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5周年。为传承广东国资国企光荣传统,展示新时期新作为,广东省国资委联合南方日报,即日起推出“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国企使命”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六十载披荆斩棘拓市场,半世纪砥砺奋进铸辉煌。
1951年,省内河航运管理局从部队、公安及地方政府机关接回31艘残旧船舶,组建了珠江水系国营客运船队,广东水运从“一拖二驳起家”,开启了国营内河运输业务。
作为广东省港航集团所属珠江航运公司的前身,内河船舶总队、珠江轮船公司、华南水运公司成为那个建设年代中广东“水上经济”的活力缩影,传承着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
2021年4月,经省政府、省国资委同意,广东省航运集团正式更名为“广东省港航集团”。
广东省港航集团前身是广东省航运集团,成立于1997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广东省航运厅、广东省航务管理局、广东省航运总公司,历经60余年栉风沐雨,精耕细作,改革创新,集团由最初涉足内河木帆船和轮渡的生产管理,逐步成长为一家以“水”为特色,集港口物流、投资、运营与管理及水上运输和航道投资、建设、养护、运营与管理两大主业、八大业务领域齐头并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跻身为全球最大水路高速客运服务商、粤港澳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物流运营商,并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重点打造的碳纤维新材料造船技术走在亚洲前列。
回首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史,广东省港航集团不仅发扬了不惧风浪、敢为人先的创业勇气,更是沉淀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国企担当。植根粤港,筑梦湾区,广东省港航集团在党建引领下不断激发“红色新动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推进广东省内河港口资源整合,努力打造全省“水上经济”业态的领跑者、“数字港航”模式的践行者、“双区双核”建设的赋能者、“社会应急”保障的支撑者和“绿色低碳”革命的倡导者。承载了历史的厚重,衔接光明的未来,构建起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水上客运和港口物流网络,用延伸的航迹,绘就了一幅立足粤港澳、服务大湾区、走向全世界的磅礴水上画卷。
坚持红色引领
植根大湾区打造“港航巨舰”
扎根基层,默默耕耘,优秀的企业总是能抓住时代的浪潮,然后纵身一跃。
1978年,改革开放打响了新中国再次腾飞的发令枪,地处前沿阵地的广东旧貌换新颜。在这一年,广东省港航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香港珠江船务的第一个散货码头珠江码头投入使用,正式在香港开启货运码头业务,“港口+航运”的行业巨舰从粤港两地之间的紧密互动中开始显现,在之后乘着开放的东风一路披荆斩棘,茁壮成长。
1980年,中断30多年的粤港水上客运航线恢复通航,加速了粤港澳地区经贸交流的互联互通;1988年,屯门私家码头和货仓投入运营,由此广东省的地方航运系统在香港拥有了自己的私家码头;1997年,集团驻港珠江船务发展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2003年,集团在香港首创“海天联运”客运模式,极大提升了客运效率,荣获“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15年,投身省重点民生工程——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建设,拓宽了集团主业新领域。2016年,集团成功引进了国际领先的碳纤维复合新材料造船技术,引领亚洲绿色节能船型新标杆。2019年,圆满完成了琼州海峡北岸航运资源整合,高效畅通了粤琼两省海上战略大通道。2021年,建成广州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大湾区核心码头建设加速布局。
图为广东省港航集团承担的广东省重点水运项目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
在挑战中前行,在困难中崛起,在奋斗中成长。如今,广东省港航集团是广东省物流龙头企业、全国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是广东省重点水运项目建设的主力军,拥有包括珠江船务、湛航集团、蓝海豚旅运等在内的直属企业8家、三级及以下企业108家,承担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并完成了全长258千米的航道及六座千吨级船闸建设,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及代理水路客货运码头31家,经营和管理124艘粤港澳高速客船和客滚运输船,运营超过100艘航行于粤港澳的内河货运船舶,一跃发展成为根植大湾区,放眼于全球的综合性“港航巨舰”。
《南方日报》2021年6月12日05版。
湾区联动
打造坚强“水上运输线”
