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江门这家医院着力培养高质量医疗人才!

五邑人社
+ 订阅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

是医院的核心实力

自2015年起,开平市中心医院成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对口帮扶医院,多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通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临床服务等工作,对开平市中心医院相关学科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输血”和“造血”式的立体化、全方位的帮扶,极大地提高了该院肿瘤诊治水平。2018年7月以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已派出刘乾文、谢新华、吴志明、王瑾4位专家到开平市中心医院进行帮扶工作。今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又派出了周健和彭康强2位专家开展为期半年的对口帮扶。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卫健委“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要求,江门市中心医院自2020年1月起,派出冯正健、彭宇程、吴庭安、伍隽华、李广生等5名专家到开平市中心医院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一年时间的帮扶,成效显著,开平市中心医院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今年1月,第一批专家圆满完成任务,第二批来自江门市中心医院的专家李明伟、李超英、林伟星、邓星辉、黄婧接过接力棒,继续对开平市中心医院进行帮扶工作。

开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方万强表示

医疗帮扶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能够充分发挥大医院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以大带小,促进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江门市中心医院多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帮扶工作的落实为开平市中心医院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开平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健康服务,加快实现“强基层、保健康”、“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开平市中心医院院长甄锦焕表示

帮扶专家的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该院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管理方面,帮扶专家担任该院及有关科室要职,直接参与管理和临床工作,有效推动了医院的发展;

 在临床方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多项开平市医疗技术的空白;

 在传、帮、带方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生跟班学习,提高了该院医生综合业务能力;

 在教学活动方面,专家们除了在医疗技术上的带教外,还定期开展讲课、查房、讨论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医务人员对先进诊疗技术、疑难病例的了解。甄锦焕认为,在这样的氛围下,医院的综合实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关于7位帮扶专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周健(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周健医生是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荣获香港大学临床研究学者郑裕彤博士奖助金,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影像诊断工作十年,擅长消化道肿瘤诊断,他熟练掌握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少见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自2015年开始参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MDT会诊,负责影像诊断,荣获2020中华结直肠癌MDT大赛冠军。截至目前为止,共在SCI期刊和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 7篇。申请《非齐次三维食管癌能谱CT弱监督自动标注方法与系统》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广东省科技厅基金1项《AI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1项,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青年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

今年春节假期结束后不久,周健医生所在的帮扶科室的一名医生在急诊时接诊了一名1岁多的患者,周健医生与同事探讨患者病情,加入会诊。该名患者就诊时有大便出血症状,儿科医生接诊后,请求胃肠外科医生会诊,怀疑患者患有肠梗堵。X光片显示,患者有明显的肠梗阻。为作出更准确的诊断,胃肠外科医生建议患者进行CT检查,检查后,周健医生和同事在查看CT图像时发现,该名患者直肠、乙状结肠等多处肠壁有明显的水肿和积气,在下腹部小肠内部可见片状高密度影,结合患者病史,初步诊断患者是肠壁坏死。在查看影像、作出诊断的过程中,周健医生与同事多次交流,前往儿科病房,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

患者后来自行转诊到了其他医院,但周健医生仍与儿科临床医生对该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给转诊医院提示了他们的判断。根据经验,周健医生认为,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疗,患者病情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导致病情急剧恶化,若家属未能理解,则容易出现医疗纠纷。

半个月后,在对该名患者的回访中,周健医生得知,患者因得到及时准确的诊疗,已经康复。从患者接受手术后的结果来看,周健医生和同事当时对患者的诊断是准确的。 一个小小的“提示”背后,正是周健医生所带来的一股强大的帮扶力量。

“我们影像科医生虽然不是一线的临床医生,但我们如果能在工作中认真细致,会给病人带来最好的结果和最大的帮助。”在开平市中心医院的这段帮扶时间,影像科医生和临床医生的相互配合,给周健医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周健医生表示,在为期半年的帮扶里,通过每周一早上科室小讲课,每周二、周四早上科室内部集体会诊,与大家分享临床经验知识。他把自己的诊疗经验在日常工作中传授给帮扶科室的同事们,同时,作为影像科医生,周健医生也希望能把细致的工作方式方法和良好的诊疗习惯留下来,如与临床医生的密切沟通、对病史的详细询问、对病例的随访追踪等。“我所在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开平市中心医院有着源远流长的合作历史,此次来参加对口帮扶工作,只是把我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交流,对我而言更是一次学习和锻炼。”周健医生表示。

彭康强(中山大学工学硕士 副主任技师)

彭康强是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首届医学技术设备应用与管理学组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射防护委员会委员。2002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放射影像技术、影像设备论证与管理、影像机房建设等工作,2013年,曾为德国海德堡国家癌症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彭康强擅长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一个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帮扶期间,彭康强发现开平市中心医院的各式检查设备十分齐全,但该院尚未开展使用普美显造影剂进行肝脏扫描这一项目,结合自身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经验,彭康强与医生周健一起建议并协助该院开展该项目。在彭康强看来,他们所在的影像部门是一个平台科室,检查的准确性能够给临床诊治带来极好的影响。

