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史迹记心中 |从化抗日革命旧址:广裕祠

广州从化发布
+ 订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从化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节目《红色史迹记心中》,一起回顾在党的领导下,从化所走过的红色革命历程。

探寻红色印记,感悟百年初心。在建党百年的红色历程当中,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伟大发展的不仅有文字、图片,更有一处处历史建筑。而在从化,中共党史旧址有20多处,每一处都承载着革命先辈奋力抗争、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要从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建筑物——广裕祠说起。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见证着人民浴血奋战的革命抗争,无声地诉说着从化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

在太平镇钱岗村,有一座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的广裕祠,占地992平方米,是从化太平钱岗抗日自卫队和沙溪乡人民政府成立地旧址。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1938年1月1日,中共广州党组织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团结广大青年参加救亡工作。同年8月,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第七工作团从广州来到从化太平场沙溪乡进行抗日宣传。

当中的团员有梁尚立、阮克明、郭启武、梁碧儿(梁培基大女儿)、吴玉屏、沈瑶芹(沈载和的女儿)、莫瑞华、卓秋棣等。他们与抗日动员委员会取得联系,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工作。同年,从化太平钱岗抗日自卫队在广裕祠成立。

1938年8月,从化太平钱岗抗日自卫队在影田竹堂、坡仔桥地段埋伏,由队长陆日新、陆佐乾带领村民自卫队与日军作战一天,打死打伤日军9人,阻延日军进村时间,使村民能及时逃到深山,免遭惨害,广裕祠成为游击队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遭到抗日自卫队的奋力抵抗后,日军恼羞成怒,进入村庄实行三光政策,烧毁商铺数间,民房20多间,打死村民6-7人,劫走大批财物。后来粤北的韶关市报刊以《钱岗村民自卫队与日军激战,血水成河》为题,报道陆国猷、陆楚石等村民遭灭绝人性射杀的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

 1947年,广裕祠成为东三支三团、六团游击队中队和东三支三团从南武工队召集群众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真理,组织革命队伍,迎接解放大军南下解放广州的宣传活动阵地。1949年10月,从化县解放,在广裕祠成立沙溪乡人民政府,发动群众捐粮、捐柴支援南下大军,沙溪乡人民捐赠稻谷约5000市斤。

广裕祠堂共三进,坐北向南,主座均为木架构,两旁山墙承重、屋面素瓦、悬山屋顶,是珠三角地区祠堂中具有明显北方风格的实例。广裕祠不仅是抗日时期的革命遗址,所关联的南宋忠心爱国名臣更为这个古老的祠堂增添不少光彩。

2002年7月,广裕祠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8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2003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2005年12月,获第四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字:利嘉娴  通讯员区国家档案馆宣

视频:汤竞 巢扬智 邓洛祺(实习)

编导:朱妍 利嘉娴

编辑:黄丽敏

初审:刘芳

审核:陈治

(本文由“广州从化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