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我区举办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线上科普宣传活动

潮南在线
+ 订阅

2021年6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为认真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减少大规模聚集活动,更好地迎接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大力弘扬献血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为提升全球健康水平作出贡献,我区举办世界献血者日线上科普宣传活动。

以爱之名,传递希望

感谢有你,无偿献血者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到2021年为止,我国自愿无偿献血者已超1500万人。一袋血,传递无限爱。无偿献血者,这群可敬又可爱的人,秉承人道情怀,恪守生命至上,伸出手臂,献出殷红的血液,攥紧拳头,让生命重放光芒;让我们一起为献血者“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点赞!

献血小贴士

(1)哪些人可以献血?

我国《献血法》规定年龄在18-55周岁,男性体重在50公斤,女性体重在45公斤以上,身体健康的公民都可以参加献血。(55至60周岁之间,既往多次献血,无不良反应,既往身体健康体检合格,无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本人要求再次献血的,也可参加);

(2)献血需具备哪些条件?

1)疫情期间,献血人员需4周内未到过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满48小时及以上。

2)献血前一年之内需没有做过各种大、小手术。

3)献血前一周内没有感冒、发烧、腹泻,没有吃抗生素(消炎药)。

4)女性在月经期及前后三天暂不能献血。

5)患有传染性肝炎、结核、梅毒、艾滋病及心脏病、精神病等患者禁止献血。对于血液安全存在高危险行为的(如吸食毒品等)不宜献血。

(2)献血会不会影响健康?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 8%,约为 4000-5000 毫升。平时 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当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一个人一次献血 200 毫升~400 毫升,只占总血量的 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所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也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功能。

(3)献血量多少为宜?

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400毫升,两次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应满6个月。

(4)献血有哪些好处?

1.医疗用血的优惠。

自献血之日起十年内免费使用献血量5倍的血液,十年后免费使用献血量2倍的血液;累计献血超过1000毫升的献血者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献血者的配偶及直系亲属自献血之日起十年内可免费使用献血量等量的血液。

2.适量献血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出更多的新生血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3. 适量献血可预防心脏病。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调查研究发现,从不献血者比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

芬兰的一项研究显示,对2682名42-60岁的男子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两年内至少献过一次血的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未献过血的人低86%。

4.定期献血可降低血脂,延缓衰老。

定期献血,可减少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黏稠度下降,有利于改善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状态,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延缓衰老。

5.适量献血可减少癌症发生率。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在过去的70年中对14000人的血样进行了调查,最近得出结论,体内铁质过多,患癌症的几率就会提高。而献血后,排除了体内过量的铁元素,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地预防癌症的发生。

(5)献血前应该注意什么?

1.学习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

2.献血前不要服药。

3.献血前食物以清淡素食为主,不能饮酒,避免吸烟。

4.保持睡眠充足,避免剧烈运动。

(6)献血后应注意什么?

1.献血完毕,针眼处要压迫5-10分钟,避免血液渗出。

2.要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

3.运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请不要参加运动及通宵娱乐等活动。

4.饮食营养要适中,勿暴饮暴食。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