据介绍,普美显是肝脏高特异性MR造影剂,适用于肝脏小结节、结直肠癌肝转移等疾病的发现和定性,而对于存在多个转移病灶的疾病,这一造影剂能显示得更为清晰,且能发现极为细小的病灶。

目前,彭康强正全力帮助开平市中心医院开展这一项目,包括各项细致的准备工作。如指导医护人员在病人做检查前与之沟通,特别是让病人配合好憋气,“因为这样的肝脏扫描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需要进行多次,病人必须憋好气才能保证每一次扫描的位置是一致的。”彭康强介绍。此外,项目开展之初,病人被注射普美显造影剂后的前一分钟容易出现不适感,影响注射造影剂后的肝脏动脉期成像效果,彭康强根据此前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使用经验,建议将造影剂的注射速度减慢至常规速度的一半,经过调整后,病人的不适感减轻了。

与此同时,彭康强还协助帮扶科室完善扫描的参数设置,如扫描的顺序,将常规的T2加权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放在门脉期增强扫描之后。即先完成T1加权成像平扫,进行肝脏动脉期、门脉期增强扫描后,再设置15分钟和20分钟的延时扫描,彭康强介绍道:“常规的T2加权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不受造影剂的影响,可以在门脉期增强扫描之后15分钟延时扫描之前完成。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时间,缩短整体扫描时间。”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开平市中心医院开展的对口帮扶,为两院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为开平市中心医院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筑造了平台,让开平市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江门市中心医院

李明伟(在读博士 中山大学妇科肿瘤专业硕士 副主任医师)

李明伟硕士师从国内著名妇科肿瘤专家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刘继红教授,博士师从国内著名微创妇科肿瘤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春林教授,是广东省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医共体分会妇产科专委会委员。李明伟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具有解决专业领域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能力,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规范治疗,对月经异常、不孕等内分泌疾病、宫颈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熟练开展妇科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手术。

今年2月末,一位65岁的老年女性因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1年多,到开平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检查,该名女性的宫腔内发现病变,病灶直径至少3厘米,被诊断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IA期。

经过检查,李明伟评估这名女性属于癌症早期的病例,但病灶比较大,考虑到这一高危因素,依据梅奥标准,患者需要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李明伟告诉记者,如果不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就无法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而腹膜后淋巴结的评估很重要,它可以精确判断术后辅助治疗。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分期是IA期,则属于很早期的内膜癌,术后无需补充化疗和放疗;但如果有淋巴结转移,分期是IIIC期,则是较晚期的内膜癌,术后需要补充化疗和放疗。因该名病患的直径肿瘤超过2厘米,病灶较大,需要清扫腹膜后淋巴结。

“现在治疗子宫内膜癌,我们会采用微创即腹腔镜治疗,治疗效果和开腹是一样的,而且创伤小,恢复快。”李明伟说。商量过后,病人及其家属都想采用腹腔镜治疗。李明伟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做过多例这类型的手术,他再次对该名老年女性病患病情进行评估,判断进行手术的风险是可控的,于是率领妇科专家团队施行了高难度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加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李明伟表示,因淋巴结都是沿着血管分布,特别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其分布在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手术操作需十分小心,一旦损伤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就会引起大量出血,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手术进行了3个多小时,十分顺利。病人术后恢复得很好,术后第5天便出院了。可喜的是,术后病理确认,该名患者没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诊断是子宫内膜癌IA期,不需要补充化疗和放疗,只需定期复查即可。

据悉,这是开平市中心医院

第一次开展此类手术

也是开平市的首例

正因“组团式”帮扶工作的开展

让开平市民在家门口也能接受先进的诊疗

在此次帮扶工作中,李明伟挂职为开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分管科教和继续教育工作。李明伟表示,在帮扶期间,他将联系广东省医师协会等到开平来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将妇科肿瘤方面的最前沿知识和技术带到开平,同时提高开平市中心医院的全省知名度。

此外,李明伟通过每月2次的培训课堂,给开平市中心医院妇科的医生护士讲授基层医院常见的妇科病种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增生等的规范诊疗指南,同时,普及妇科肿瘤的规范性诊疗,拓宽医护人员对新知识、新进展的接收渠道,通过传、帮、带,为开平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医疗人才队伍。

李超英(神经内科硕士 主治医师)

李超英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神经病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李超英一直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头晕头痛、脑血管病等神经科多发病、常见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的诊治;同时对自身免疫性脑炎也有较深的研究。

自1月参加帮扶工作以来,李超英坚持每天查房,着重协助危重疑难病人的诊治。

今年1月,一名73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反复腰痛10年,双下肢乏力3天,在开平市中心医院骨科住院。但该名患者逐渐还出现了嗜睡、小便失禁、双下肢乏力加重、不能行走等症状,经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后,初步诊断为多发急性腔隙性脑梗塞,于1月14日转入李超英所在的内三科。

