫荡进入“白热化”。同年秋,黄松坚来到滃江地区指导工作,决定将曲江县人民解放大队分为曲英乳人民义勇大队和曲南大队(初期同属粤赣先遣支队),以灵活开展武装斗争,粉碎敌人的进攻围剿。

1948年初,曲英乳人民义勇大队约40人,在大队长何远赤、政委陈克的率领下从沙溪凡洞出发西渡北江,回到罗坑、白沙、樟市一带活动。按照当时的战略考虑,义勇大队主要活动范围和任务是在曲江西南、英德西北、乳源东南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并向西推进与粤湘纵队连江支队连成一片。罗坑,正处于曲江、英德、乳源三县的交汇处,战略战术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有崇山峻岭可作依托。游击队、义勇大队开展白沙起义、奔袭白土警察所、径口龙岭阻击战和增援翁源游击队等都是白天准备,晚上行动,拂晓前赶回驻地,干净利落,成为国民党政府和驻军的“心头大痛”,也有效地缓解了国民党顽军“围剿”、扫荡中共五岭游击队的压力。

1948年2月,为避开国民党大扫荡锋芒,杜国彪按上级指示,率领刘绍明中队从始兴青化来到河西,与义勇大队汇合。4月间,义勇大队离开了樟市至罗坑交界的瑶山地区(芦溪角至梅花山顶、花蕉岩一带),重新回到白沙邓峒,同五岭地委副书记袁鉴文、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政治部主任陈中夫、第五支队政治处主任谭颂华率领的黄康主力大队会师休整,义勇大队正式归属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第五支队建制。会师后部队有150多人枪,领导关系进一步理顺。大部队活动了一段时间后,考虑到河西地区回旋余地较小,加上部队给养存在一定困难。5月,部队人员随领导返回南雄、始兴地区与扫荡的敌人周旋。

同年8月,经受敌人的重点进攻和围剿后,曲江的革命武装进入了新的阶段。根据中共五岭地委和总队的决定,增派谭颂华加强义勇大队领导。在白沙邓峒村谭颂华主持召开了为期6天的整党审干会,何远赤、陈克、李学文、范家祥等10多人参加,主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队伍中保命怕苦的思想,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为部队西进开辟新区打下思想基础。9月中,义勇大队西进到达蒋公村时,决定留下陈克和范家祥、杨宜华带领部分本地籍战士10多人在罗坑、白沙、樟市坚持斗争,主力部队继续向乳南挺进。

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初,曲英乳人民义勇大队与英东彭厚望突击大队、连江支队李冲部队又开辟了曲乳边游击根据地。1949年初,义勇大队奉命回到罗坑老根据地。全体干部战士对老区的一草一木都感到非常亲切。不少同志动情地说:“又喝上家乡的水了!”老根据地的群众送来丰富的慰问品,使部队受到很大鼓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同年2月,何远赤、陈克率队在樟市径口龙岭痛击了国民党39军,毙伤敌人各20多人,粉碎了敌人“要扫平罗坑”的扬言。1949年8月中共曲西区委成立,范家祥任书记,组织委员丘精忠、宣传委员杨宜华,进一步加强了曲西游击斗争的领导,曲西武工队也发展到100多人。为创建曲西根据地,先后有何远光、古顿、张志明、华昌、陈志雄、文北华、杨白苟等战士壮烈牺牲。

罗坑大土匪傅桂标炮楼遗址。

追剿悍匪的“轰轰”炮声

从1948年9月开始,到1949年1月历经辽沈、平津、淮海战役。3个月后解放军攻占南京,第四、第二野战军挥师南下解放广东。

在威武之师面前,昔日骄横的蒋军皆望风而逃、枪声稀落。可是,就在罗坑这块小小的地方,枪炮声竟然像“楼板上倒芋头”几天几夜“隆隆”作响。原因就是前述几股土匪,不知好歹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胁迫、招惹所谓同姓、同宗、同村的乌合之众(经济土匪),公然对抗新生政权,引发局部而惨烈的战斗。

其中,“烂仔”出身、曾被乳源县长“招安”纵容的傅桂标首先发难。他赶上国民党败军的“水尾”,恃弄着600多号的人枪,组成“广东反共救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被国民党“残将”林显、何康民封为团长,又当上曲江县参议员,从一介草莽变成不伦不类的政治土匪。在他的“吆喝”诱逼下,逾百匪徒不但在樟市、乌石、龙归、乳源等罗坑以外地方杀人越货,猖獗一时,而且袭击了罗坑、樟市、乌石、龙归等区、乡政权机关,反动气焰十分嚣张。

1950年5月12日,罗坑第二任新任乡长廖钧登带领财粮员、武装班长等7人,从樟市参加完整编会议后返回罗坑。行至牛皮石地段时,突遭匪大队长傅宏蕃指挥的70多名土匪的伏击。除财粮员廖国元、战土杨添突出重围外,廖乡长等5人誓死抵抗,最后壮烈牺牲。待县军管会大军和区中队赶到时,土匪已逃之夭夭。廖乡长遇难后,由樟市区副区长丘其中兼任罗坑乡长,县委也派来20多人参加土改,但因土匪四处出击,一时无法开展工作,罗坑清匪反霸陷于僵局。

另一股土匪,张神有和张金龙一伙50多人,自恃有两挺机关枪及炮楼和山头,公然和解放军剿匪部队在自家村屋、亚婆髻顶、狮木坑等地激战。当时仙搪山、四石山和亚婆髻顶对射传出的枪声、炮声响成一片,在罗坑山谷中久久回荡。匪首、匪徒大部被歼灭。解放军含班、排长在内的7-8名战斗员光荣牺牲。

再说傅桂标的下场,也足够“经典”。1951年4月28日晚,在山上困饿的悍匪,带着手下摸到犀牛塘村赖神苟家,骚扰讨食露出了踪迹。随后,即被解放军剿匪部队自罗坑深山追索至邻乡龙归罗厂村石洞。4月29日至5月4日,经过北江军分区第十团和曲江县大队、各区中队、民兵1000余人6天围困,将粤北大匪首傅桂标以下股匪26人俘获,缴获武器20余件,弹药一批。5月10日,成千上万群众在罗坑街参加了公审和处决傅桂标的大会。至此,罗坑剿匪结束,翻天覆地的土改运动随之开展。

温故知新。学习党史、地方史,不仅为了解过去,知道一些来龙去脉,要懂得政权和幸福生活是怎样用热血、生命换来的。而且要清晰感到“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一起思考和回答“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千年之问?从历史和艰辛中学到智慧、胆识和方法,感悟追求真理、誓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忠诚担当、奋发前行。

参考文献

1.《五岭人民武装斗争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

2.《东纵北江支队战斗历程》1992年6月第一版

3.《中共曲江县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4.相关内部档案、资料及民间调研成果等

图文:黄桂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