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龙屋是中国五大传统民居之一,从千年前的唐宋时期一直陪伴客家人至今。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围龙屋在文化、建筑美学、社会等各方面均有重要价值。门前那口半月形池塘是围龙屋的标志,夏日里,孩子们在此嬉戏耍闹,村民们休闲纳凉,好不惬意……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城镇化进程加快,围龙屋等传统农村民宅消防基础设施短板日益显现,加之乡村地区人口居住密集,建筑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车难以快速进入,后果不堪设想。
鉴于此,梅州消防支队党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紧盯靶心防大火、夯实基础控小火”整体工作思路,着力开展“因地制宜、处突高效、群众参与”的乡村地区消防安全示范工程。
以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杞园村为例,梅州消防利用该村岭背围龙屋池塘水源,安装设置消防水池、水泵,保障常年有150吨水源可用。同时,在围龙屋内增设发电机、中央控制台、微型消防站、室内外消火栓等应急装置。一旦发生火情,可为周边1公里范围内不间断供水。
在此基础上,为强化乡村地区突发火灾应急响应,梅州消防部门积极推动大柘镇村级应急站建设,并组建由镇村两级干部、村民志愿者组成的微型消防站队伍,加强应急值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做到快速反应,高效处突,保障1公里范围内高密度建筑的消防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依托杞园村岭背祖屋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梅州消防通过增设多个消防宣传阵地,利用喷泉音乐系统播放消防安全提示等举措,就地打造独具特色的消防主题公园,让周边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全媒体记者】黄韬炜
【通讯员】钟广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