转入后,给予抗血小板、他汀处理,但患者症状仍逐渐加重,昏睡,双上肢出现不自主运动。李超英仔细查看病人后觉得先前的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发现的病灶并不能完全解释病人的症状,患者的整个病程呈急性起病、进展加重的过程,李超英推翻了之前的诊断结果,认为该名患者诊断仍未明确,不排除有脑炎的可能,于是建议患者做进一步关于风湿和肿瘤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CEA高,胸部CT显示患者可能肺部存在恶性肿瘤。同时,经患者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自身免疫性脑炎及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检查,结果显示抗GABAb阳性,经过多番周折,患者最终确诊为患有自身免疫性脑炎,副肿瘤综合征。李超英凭借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给予上述危重疑难病患准确的诊断,如同给出了一把开启对症下药的关键秘钥。

据悉,李超英曾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立项3项,主持及参与市级科研立项3项,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帮扶,进一步提高开平民众对开平市中心医院的信任度,助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因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有较深的研究,帮扶期间,李超英将把更多相关的诊疗经验分享给开平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同时,通过培训课堂,她将充分利用自身特长,讲授国内外新的诊疗进展,促进共同进步。

林伟星(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 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

林伟星是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珠江胃肠专委会委员,亦是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江门地区分会委员,擅长胃肠道良恶性肿瘤,肛门良性疾病,腹股沟疝等胃肠道常见病诊治,对混合痔、肛瘘、直肠脱垂等肛门良性疾病有丰富经验。同时,林伟星先后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献,现主持江门市科技项目1项。

到开平市中心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后,林伟星了解到,与临床工作相比,科室的科研水平相对薄弱。因此,他组织了科研立项培训,特别协助科室同事进行多项江门卫生科研立项申报,一起讨论优化项目计划,促进了他与外五科同事的交流了解,也为今后科室科研发展打好基础。

在帮扶期间,林伟星将会重点加强科室科研能力,计划逐步开展快速康复以及无痛病房,将新的观念前沿信息带到科室,打造一支临床、科研同步发展的团队。

邓星辉(硕士研究生 病理学副主任医师)

邓星辉从事病理工作20多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诊断,对于一些少见疾病亦具有较高造诣,擅长神经系统肿瘤病例和细胞病理。

在邓星辉看来,此次帮扶工作也是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开平市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其病理科在江门地区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只是囿于病源、病种等客观因素,对于一些少见病、疑难病的经验有待增长。

邓星辉表示,他将履职尽责,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帮扶科室的同事,为他们答疑解惑。当今互联网很发达,邓星辉认为可以从线上获取各方面的知识,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他将通过传、帮、带增强帮扶科室同事的实践能力。他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不负众望,切实提高帮扶科室的业务水平,同时也能提升自我。

黄婧(医学学士 主治医师)

黄婧挂职开平市中心医院功能检查科第一主任,江门市中心医院介入超声亚专科组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超声诊断8年余,独立开展超声介入微创诊疗5年,擅长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肝脏及浅表器官造影、各项介入超声微创诊疗等,尤其擅长甲状腺结节热消融微创治疗、肝脏造影以及胆道梗阻治疗等。

开始帮扶工作第二周,黄婧便接到了开平市中心医院外一科主任的肝肿瘤消融术会诊需求。患者是一名74岁的老年男性,他的肝肿瘤有约4cm大小,肿瘤比较临近下腔静脉和膈肌等重要血管和危险位置,但当时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进行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的话,恢复时间长,身体也不一定能耐受。

术前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黄婧所在的功能检查科和外一科决定共同为这名患者进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的肝肿瘤射频消融术。手术当天,外一科的医生们首先用腹腔镜把肿瘤周边的重要血管和组织做好保护,接着由黄婧和功能检查科的介入组长一起上了手术台,介入组长负责穿刺消融,黄婧负责超声机器操控,配合得很好,仅用十多分钟就将这4cm的肿瘤消融完毕。最后再由外一科的医生们进行手术的缝合。

整个手术过程进行顺利,手术效果好,患者恢复很快,此次手术也得到了外一科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在黄婧看来,这样一种多学科合作十分难能可贵,虽然她和其他医生来自不同的医院,但想为患者解决困难的心却是一样的。

在为期一年的帮扶里,黄婧将通过理论与实操,提升科室医护发现病变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家的诊疗水平,逐渐形成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的医疗队伍。黄婧认为,她所在的帮扶科室里有不少高水平的诊疗专家,有时候只是缺乏对过往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在理论方面较为薄弱。黄婧表示,超声与CT和MR不同,超声需要医生多动手操作才能发现病变,特别做介入超声,需要医生多练习、多总结、多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的穿刺水平。在今后的帮扶期间,黄婧希望能把自己熟知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帮扶科室的同事们,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多与他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来源:江门日报(文/潘贤珍  何博鹏)

责任编辑:李芳菲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