回眸发展的脉络,作为省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广东省港航集团始终坚持红色引领,党建为先,为企业成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和责任担当。集团始终以党建统领企业改革发展,坚定树立“大党建”工作格局,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领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2016—2018年连续三年集团经营业绩考核被评为“优秀”等级,2016—2019年连续四年党建考核结果为最高等级“好”,实现了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双融合、双提升”,开创了集团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东省港航集团发挥驻香港企业经营多年的本地化优势,第一时间响应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将遍布在境内境外、珠江三角洲的客货运公司广泛调动起来,主动作为。通过水路转运滞留旅客和海外同胞累计4591人,创新联动客货运,开辟了“水上驼峰航线”转运防疫物资17吨并刷新最快纪录;助力香港抗疫,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累计运输2680个隔离房屋及设施,开辟了“海外—香港—内地”全球抗疫专线13条输运物资及设备达800多吨,防疫抗疫工作得到国家、广东省、香港特区政府的充分肯定,集团员工代表余权新荣获了“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的国家级荣誉。
控股经营的湛江徐闻港是国际一流、功能齐备、具有示范性的客滚运输港口。
危急关头显本色。在毗邻广东的琼州海峡,同样有着广东省港航集团的抗疫故事。在疫情面前,集团所属湛航集团的船舶和港口运输从未停歇,活跃着一批共产党员和2000多名干部职工。他们累计为琼州海峡的旅客测量体温310万人次,检查车辆114万辆次,全力优先保障海南省防控和民生物资,实现了船舶、船员、乘客“三个干净”,有力保障了粤琼两省大通道的平安畅通。
坚守岗位的精神支点,源自生生不息的楷模力量。集团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邓超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铨添、“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孙德一、广东省“金舵手”朱雄忠等一大批执着追求、矢志奋斗的时代先锋。他们的红色气质,早已奔涌在血脉文化中,熔铸起广东省港航集团驰骋江海、扬帆远航的底气、底蕴、底色。
大力实施党建“五个一”实践提质体系
激发“红色新动能”
向涛而立、艰辛垦拓。放眼望去,广东省港航集团的船舶、港口如星星之火,通过一条又一条高效航线交织成网,点燃了粤港澳大湾区蓬勃蓄势的经济发展脉搏。
面对集团船舶、港口党员较分散、“江海流动”的特点,集团坚持党建领航,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班子引航,推动人才培养管理“四航计划”;坚持制度护航,形成了党委会议事规则、“第一议题”学习、服务联系群众等党建工作制度30余项;坚持人才兴航、强基固航、文化助航,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旗下蓝海豚游船公司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培育示范点”,在珠江游名片中增添了精神标杆。
集团还在所属的29艘客滚船上率先全面推广建设“海上党建阵地”,让日夜穿梭在琼州海峡航线上的船员党员从此有了“家”,组织生活有了流动阵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省水上公交公司、珠江游等航线打造“红色主题航班”,将红色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业务紧密融合。在近远洋船舶上,建设起“船员之家”,将党建工作、企业文化的触手延伸到各条航线上,实现了抓党建从“机关”到“一线”、从“岸上”到“水上”、从“先锋”到“连心”的“三个延伸”,通过“党建+”思维,提升企业精准发力的内生动力,打造国企党建的新品牌新形象。
广东省港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显昌表示,“2021年,我们将牢牢把握集团‘2+5’党建工作主线,谋划推动航运党建‘五个一’实践提质体系,以一个战略——‘抓融合、提质量、增实效’战略,一个计划——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一个行动——加强境外党建实践行动,一个机制——表彰激励机制,一个平台——智慧党建云平台为总抓手,构建党建业务工作全融合、境内外党组织全覆盖、集团到基层全贯通的工作新格局。”
“红色新动能”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广东省港航集团将加快推动集团主业由港航为主,向港航并举的战略转型,抢抓“双区”战略、“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和构建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建设等机遇,加快内河港口投资建设,收购、整合“小、散、弱”港口,统筹推进内河航道、港口、货运、仓储、物流业务协同发展,打造集约高效、功能协调的现代化港口群。
广东省港航集团在碳纤维新材料造船技术上走在亚洲前列。
目前,广东省港航集团正在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号召,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高标准发展低碳绿色内河航运,投资新建400艘LNG单一燃料动力船舶,全力在打造绿色低碳内河运输船队中发挥行业引领示范作用。争当内河航道扩能升级建设工程的主力军,对接东江、韩江、北江上延段等内河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新项目前期工作。打造数字港航,构建省内水上公交平台,参与发展铁水联运和江海联运,加快整合全省水路客运资源,大力发展空运物流、电商仓储和内贸业务。加快“一带一路”海外投资步伐,搭建辐射东南亚区域综合物流体系,形成境内、境外交相呼应、良性互动体系,为促进现代港航事业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李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