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破损道路修复如何提速保质

韶关发布
+ 订阅

全文约2002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近年来,我市大力整治城区交通环境,通过“白改黑”修缮提升工程,市区各类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通行环境,得到广大市民的点赞认可。但不可否认,在市区部分路段、城乡接合部的道路还存在坑坑洼洼的现象。破损道路不仅给出行的车辆、行人造成不便,也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那么,破损道路该由谁管、该如何管?如何及时、高效、持久做好烂路修复工作,是广大司机及市民关心的问题。就此,记者近日走访了相关管理部门。

痛点

破损道路“顽疾”难以及时治理

市区的百年东街作为韶关的一张名片,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好去处。然而,与繁华的百年东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风采楼到中山路这段市政道路(东堤中路),却因为街道路面多处出现破损显得格格不入。

市区东堤中路路段多处出现破损。

记者在现场见到,该路段路面多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致使路面高低不平,加之又临近河堤,在影响美观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行走在这条路上,见得最多的就是路面上的“补丁”和凸出的各类井盖。“骑车经过这里抛上抛下,震得手都麻了。”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此路段的市民黄德嶂向记者“吐槽”,附近居民对这个问题已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总是得不到解决。

亮点

“白改黑”提升道路通行环境

浈江区市政管理中心主任骆锡伟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浈江区实施了韶南大道、前进路等9条道路“白改黑”和吾牙巷等27条背街小巷整治,开展浈江大道、大学路整治提升工程,推进东河桥东侧桥底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等多个交通堵点整治,开展了莲花大道等路段连接村道的道路硬化工作。“启明路、北江路、前进路、中山路、帽峰路等路段,经过近年来的提升工程,路面通行环境已经得到大力改善。”

骆锡伟表示,道路提升在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2017年至2020年,浈江区市政管理中心共承包11项道路提升整治项目,建设面积约29万平方米。该区城市主要干道车流量大,道路路面老旧,因此存在不少道路“病害”,通过“白改黑”工程后,沥青路面透水、降噪、摩擦力大,交通标线清晰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同时也在建设中整治路域环境问题,达到改善行驶舒适感、提高交通安全的效果。

难点

沟通协调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浈江区市政管理中心养护计划股股长华建文告诉记者,东堤中路弊病之所以难以根治,因为该路段下面铺设的管线井盖特别多,有电力井、通信井、排污井、燃气井等等,涉及供电、供水、供气、通信多个部门。这些井盖高低大小各不相同,周边路面下沉,井盖就凸起来,造成路面坑洼不平。

“其实根治该路段最好的办法就是统一井盖制式,做到大小高低尺寸统一,然后铺设好路面就能较好解决坑洼不平的问题。”华建文表示,关键的问题是各类井盖制式难以统一,因为每个行业对井盖的要求标准都不一样,此外,就算相关管线部门同意更换井盖,他们也要一层一层向上级部门申请报告,往往得不到批复。市级相关部门此前曾多次沟通协调相关管线单位,但都没有结果,造成对路面的修缮提升工程难以展开。

修缮中的体育西路。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少华 摄

此外,市民投诉较多的另一个问题是市区道路路面经常反复开挖,造成通行不便。华建文表示,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市政部门在进行相关工程,而是相关管线部门,如水务、燃气、通信部门在更新铺设或者维修管道。因为市政道路的建设维护主体责任单位是县区一级的市政管理部门,市民往往会把这笔账算到市政单位身上。“我们其实也无奈,今天这个单位刚完成,另一个单位又要开挖。各管线单位不在我们的职责管辖范围内,但他们的相关工程往往又要在我们管辖的市政道路上进行,不批还不行。”

除了前面提到的沟通协调问题,县区一级市政部门遇到的另一个重要的难点问题是资金紧缺。市里的一些新建道路项目移交到县区一级市政部门管理,但资金没有跟着移交。随着工作量加大,市政部门需要新聘请养护工人,但资金缺口解决不了,造成工作被动。华建文说,浈江区财政较困难,筹集市政建设经费压力不小。“目前,我们中心道路养护绿化方面面临较大资金缺口,而市政道路提升项目面临的资金缺口就更大了,很多工程计划已经做好,却难以开展起来。”

建议

建立长效协调机制

及时解决经费问题

良好的市政道路可以保障人民日常生活质量,为市民提供舒适通畅的交通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如果道路发现破损,如何及时修复好养护好?

东堤北路路面整治后通行环境改善。

华建文建议,市政道路建设维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相关经费应向县区一级倾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市政道路是民生工程,相关部门应统一认识,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修缮养护资金“瓶颈”问题,从而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华建文建议,应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避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建议在市一级层面,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将城镇道路建设养护职责划清,规范管理,该市政管就市政管,该交通部门管就交通部门管,该物业管就物业管,避免“三不管”问题出现。相关管理制度也应及时补充完善,研究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方法。“如市政管理方面往往是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需要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加以解决。”

点击下方文字

可查看文章全文

↓↓↓

破损道路修复如何提速保质

——韶城市政道路养护提升问题现状调查

文/图: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河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