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红布带,见证广州同胞的英勇 |青春红图志

南方+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南方日报 南方+ 联合出品

“因为这条红布带,我们才能如此热烈地感受到,英雄鲜血在广州这座城市流淌……”

我叫赖雯立,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大三学生。

我是于皓芊,我们是同班同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我们打算用手中的画笔,用青年人的视角,来解锁党的“青春密码”。

这一站,我们来到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据说,这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杨琪馆长说,这一次我们要采风的文物是这条红布带,它是广州起义重要的标志。

1927年,国共合作领导的大革命失败,为了挽救党、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又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当时参加起义的军民们,都佩戴着红布带。

而馆内这条红布带的主人,就是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的中队长杨馨坤。

当时受到国民党广东当局和帝国主义的联合围攻,起义军民并肩作战,仍然势单力薄。

广州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它仍是“中国无产阶级建立苏维埃政权之英勇的尝试”,首次公开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并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起,使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要进行艺术创作,我们需要考证当时更多的历史细节。

馆长带我们看了很多同时期的文物和史料。我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广州起义的场景——穿着各色衣服的人们聚集在广州公社前,纷纷高举手臂,扛着锤子、大刀等武器。

那天我们在库房里,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比如当年起义军使用过的指南针,还有孙中山头像怀表。这些都可以作为创作的重要元素。

馆长说,当年因为计划提前泄露,起义被迫提前一天举行,时间是凌晨3点30分。这个时间点很重要,可以用一个人物形象来呈现。

我们查了很多资料,最后敲定了一个框架——就是采用多格油画的形式,把广州起义不同节点的重要场景放在一起,讲故事更加立体。

当时参加这场起义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有农民,还有士兵。有的人把红布带扎在手臂上,有的戴在脖子上。因为没有统一的服装,他们把家里的红被面撕成条状,或者把白布染红,所以每条红布带的大小材质可能都不太一样。

据记载,当时起义的焰火熄灭后,反革命的扑杀竟然整整持续了六天,不少起义军民的身上都留下了红印。就凭着这个标记,不论脖颈、手腕等处,有红色印记的人,都被无情杀害。

就这个历史片段我们也画了一个特写。

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未曾亲历过大革命的浪潮。因为这条红布带,我们才能如此热烈地感受到,英雄鲜血在这座城市流淌,红色火种延续到我们这一代。

希望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可以继续用画笔,把红布带的故事画给更多人看,把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听。

青春护宝人


知多D

广东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也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

更多广东的红色故事,点击右侧“相关推荐”>>>


方日报 南方+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出品

【合作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支持单位】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监制】王义军 谭仕龙 陈志 刘丽团

【统筹】李贺 罗彦军 孙旭亮 曹斯

【制片】毕嘉琪 丁晓然 王良珏

【脚本/剧务】黄堃媛 毕嘉琪 吴昂霖

【摄像/摄影】仇敏业 姚志豪

【剪辑】何志豪

【动画设计】郑炜良 黄泽伟

【联络/推广】冯雅琳 江粤军 袁梦婷 杨逸


编辑 黄堃媛
校对 罗健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