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相伴 安全出行| 三水频发交通事故如何按下“停止键”?交通专家来支招

三水政法
+ 订阅

今年3月17日06时46分许,三水区乐平镇G240线2531KM+400M路口,轻型厢式货车撞普通二轮摩托车,致1人死亡。

今年4月14日12时18分许,三水区西南街道三水大道南(洲边)利源石油加油站出入口,重型特殊结构货车撞轻便二轮摩托车,致1人死亡。

......

今年以来,涉电、涉摩交通事故在三水时有发生。为何会频频发生事故?三水该如何上牢道路交通“安全锁”?广大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驾驶者的安全意识又该如何提升?围绕这些问题,6月15日,佛山日报记者采访佛山科技学院交通领域专家,为三水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出谋划策。

现象:涉电、涉摩交通事故呈上升之势

今年4月21日12时许,三水区西南街道广海大道与健力宝北路交界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货车司机钱某驾驶一辆重型特殊结构货车沿西南街道广海大道由西往东行驶。当车辆右转驶入健力宝南路路口时,与同向行驶的一辆电动车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后车驾驶员受伤。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赵某经现场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三水区西南街道广海大道与健力宝北路交界路段,受施工影响,广海大道上由西向东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在行进至人行道的外围时就要向左变道与机动车抢道,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今年5月4日,三水区大塘镇兴唐路与开元路路口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经公安机关调查,事发前重型厢式货车驾驶人丁某驾驶货车沿开元路由东往西行驶。当车辆行驶至兴唐路与开元路路口右转时,与同向直行的一辆无号牌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电动自行车驾驶员阳某经现场医生抢救无效死亡,乘坐人张某则受轻伤。

今年5月24日11时许,白坭镇黄金大道与白金大道交叉路口,一辆轻便二轮摩托车正在一辆重型自卸货车一旁行驶。突然,轻便二轮摩托车向右靠近货车行驶,随后便被卷入货车车底,导致车上两名乘客当场身亡。

据统计,今年1—5月,三水区发生亡人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38.9%、25%,尤其是涉摩涉电亡人交通事故同比分别上升46.2%、35.7%,占全区事故总量的76%。涉电、涉摩交通事故频发,已逐渐成为影响公共交通出行安全的一大隐患。

调查:视觉盲区、意识薄弱等造成事故发生

涉电、涉摩交通事故为何频频发生?这个问题成为不少人心头的疑问。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与大货车相关的摩电亡人事故都与货车驾驶人的右侧视觉盲区有关。不少货车驾驶人在右转弯时,因未注意观察道路右侧交通状况,从而疏忽大意造成事故。

有业内人士认为,大货车的车头右前方位置存在视觉盲区,司机在右转弯时因视线受阻而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右转半径较大的平交口,因为行驶条件较好,容易导致大货车右转时车速过快导致货车司机观察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反应时间不足。

除了货车右侧视觉盲区外,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同样是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在今年发生的多起交通事故中,不少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正是由于通过交叉路口时不减速,甚至出现抢道、闯红灯等,导致避让不及货车、搅拌车、公交车等车辆引起事故。

以在云东海街道鲁村路与韵丰路交界路口的事故为例,一辆电动自行车在当天晚上通过该路口时,试图闯红灯开到马路对面。不料此时一辆公交车经过,最终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部分非机动车道的不连续性也是摩电亡人事故发生的一个因素。有事故视频显示,当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专用道上行驶时,由于专用道被行人路阻断,电动自行车只能向左驶出公交站专用道。此时搅拌车正驶入机动车专用道,结果将正好驶出的电动自行车卷入车底导致电动车驾驶人死亡。

对策:推进慢行系统建设保障电动自行车路权

涉电涉摩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三水又如何应对?

据三水区道安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水将对未悬挂号牌的摩电,依法暂扣;对存在不戴安全头盔、逆行、冲红灯、行驶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符合条件的要暂扣车辆,从重处罚。三水各镇街均成立联合执法队,每日常态化开展对摩、电交通违法整治工作。同时,过派发宣传单张、制作宣传教育片、大喇叭播放等方式开展多形式、全覆盖的宣传,全方位强化警示教育,提高宣传成效。

在交通设施提升方面,三水有关部门将在外围主干道对货车右转弯月盲区进行颜色标记“右转危险区”,从视觉上警示行人注意避让危险弯月区。以大塘镇开元路与兴唐路交叉路口为例,在路口其中一侧设置黄黑色隔离墩,用以分隔小车、货车与摩电等车辆,并在路口增设一道隔离墩对非机动车行驶路径加以限制和引导,避免其逆行过马路。对货车右转弯盲区进行颜色标记“右转危险区”,小车、货车等须从红色区外围行驶。

针对路网配套不足问题,三水将加快推进“慢行系统”建设,保障电动自行车的路权,包括非机动车专用道的建设、路口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提升),保障电动自行车的路权,让电动自行车与其他机动车各行其道,最大限度保障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

据悉,三水将在2021年~2022年对中心城区包括广海大道、健力宝路、南丰大道在内的60余条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的非机动车专用道进行改造提升,形成全长140公里专用道,为群众出行提供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高品质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交通系统。

建议:引入社会力量助力交通安全管理

佛山科技学院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曾小明认为,可以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集中系统电动自行车专题培训,还要有相关资料,每人一本关于交通安全的小册子,请有关专家分批培训。

曾小明说,除了有设置护栏等物理的分隔措施,交警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排查事故多发的区域,并设置督导员、协管员等现场指导驾驶人如何驾驶电动自行车。

在货车行业管理方面,在货车的后视镜加多几块后视镜,突破货车右转弯时视角的盲区。

目前,佛山已经有计划推进慢行系统建设,三水也可以针对事故高发的路段,优先设计这些路段的非机动车道,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提供专门的车道。

对于电动自行车稳定性、安全性较差的情况,曾小明认为,目前机动车道主要以机动车的路权为主,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等单车道的路权较少,因此他认为有必要在电动自行车过红绿灯、斑马线时,设置督导员指导驾驶人落车推行,解决稳定性的安全问题。

曾小明还建议,可以引进社会力量,例如招募一些具有安全知识的志愿者,分批为广大市民进行培训,并为广大市民颁发安全驾驶培训证,提升市民安全意识。

来源:佛山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