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进入查纠整改环节以来,清远法院着眼队伍教育整顿目标要求,将顽瘴痼疾整治作为自我革命的重要契机,制定“6+2”专项整治方案,坚持“五点发力”做好查纠整改,打好顽瘴痼疾整治攻坚战,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确保法院队伍纯洁性。
一、以压实责任为着力点,提升组织推动能力
一是定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将整治顽瘴痼疾作为领导班子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一岗双责重要内容,层层抓落实,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如市中级法院领导班子带头记录报告“三个规定”重大事项、配合做好近亲从事经营情况报告等,形成一级带一级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定方案。坚持挂图作战,及时制定队伍教育整顿自查自纠方案、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实施方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多套工作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要求,明确责任时限,拧紧工作链条,加强督查指导,强力推动落实见效。
三是定目标。明确整治目标制定督导机制,针对交办线索,分管领导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对核查线索时刻紧盯、时刻过问、时刻督促,协调解决,确保问题线索查深查透,问题人员责任查清查实。
二、以政策感召为切入点,激发自查自纠动力
一是政策引导。聚焦顽瘴痼疾“6+2”整治内容,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政治轮训、业务培训等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引导全体干警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掌握政策规定。
二是谈话引导。制定谈心谈话方案,自上而下组织开展无缝衔接的谈心谈话,鼓励干警放下思想包袱,主动向组织说明自身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市法院共对729名在编干警开展谈心谈话1543人次。
三是纳谏引导。坚持“开门整治”,聚焦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全面受理群众信访举措,及时摸清问题底数。目前,全市法院开展征求意见座谈会21次,收到的各类意见建议均已开展整改落实和答复工作。
三、以数据排查为关键点,提高问题核查效率
一是结合排查。将干警自查和组织查处相结合,组织全体干警填报自查事项情况,并对重点顽瘴痼疾开展分类摸排核查,提高线索核查效能,形成强大攻势。
二是智能排查。把智能化手段作为整治顽瘴痼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据,利用法院业务系统进行精准比对,排查是否存在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充当司法掮客等情况,及时发现全市法院2018年以来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并建立工作台帐制定计划,全面推进清理工作。
三是部门协查。加强与公安、检察、税务等部门沟通调协,开展涉黑涉恶案件(线索)倒查、重点案件交叉评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清查及法院干警及其家属违规从事经营活动、违规参股借贷问题、法官离任后从事律师职业等情况协查,确保清查不留死角。
四、以动真碰硬为支撑点,强化顽疾整治实效
一是分类整治。针对六类顽瘴痼疾,分别明确整治内容、整治措施、整治目标,全力推动整改,对查出的违反“三个规定”的干警进行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处理;对排查出来的违规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采用启动再审程序、收监程序或向其他单位移送有关线索等方式进行纠错。
二是精准施治。根据群众反映热点问题,将本系统民事案件审判执行中的虚假诉讼、案件诉讼费用收缴和退还中的突出问题纳入整治范围,出台《关于加强诉讼费用收退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规范诉讼费管理。及时对中央督导组提及的虚假诉讼案件进行全面核查,未发现法院工作人员参与虚假诉讼涉嫌违纪违法的情况
三是标本兼治。围绕各类顽瘴痼疾,制定各类规章制度58项,通过建章立制达到标本兼治、长效治理。如市中级法院出台《破产案件适用快速审理机制》《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工作指引(试行)》等多项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效率。
五、以成果转化为落脚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一是优化诉讼服务。积极推进线上便民服务,全面推广应用移动微法院、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云庭审等线上便民司法举措,如连州法院通过“线上调解”方式,仅用16分钟就快速调解一起定金合同纠纷案。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如清城法院源潭法庭法官为方便出行不便当事人,主动上门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促使当事人当场达成和解。
二是强化司法职能。完善审判管理机制,促进审判执行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切实提高工作质效。如市中级法院推行当事人申请执行法院生效裁决无需提交生效证明材料便民举措,清城法院出台《关于执行款款项管理规定》等,有效节约群众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延伸司法服务。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建成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48个,以“司法调解”带动“人民调解”,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积极开展普法“六进”活动160场次,参与人数82671人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