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屹立于望牛墩镇上合望角村。
在东莞望牛墩镇望角村,屹立着一座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碑为缅怀在1945年望角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抗日烈士而立,碑身的正面竖排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分外醒目。
拾级而上,站在纪念碑前,逐字阅读碑下篆刻的故事,后人也得以沿着时间的长河,回忆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师生代表聆听革命烈士英雄事迹并庄严宣誓。
1945年春,东江纵队第一支队派出部队在水乡一带活动。当时,日军与土匪勾结,企图对东江纵队进行合击围歼。部队决定,以部分兵力向蕉利、望角挺进,诱敌进入圈套,打乱其围歼计划。
1945年4月17日20时许,部队从芦村上船,迅速占领望角、蕉利。部队主力放在正面战场蕉利,而望角只有一个独立中队。
望角村是我党早期的活动基地,群众基础较好,对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早有认识。独立中队一进村,群众热烈欢迎,积极协助部队筑工事、挖战壕,并组织救护队、支前队。中队的38名游击队战士和当地民兵60多人分别扼守望角四周的据点,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
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
4月22日拂晓,伪军四十五师一个团和刘发如匪部共700多人,配备有重型武器,单重型机关枪等,从聚龙江、寮厦、石面、简屋村等几个地方围攻过来。
一时间,枪声、炮声震天动地。密集的炮火射向望角村,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在独立中队队长周康指挥下,望角军民立即投入战斗,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上午9时许,上坊的朝阳炮楼中层被炮弹击中,据守炮楼的战士和民兵立即转移,继续战斗。
民兵陈礼容转移到中坊与下坊交界处。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一颗炮弹落在下坊村鱼塘边巷口处爆炸。在离爆炸地点大约6丈远的地方,陈礼容在屋角用枪口对准了前来的土匪,正准备开枪射击时,一块炮弹片击中了他的腹部,由于出血过多,陈礼容不幸光荣牺牲。
当天14时,敌人又发起进攻,由于敌众我寡、子弹缺乏,为保存实力,大部队主动撤退,留下一小部分战士和民兵作掩护。
此时,黄腾匪部由聚龙江沿河道摸过来,形势十分危急,担任掩护的战士和民兵在樊妹和陈胜邦的带领下,编成20人一组,分散狙击敌人,同时掩护其他同志撤退。
16时左右,樊妹被一排子弹击中胸部,永远倒在了上坊荔枝园的坟头上,民兵陈胜邦也在村西边荔枝树下射击洲尾一带敌人时,不幸中弹身亡。
最后,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敌人在望角村扑空,抬着30多具尸体灰溜溜地撤出。望角战斗有效地保障了蕉利前线右侧的安全,粉碎了敌人前后夹击的阴谋,给了日伪土匪很大的打击,给水乡人民对敌斗争以极大的鼓舞。
由于当时局势复杂,陈礼容、樊妹、陈胜邦三位烈士的遗体在望角村王洲就地草草掩埋。
为纪念望角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1967年4月,望牛墩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在上合望角村王洲烈士墓原址,修建了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约156.76平方米,碑高约4.6米。
学生代表向先烈敬献花圈。
革命先烈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值得代代相传。如今,每年清明前夕,镇内中小学师生、党员干部等都会来到纪念碑前开展扫墓活动,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庄严、肃穆的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不断激励着后人传承革命精神、坚守初心使命。
少先队员代表在纪念碑前发言,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怀念与敬仰。
【撰文】夏颖燕 张仕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