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字数:2300阅读时间:5min
不少人拥有巨大的名气,但他可能一点实力没有,也没有所谓的代表作。换言之,名气与实力之间不再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可能完全是没有关系。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老演员和流量们在职业认知上的差异。
▼
(IC photo / 图)
最近,一个叫《五十公里桃花坞》的综艺节目,把宋丹丹、舒淇、苏芒、郭麒麟、张翰、周杰、汪苏泷、赖冠霖、李雪琴、辣目洋子、孟子义等15位明星拉到京郊50公里外一个叫桃花坞的地方,进行一个所谓的社交实验,让明星在这里建立一个理想社区。
理想社区能否成功暂时不得而知,它倒是一次又一次地成功“社死”,贡献多个尴尬名场面,不仅充分暴露了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差异,也折射出老演员和当前年轻的流量们在职业认知上的差异。
两代人的代际差异
这档综艺常驻嘉宾多达15个,各个年龄层都有。年纪最大的宋丹丹1960年出生,而年轻一代的代表郭麒麟则出生于1996年,这是间隔了差不多有两个辈分。因此,节目一开始的social环节,让不少年轻观众感受到春节回家过年的那味儿:七大姑八大姨围着你,一个劲地对你各种私人问题进行种种盘问,“怎么还不结婚啊”“一年赚多少钱啊”“买房了没有”“喜欢的异性是什么类型的”……
宋丹丹一见郭麒麟,就问人家“你有女朋友了吗?”。这把郭麒麟问得一愣。舒淇一见郭麒麟,也体现出“阿姨”的长辈意识,直接问他粉底怎么这么厚,“你底打得比我还厚”。接着宋丹丹和舒淇开始左右夹击,对郭麒麟的感情问题接着进行盘问:“你有暗恋的人吗?大方一点,勇敢说出来,女孩子不喜欢这样的……”社交能力极强的郭麒麟也扛不了这个场面,调侃着说他要裂开了。但宋丹丹没有放过他的意思,继续追问,“你喜欢哪个类型的,眼睛大眼睛小的你先说”,郭麒麟直接尿遁了。
节目的旁白特地引用了社会学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社交场合中,情绪能量所聚集之处就是社交地位最高的人”。旁边说道:“在朋友相处中,总有那么一个被集中打趣的对象,表面在食物链的底端,但恰恰这样的人,可能才是掌握着焦点的社交中心。因为大家都相信打趣他,不会让他觉得被冒犯反而能拉近所有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是朋友圈最好欺负的那个人,实际上你可能是最受宠爱的社交中心,即便不是多些自信也没坏处。”
这个解释并不完全正确。年轻一代不再是这样社交的,他们有着更鲜明的独立意识和边界意识,不是说我喜欢你就打趣你,因为这对于你来说,可能就构成了一种自尊心和隐私的“冒犯”。
在与长辈的相处中,这一原理是起作用的——的确有很多长辈如果很喜欢某个小孩,他们反而更愿意逗这个小孩、开这个小孩玩笑,哪怕小孩本身并不喜欢这种逗弄。长辈们乐在其中,除了喜欢小孩外,还在于长辈喜欢这种高高在上“掌控”的感觉,他们拥有身份上和心理上的优势地位,觉得完全拿得住年纪和辈分比他们小的人。
虽然长辈没有恶意,但坦诚地说,很多年轻人很反感这种“打趣”。这也是为什么节目播出后,宋丹丹的行为引发争议,不少年轻观众认为她的“大家长”意识太强了。
(IC photo / 图)
老演员和流量的认知差异
这种代际差异,也体现在自我介绍环节。宋丹丹建议每个人自报家门:干什么的?有什么成就?为什么来这个节目?老一代人很喜欢通过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相互了解,但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正儿八经的自我介绍就有点太程序化、太“严肃”。李雪琴在后采时就说,“大家可别太严肃正经地说了,这自我介绍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自卑的彭楚粤觉得这个环节挺“恐怖”了,因为他自己没啥名气,怕一介绍没人知道他是谁。
到了张翰这里,张翰就说了一句:“我是演员,在座的所有人我都做过功课。我也都认识。”宋丹丹觉得这不够:“你是演过什么,你是有名的演员。”张翰回答“我没名”,心直口快的宋丹丹回应说,“你看那你就不诚实,你要没名你也不会来到这。你还是要介绍一下你自己。你演过什么。”汪苏泷出来替张翰解围:“丹丹姐,我们都是纯帅,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靠脸进来的”,周杰让张翰不要有负担,说两个作品,张翰就是不介绍,只说“我就是个演员”。
当时空气快凝固了,氛围着实有些尴尬。这里不仅有代际之间对自我介绍这一环节的不同态度,其实也体现出老一辈演员与当下流量时代的年轻演员,对演艺工作认知的差异。
宋丹丹为代表的老演员,称得上是艺术家了。他们的走红路径,基本上都是有作品,有实力,然后才能在演艺圈站稳脚跟。这也构成宋丹丹对演艺圈职业的认知:你既然能够来参加这个节目,你得有名气,你有名气的前提是你得有代表作。这里就存在了一个逻辑关系:名气=实力=代表作。
而流量时代将这个公式打破了。不少人拥有巨大的名气,但他可能一点实力没有,也没有所谓的代表作。换言之,名气与实力之间不再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可能完全是没有关系。因此,当宋丹丹要求大家在自我介绍中谈下自己有什么作品时,有些年轻的演员就被“难住”了,因为他挑大梁的作品可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佳作,他们就会尴尬、犯难,希望“蒙混过关”。
这里倒不是说张翰是“流量”、“没实力”云云,从他的回答是可以看出,他是希望以自嘲的方式渡过这个环节。只不过他自嘲“我没名”缺乏说服力,恰好宋丹丹又追着不放,才造成这个“社死”场面的发生。之后汪苏泷、李雪琴的幽默式回答,就很好化解这一尴尬。汪苏泷就说自己是长得帅被星探发现才进的演艺圈,李雪琴则调侃自己是走后门找关系才能进入这个节目,也就说明他们来节目不是靠“作品”,四两拨千斤地回避了宋丹丹有什么作品的问题。
《五十公里桃花坞》能否建立一个理想社区不得而知,就目前看来,它是成功地让观众看到各种“社死”场面,将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差异、职业认知差异直观地体现出来了。希望观众经由节目,能够对自己的社交行为有所反省,不要爽了自己冒犯了别人;流量时代的年轻演员们,也能够在流量的借力下迅速提升实力,不要干到老还只能说“我没作品”,那也是真的丢人。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