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实施单位①∣华南农业大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

南方+

编者按: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活跃在乡间,架起农民与科技的“金桥”;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脚丈量大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只为农业科技真正落地;

他们,便是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近期,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与南方农村报将在南方+推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和组织实施单位系列报道,展示我省农村科技特派员风采,树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和组织实施单位优秀典型,凝练经验做法,进一步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


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作为广东省科技特派员的组织实施单位,多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服务、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为做好农村科技特派员的组织工作,学校为此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让广大师生愿意成为农村科技特派员,为广东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对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技术和资源上给予重点支持,保证各农村科技特派员能够将想法顺利落地。

近年来,学校选派1200多名农村科技特派员,组建了近百个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直接对接“三区”贫困村,深入田间地头,不断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与农村、农民和农业产业实现精准对接,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生态环境、食品加工、农业机械化、信息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锤炼出一批积极实践科技富农、助力脱贫攻坚的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涌现出以罗锡文院士、谢青梅教授、唐湘如教授、陈厚彬教授、胡桂兵教授、刘少群副研究员等为代表的科技先锋模范和先进典型,辐射带动了广大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广东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绩效导向:制度设计激发科技特派员活力

作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之一,学校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农村科技特派员“想下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起作用”。

在组织管理上做好统一协调精准服务。学校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资金监管、项目管理加强农村科技特派员组织管理,统筹全校资源,引导各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合力落实有关工作,管好用好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强化项目绩效监管,确保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扎实推进。

注重分类评价,激发特派员服务乡村潜能。学校不断深化人事、科技等关键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相继出台了科技推广人员管理办法、教师考核评价改革、二级单位目标考核管理等相关制度,通过在职称评定中设置推广教授、推广研究员,将下乡服务年度工作量与薪酬挂钩,提高科技推广工作权重,鼓励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打造新时代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学校模式。

科技助农:以技术破解农业产业难题

华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职能,为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的科技引领作用提供强大源动力。学校作为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总部单位,近3年获得1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居广东高校第一位。

学校着力打造“大学科、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这些大学科、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集中力量突破农业关键技术,形成完整长效的产业链条,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罗锡文院士团队将农机与农艺结合,主持研制无人机水稻长势遥感信息获取与精准施肥管理技术,把成果运用到田间地头,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比传统施肥增产15.67%,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推动了农村产业由分散向集约化发展。

此外,学校重视深化产学研合作。与龙头企业合作,通过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与温氏集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的“学校温氏模式”,常年派驻10多名农村科技特派员进驻集团,承担技术指导、科研攻关等工作,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依托企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2.6万多农户从事养猪产业脱贫致富。学校还复制推广该模式与大北农、康达尔等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学校新建了38个地方研究院(创新中心),包括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大埔蜜柚研究院、云浮花卉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并创建了从化现代农业“硅谷”——从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南药研究院建设的云浮市云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研发的香稻增香关键技术成果并在惠州龙门、梅州兴宁、云浮罗定等产业园应用推广,实现了香稻增产与保香双提升;为广东省411万亩荔枝的减少病源、改善环境、提高抗性、预测预报、应急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统防统治和建立溯源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人才下沉:深入农地田间精准服务“三农”

学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总要求,切实抓好特派员大下乡制度的落细落实。

注重深入调研,针对产业关键问题开展精准攻关。学校农村科技特派员带领博士团深入基层,调研当地产业需求,同时整合国家和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资源,联合开展涵盖品种选育、健康高效种养殖、保鲜贮藏、精深加工以及产业经济等全产业链系统攻关。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迅速反应,通过实施“互联网+科技助农”工作机制,组织多学科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为100多个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有力指导抗疫复产以及科学开展春耕春种春防等工作。针对广东龙舟水时节连续暴雨造成农业受灾严重,学校及时组织专家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提出农村水利修复、水稻根系保护、裂果防护、菜地病菌清除、水产环境消杀等切实可行的救灾复产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帮助农企农户渡过难关。

华南农业大学充分利用自己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扶智扶技相结合。一方面,积极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对贫困地区青年农民进行技术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联合举办荔枝、蔬菜、马铃薯、玉米、生猪等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班,线上培训学员20多万人次。另一方面,以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为依托,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基层乡村后备干部和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培训,培训学员1300多人;联合举办各类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超200场,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新型职业农民超过28000余人次。

学校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作用助力脱贫攻坚,统筹各类资源,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学校科技扶贫工作案例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例如帮扶对口河源市龙川县丰稔镇礼堂村,通过实施“一种一养”(油茶+肉牛)产业,重点打通网络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大力开展消费扶贫,产业扶贫实现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度提升。学校与连南自治县签署“3+1”结对帮扶合作协议,启动由农村科技特派员主要负责的20项帮扶项目,重点在规划、兰花、稻鱼茶、食用菌、污染农田治理、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领域进行帮扶。

【记者】李小兰

【实习生】刘艳爽

【通讯员】林俊超  张雄智

【统筹】胡胜春  喻淑琴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郑玉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