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州市5月29日发布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通告(13号),荔湾区冲口街从低风险区上升为中风险区,社区人员管控措施从只进不出到实行封闭管理。在人员无法正常流动的情况下,物资的流转成为维持封控区域正常生活运作的关键。
自备车辆加入运输保障队、靠人挑肩扛卸货搬运、通宵分配物资装车派发……自封闭管理以来,每天运送到冲口街的生活用品、医疗物资等多达20吨,冲口街街道社区建设办(简称社建办)和大批志愿者承担了物资保障的任务,在冲口街的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值守仓库一天下来走到脚疼
疫情要防控,保障需先行。疫情开始至今,不少企业团体发起捐赠。在街道办的统筹协调下,医疗物资、生活用品、爱心盒饭等物资陆续到位。街道办办公地的一楼变身临时仓库,接收每天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物资。
5月28日开始,街道由社建办负责分管防疫物资仓库,做好疫情期间的物资保障工作。“在外人看来,仓库里面摆放的是物资,但是我们看到是责任。物资越多,责任越重。”跟社建办其他人员一样,社建办陈文杰自5月28日起就一头扎进仓库。如此紧张又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他还是第一次体验。
冲口街道办事处收到的部分物资。
仓库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繁杂。从物资入库开始,首先要清点数量,根据物资的耐温程度确定摆放位置,做好签收单,然后要制定物资分发方案,呈领导审批,争取第一时间将物资送到最重要的地点,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每一批在仓库流转的物资,都承载责任和大爱。”
抗疫物资量大种类多,平均每天都有近20吨的物资频繁地进库出库。虽然没有要求24小时值守,但工作人员平均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赶上物资多的时候,工作到后半夜是常有的事。“所有运送来的物资都需要人力卸货,全部都是我们一点点搬到库房的,别看仓库不大,一天下来脚都能走疼。”陈文杰说。
既当司机又当搬运工
物资有了,随之而来的运送问题却让街道办工作人员非常头痛。冲口街辖区范围广,十个社区的位置分散,以街道办原有的人手、车辆,无法及时将物资分发到社区一线。
越是关键时刻,越见精神品质,越是重要节点,越看担当作为。在得知街道困难之后,多家企业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冲口街道团工委的招募下,社会大众积极响应,迅速组成了一支25人的车辆保障队,取名“志愿军冲口运输排”。
“志愿军冲口运输排”部分成员。
冲口街团工委书记巫永林主要统筹分派物资,此前,他被派到连州市大路边镇新水罗村担任第一扶贫书记,数天前才从连州市赶回广州。得知街道要封控管理,他先后三次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这些天,他亲自带头与志愿者们搬卸物资,穿梭在冲口街的大街小巷。
由于冲口街道辖区范围广,执勤点多,十个社区又比较分散,相互之间道路封闭,体积大的车辆进不了社区居委,物资配送的“最后一百米”只能靠志愿者借助手推车或者手挑肩扛。从物资分拣到分发到各个社区、执勤点,整个过程走上一趟需要四五个小时。
志愿军冲口运输排成员在装配送物资。
“无论是专用医疗物资还是社会捐赠生活物资,都承载着责任和大爱。我们要把物资及时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运输排的司机中,有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企业家、社区居民,大家组成志愿者队伍,既当司机又当搬运工,全力保障物资配送及时到位。
由于各类物资达到时间不固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几乎是24小时全天候待命。6月11日,“运输排”成员将新一批保障物资送到检测点时也是深夜12点。凌晨3点,又一批医疗物资抵达冲口街,他们再次出动,分配装车再分发至各点,忙碌到清晨6点30分才回到街道办。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