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假期。
2010年粽子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最广为人知的非遗美食之一,近年来跨界营销频频在此做文章,玩出各种花样。
比如今年五菱汽车与盒马联手推出螺蛳粉粽子、手游软件“和平精英”携手杭帮菜“桂满陇”推出精英粽子……
跨界粽子市场好不热闹。
但与此相比,餐饮企业对卖粽子这件“分内事”的兴趣一年不如一年。
不少从业者表示,粽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成本逐年上涨,卖粽子近乎微利或无钱可赚,成为一门令人尴尬的生意。
餐饮企业冷观跨界风
延续了两三年的跨界推粽子的玩法,在今年依然吃香。本周一,宜家家居官微推出粽子蛋糕礼盒,推文点击量10万+;5月31日,五菱汽车官宣携手盒马鲜生,共同打造跨界联名产品——五菱×盒马螺蛳粉粽子,上市当天盒马的部分门店仅两小时便售罄,线上销量也持续上涨。还有近期手游软件“和平精英”携手杭帮菜“桂满陇”推出精英粽子,更是跨界跨出了天际。而已经是老跨界人的喜茶,今年在卖粽子这件事上似乎愈发熟练,早早便发文为新口味粽子预热。
相比跨界粽子风生水起,餐饮企业的表现较为平静。海底捞去年曾经推出过粽子,但今年其官方旗舰店并没有粽子产品;而曾经力推鱼肉粽的旺顺阁,今年也未推出相关粽子产品。
记者采访了解到,更多餐饮品牌店依旧有例牌粽子,但对赚多赚少抱有较“佛系”态度。“餐饮企业做粽子一方面是品牌宣传的手段,另一方面,像我们作为老字号,在一些重要节日、节点,还是需要有相应产品以满足食客的需求和期待。”老字号大同酒家品牌总监冼一峰直言,指望卖粽子能带来多少利润是不现实的。
真功夫集团副总裁、电商平台CEO杨鹏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对大部分餐饮企业来说,粽子的品牌竞争、成本竞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极致的程度,没有多大利润空间。例如在疫情前,真功夫端午前提前一个月左右开售粽子,全国总营收有大概上千万元,这基本属于微利,还会占用我们其他产品的销售空间,对我们真功夫的整体生意提升没有太大帮助。”
“个人认为,餐饮品牌推出粽子产品、礼包,更多是一种品牌营销方式,一种与年轻消费者沟通互动的方式。”杨鹏如是说。
销售时间短、成本上涨
餐饮人归纳卖粽子“槽点”,发现问题还不少。
粽子和月饼一样,作为节庆食品,它有一个很大的短板:销售期限太短。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粽子的销售时间只限于端午节前的一段时间,但前期准备却费时费力。餐企的粽子推出之后,就会面临“端午节”这个最后期限。如果不能准确做好市场预测、及时组织安排好生产和库存储备,粽子企业可能面临部分产品准备不足而错失销售机会,或者生产过剩造成积压浪费的季节性经营风险。
同时,在粽子竞争已到极致的情况下,很多餐饮品牌采用贴牌生产的方式,从而使粽子的销售成为餐企包装与品牌打造能力的一次大比拼,这也带来较大的内部竞争。此外还有成本压力。五芳斋的财务数据显示:粽子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猪肉和米类单价较去年均有上浮,原材料成本占收入比重为28.68%,同比上升2.91%。
品牌附加值、新奇感让跨界粽子“更香”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从事粽子生产、销售的企业数量达5700余家,而且2015年之后此类企业注册量节节攀升,2019年达700家,是10年前的近10倍。从行业来看,除了常见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布局粽子领域,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均踏入粽子领域。
东莞连锁餐饮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波认为,粽子依然很有市场,只是阵地换了。例如星巴克每年的星冰粽销量都不错,新加入跨界圈的喜茶去年凭植物肉粽一战成名,尝到甜头,今年再接再厉。还有美食类自媒体(如日食记、李子柒等),本来就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粉丝,所以一推出粽子产品,粉丝黏性及认可直接转化,从而产生购买的行为,售罄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为什么一些跨界‘打劫’的粽子,有不少收益?”徐波认为,消费者的人群在分化,他们不是不需要粽子,而是需要更符合消费群体口味的粽子。
杨鹏则认为,参与跨界的企业都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能给粽子带来品牌附加值,同时跨界的巨大反差是年轻消费者最爱的卖点。例如喜茶出粽子,肯定比五芳斋出粽子更令年轻人感到新奇、有趣,让人期待。
非遗粽子虽然是一个古老的食物,但它还有很多市场空间有待企业去挖掘和探索。
【记者】李劼 实习生 黄雅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