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广州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州金控下属达安基因旗下云康集团副总裁胡尚华介绍,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改善,企业核酸检测产能从疫情前的1.5万管,扩增到现在的20万管,产能提升幅度超过10倍,“截至6月8日10时,云康集团累计检测新冠核酸样本超过658万人份。”>>>点击观看现场发布会直播
科技赋能快速检测
检测试剂日产量持续达100万人份以上
当前,广州全市正开展大规模的核酸检测筛查。如何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同时,提高效率?
胡尚华介绍,达安基因研发推广应用了快速检测试剂盒,使核酸扩增反应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30分钟左右。“本次抗疫期间,我们根据抗疫的需要,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日产量持续达100万人份以上,还可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快速提升产能。”
而通过自主研发的全自动高通量一体化检测仪器,则可以实现样本前处理与提取、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分析全流程自动化,进而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目标,减少手工操作产生的误差和污染问题,降低工作人员感染的风险。
达安基因自主研发的自动分杯加样系统,开启了自动化、流水线式的新型工作模式,提升了检测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了长期大通量手工操作带来的潜在误差,每日可实现单机产能近6000人份,最大限度地在保障检测质量的条件下,提高检测效率。特别是在应急和突发事件当中,极大程度缓解了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短时间内不足带来的困难。
胡尚华还介绍道,云康集团通过“物联网”技术,做到了实时监测样本温度、湿度、位置倾斜度等指标,为样本的物流运输提供了智能化的质量安全保障,实现了样本运输过程质量零缺陷目标。
管理技术提质增效
单日完成百万人份数据录入
“我们在依靠科技赋能的同时,也依托现代流程化的管理技术提质增效,持续扩大核酸检测能力。”胡尚华介绍,企业将去年新冠疫情核酸检测服务实践经验,结合国际标准化的方法论,于今年5月与国际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合作完成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分析前建设规范指南》的编制和推广,并在本轮大筛查中得以应用与优化。
此外,云康从样本采集、运输、接收、准备、提取、扩增到结果上报等环节引入信息采集节点制,并制定节点控制规则,实时掌握全流程进度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适时改进。
“例如,针对疫情前期有部分环形条码粘贴不规范的情况,为了不影响扫码录入的速度,减少错误,在前处理分拣环节,我们将有环形贴码的样本挑选出来、集中起来专人录入,并增加核对环节,从而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减少错误。”胡尚华提到。
云康还通过自主开发的二维码信息录入系统,作为采样信息录入的备份,在6月5日番禺筛查中,当日完成100万数据录入。“为了响应海量数据需求,我们用了3天时间,将10万级的数据量扩容到百万级。采取接口传输、人工补传,中间数据库方式与‘粤核酸’数据库对接,确保数据及时上传到省政府信息平台。”胡尚华说道。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黄舒旻 李鹏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