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州木偶戏
化州跳花棚
冼夫人信俗
高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也称“傀戏”、“傀仔戏”,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
高州木偶属杖头木偶,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几百年来,高州木偶戏广泛流传于高州的村村寨寨,高州市28个镇、街道办中23个有傀戏班。高州木偶戏的原始形态为单人木偶戏,清末发展了中班。高州木偶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只需一小块空地就可以搭台演出.
在时间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为最盛。元宵、年例和喜庆节日演出木偶戏娱神娱人。高州木偶戏以高州白话演出,唱词为七字诗体句式,唱腔称木偶腔木偶腔,以高州山歌调为基础,以叙事方式进行。木偶戏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传统剧目不下数百种。所演人物忠奸、善恶分明,对群众有传播历史知识和传统道德教化作用;木偶艺人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是一门融会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是优秀的人类精神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先有傀戏,后有人戏”,高州木偶戏对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民族民俗文化史、社区史和建设新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高州木偶戏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化州跳花棚
跳花棚又称跳棚、高棚舞,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跳花棚已在此地流传。但关于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舞的师祖为长尾公村的陈宝学、李德胜;二据同是该村的姚姓后人讲述,跳花棚是由姚氏七世祖从福建蒲昌硃机巷大井头村迁居化州时传入的,现尚存60年前抄自清代跳棚“科本”的手抄本,完整记录了跳花棚的全过程和所有舞蹈动作,是研究传统跳花棚衍变发展的宝贵文物资料。
化州跳花棚是傩舞的一种表演样式,在每年农历十月小雪至大雪期间择日举行。跳棚傩祭当天,设跳棚台供奉康皇神像,先由道士主祭,接神安座,求神还愿,祈佑风调雨顺,物阜民安,接着便开棚门进行跳花棚表演。
跳花棚有固定的“科本”(演唱台本),共分为接神、安座、开棚门、小孩儿、道叔、秀才、后生唱歌、依前、陈九、锄田、钓鱼、判官、监棚、送虫、量棚、八仙、拆棚、独脚和尚等十八科(场),基本形式是一边舞蹈,一边吟唱。
跳棚时,舞者分别戴上樟木雕的36个不同角色的面具,有身份姓名者为道士、陈九、判官、关公、三娘等等,除两副面具上有双角外,其余均与戏曲中的道士、生旦等人物脸谱相似。表演按18科顺序进行,其中以道叔科的歌舞最多,由两个道公演唱,内容多为农事耕耘、男女情趣、祈神保佑等。重要舞段则是跳纸钱,由傩面角色纸钱一人主跳,有撇里撇外、跪斗、转身托腮、垃乱抛果、指月、磨谷、斩手、踢球、插花等9个动作。接着,俗叫“七鬼仔”的2个道公和耙头、沙刀等5个傩面角色,便走上跳棚台,在四个方位,把纸钱的9个动作蹲着重跳一遍,俗称“跳四门”,是最能体现跳花棚特色的舞蹈程式。最后由身着道袍的“独角和尚”边独脚单跳,边喃喃吟诵,在锣鼓、鞭炮齐鸣中结束跳棚。
跳花棚的伴奏以打击乐为主,包括堂鼓、中钹、高边锣、高音叮等,也偶用唢呐、二胡和秦琴,另场外还有带歌词的《鬼仔调》伴唱。
化州跳花棚祭神酬神仪式气氛浓厚,道公成为舞蹈的中心角色,还有不同的傩面角色和行当,是傩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古老的傩舞和道教舞蹈的融合,也是傩戏与傩舞相互渗透的一种变体,对研究傩文化与民俗、宗教、农耕社会关系与傩舞自身的流变,均有重要价值。
由于历史原因,化州跳花棚曾一度遭到严重摧残,表演的面具、道具、服饰、文字资料几乎丧失殆尽,收集整理工作尤为重要。但目前又面临年青一代文化观念改变,承传可能断层的重大挑战,急需开展抢救和保护工作。
冼夫人信俗
冼夫人信俗早已有之,明嘉靖《重修谯国冼氏庙碑》中即有相关记载,清康熙《茂名县志》中有“十一月二十四日冼夫人诞辰,正日及前后数日,演戏、祭奠,城市乡落有庙之处皆然”记载。冼夫人信俗主要分布粤西地区,并流传至海南,辐射到东南亚地区,而尤以高州、电白、化州等地为盛。
冼太夫人神像
冼夫人生于古高凉,历经梁、陈、隋三朝,是岭南地区杰出的政治领袖,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障岭南地区安定。冼夫人信俗以崇奉和颂扬冼夫人的爱国、爱民、立德为核心,以冼太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祭祀仪式、日常信仰习俗和传说故事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冼夫人信俗的祭祀仪式分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其中官方祭祀规格固定,仪式繁杂。民间祭祀以各地冼太庙举行的庙会祭祀活动为主,如高州冼太庙和旧城冼太庙的“冼太诞庆典”,电白的“冼夫人诞辰节”、高州火神庙的“摆醮”、水上社“太平醮”等,而在茂名城乡广泛流传的“年例”游神中,冼夫人更是不可或缺的神祗。
高州冼太庙
每逢初一、十五,高州旧城冼太庙中都有妇女轮值念经,有《冼太经》、《冼太新经文》、《地母经》、《六祖坛经》、《慈佑夫人真经序》等,是民间纪念冼夫人最为独特的活动,各地群众也多汇聚到冼太庙祭拜冼夫人,祈求保佑。当地民间也多有与冼夫人信仰相关的习俗,如小孩满月时,父母抱到冼太庙“拜冼太”,并给小孩取如太恩、太保等带有“太”字的乳名,以求冼太夫人保佑;夫妻不和也到冼太庙中冼夫人和冯宝,民间称其为“和合神”,当地山歌有云“谁人夫妻不团结,来拜冯公和合神;冯公就在冼太庙,奉请就到我坛心”。
除此之外,茂名民间也广泛流传冼夫人的传说故事,如表现其作为历史英雄人物足智多谋、善断是非、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的故事,有《巧判耕牛》、《帽归原主》、《分鸭子》、《冷水滩的由来》等;也有以想象的形式表现出冼夫人作为神祗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如《冼太与大谢王比武》、《驱鬼烧窑》等传说。
冼太故里旅游景区 AAAA
冼夫人信俗已经融入岭南地方社会生活当中,从历代民众为冼夫人“立庙以祀”,到以冼夫人的功绩、懿德、韬略、爱国爱民等为主题的诗词楹联、文艺作品;从冼太庙的各种仪式活动,到以冼夫人信仰为载体的祭祀庆典,已经形成了一种融政治思想、历史文化、民间信仰与习俗为一体的独特文化体系,对岭南民俗文化发展与变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
还有更多非遗内容
敬请关注
综合/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来源/网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