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入选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21-2023年)名单,全市共100个单位入选,其中海珠区26个单位名列其中。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入
选
名
单
1 | 广州市海珠区鹤鸣五巷小学 |
2 | 广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
3 | 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 |
4 | 广州市海珠区黄埔小学 |
5 | 广州市海珠区黄埔中学 |
6 |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 |
7 |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 |
8 | 广州市海珠区北山小学 |
9 | 广州绿方八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10 | 广州市海珠区后乐园街小学 |
11 | 广州书画专修学院 |
12 | 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小学 |
13 | 广州市海珠区龙潭小学 |
14 | 广州市海珠区南洲小学 |
15 |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 |
16 | 广州市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 |
17 | 广东非遗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
18 | 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 |
19 | 广州市海珠区基立道小学 |
20 | 广州市岭南画派纪念中学 |
21 |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
22 |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 |
23 | 广州市海珠区瑞宝小学 |
24 | 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
25 | 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幼儿园 |
26 | 仁兰(广州)文化有限公司 |
向上滑动查看海珠区入选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海珠区鹤鸣五巷小学《非遗美食——我爱小凤饼》系列活动,学生展示小凤饼(资料图片)
海珠区前进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展示“合作绣”(资料图片)
在这份非遗传承基地名单中
海珠区共26个入选
数量在各区中最多
有学校、文化公司等
其中以学校数量最多
显示出海珠的“非遗进校园”成果斐然
在这些学校中
有哪些非遗传承项目?
做出哪些出色的成绩?
(*以下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
古琴艺术岭南派
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积极推动岭南古琴传习活动的开展。自2010年以来,学校获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得到岭南古琴艺术三代传承人国家级传承人谢导秀、省级传承人谢东笑、市级传承人宁兰清亲临授课,已发展学员一百多人,培养了洪圣之等多名优秀小传承人。
昌岗东路小学古琴专场
近年来,“古韵飘香”社团公开展演二十多次,在历届羊城美育节比赛中均获佳绩,古琴项目还被认定为广州市第二批高水平美育团队。
传承人宁兰清和昌岗东路小学古琴社团在岭南古琴音乐会上表演合奏
广州市海珠区基立道小学
广式手作
海珠区基立道小学开设了“广式手作”特色非遗课程,采用静态微型展览和非遗项目教学同步进行的方式,邀请榄雕、广彩、家具制作、乞巧技艺等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学生现场教学,带领学生进行非遗研学、体验活动,并定期举行“广式手作”非遗微展览。
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学校
木板年画、广绣
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聘请了广州航海学院郭亚东教授、广东佛山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传承人刘钟萍老师、广绣区级非遗传承人唐晓玲老师作为非遗传承校外指导专家。
其中,学校《佛山木版年画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承实践案例》获得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创新实践案例、2020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
广州市海珠区南洲小学
中医药文化
海珠区南洲小学从2015年开始建立中医药文化的校本课程,校内设有综合性学习中医的活动场所:中药种植园、中医学堂和中医药体验馆。“一园一场一堂”三个传承场所合计面积近500平方米。
通过开展制作药效香囊、晒制陈皮、配制保健茶和制作艾条等生活实践,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传统中药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传统中药文化传承的兴趣。
2018年,南洲小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全国十佳非遗进校园创新实践案例。
海珠区南洲小学自编的中医药校本教材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
岭南盆景技艺
学校依托岭南盆景非遗特色项目,以推广岭南文化为己任,努力培养岭南盆景传承人,各班每周开设一节盆景课,开发了《培培红红学盆景》《岭南盆景传承人》校本教材。
目前学校已成功举办三届盆景展,接待近万名国内外盆景爱好者。“红领巾盆景小社团”更是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区文化交流活动。
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幼儿园
广绣
前进路幼儿园以“灵绣”为教育特色,将传统刺绣艺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富有粤绣特色的园本文化。
通过“一针一线、一色一想”之间的碰撞,用灵动的空间、绚丽的色彩、创想的童画与传统的针线相结合,为幼儿提供一个玩创刺绣的空间,用天马行空的幻想编织着梦与绣的故事。
传承基地
是非遗社会传承和传播的重要平台
海珠区将继续认真做好非遗传承工作
让群众在体验中传承文化
领略非遗的魅力!
编辑 | 蔡芷涵
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
来源 | 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海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非遗
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