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背影,还是正面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
“红马甲”“白大褂”“蓝战衣”依旧
投身抗疫最前线
与病毒赛跑、和天气对抗、守一方平安
他们,是大沥千千万万的抗疫人。
连日来,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大沥镇党委迅速响应、统筹抓总,以“办好一批实事、温暖一片民心”为目标,镇委组建作战“司令部”确保指挥有效,社区党组织当好抗疫“主阵地”确保组织有序,机关党组织驰援“分战区”彰显担当有为,“两新”党组织自建“物资库”确保保障有力。
在过去几天的核酸采样工作中,大沥镇共出动1900多名党员干部、1862名医护人员,他们以“红马甲”“白大褂”“蓝战衣”为战衣,奔赴全镇29个核酸采样点,投身防疫最前线,助力大沥基本完成两次全员核酸采样及检测工作。他们也是肉体凡躯,只因“使命”二字化身铜墙铁壁,守护着城市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
守初心
党员干部穿着“红马甲” 担当急先锋
“请各位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居家隔离,不要随意走动,如需出门请戴好口罩!”6月3日,在大沥镇某居家隔离社区内,大沥退役老兵、老党员梁锡钊拿着大喇叭,在村头巷尾来回穿行,确保让辖区内居民都了解到隔离要求。
大沥镇岐城社区副书记卢春明,从26日开始一直冲在防疫前线,从密切接触者隔离,再到全员核酸检测开展,全面统筹安排和细致现场布置等,每天不分昼夜,不辞劳苦。
驻点团队人员及党员志愿者在核酸采样点帮助群众登记。
这几日,像梁锡钊这样投身在防疫一线的党员干部有近两千人,全镇核酸采样点和重点防控区域运转有序。5月27日南海发布公告,从当日下午3点起,对大沥、桂城、里水三个毗邻广州的镇街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
接到任务,大沥镇委班子领导、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机关骨干、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主动取消休假,下沉东部片22个社区和西部片7个社区共29个核酸采样点,全力支援全镇全员核酸采样检测工作。
党员志愿者帮助居民进行信息采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确保防疫物资到位,以镇经发办所在的大沥镇机关第十一党支部和镇卫健办所在的大沥镇机关第十三党支部党员干部为主,积极联系珠海等地链接防疫工作资源,主动对接大沥、盐步、黄岐三家医院以及全镇29个核酸采样点,组织采购、调配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服、测温枪、采样管、免洗凝胶、帐篷、空调扇等各类物资256车次,为采样工作顺利进行提供物资保障。“疫情就是命令,大家接到任务迅速行动,很快便落实了物资的筹备工作,当晚便开始了第一轮检测。”大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沥镇党员志愿者在抬运防疫物资。
前方核酸采集一线紧急运转,后方各界人士也送来关爱。连日来,大沥总商会党支部、区女企业家党支部、大沥镇暖心党员服务队、各社区党建共建单位等纷纷向开展核酸采样的社区送去爱心物资与亲切慰问,凝聚抗疫合力。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截至新一轮核酸采样检测工作结束,大沥镇累计已超过1900名党员、干部先后参与支援,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护安康
医护人员身披“白大褂” 担当护卫队
在这次防控战役中,如果说,身着红色志愿服的党员干部及社区工作人员是主力军,那么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便是“急先锋”,医护“白色天使”与基层“红色堡垒”迅速结成“红色联盟”,不分昼夜、风雨兼程为广大群众织牢织密“防疫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接到单位吹响的“集结号”后,大沥、盐步、黄岐三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迅速与各社区党组织对接,承接所在社区的核酸采样和检测工作。“大沥镇户籍人口体量大,‘广佛候鸟’人数多,且新一轮核酸采样必须在一天内完成,所有采样点的医护人员挑战身体极限,坚持24小时‘连轴转’,真的是不分白昼和黑夜。”大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每个采样点配置12名医护人员、承接14000份采样量测算,一天下来,每名医护人员需要“抬手”1160多次。
大沥镇水头社区核酸采样点。
在医院有些医护是双职工家庭,为了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6月1日以医院工会的名义发出通知:医院员工若孩子生病白天由医院派专人负责照顾,晚上则由行政总值人员负责。通知一发出,立即有员工回应,暖心!该医院也实现了全员投入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热心群众为抗疫一线人员送上爱心早餐。
正值夏季,烈日暴晒,还受“龙舟水”影响,但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核酸采样需要在室外通风处开展,因此两轮核酸采样检测均受到雷雨天气影响,医护人员在室外采样点经历烈日和暴雨的双重“洗礼”,在防护服内被汗水沾湿、防护服外被雨水打湿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据统计,两轮核酸采样共计出动医护人员1862名,“白色大褂”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守护大沥群众安康贡献出不平凡的“红色沥量”。
显担当
驻点团队换上“蓝战衣” 担当尖刀兵
与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在现场服务不同,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幕后团队的统筹协调、细心组织。本次疫情来势汹汹,核酸检测辅助团队在时间紧、任务重、天气差等不利因素交织叠加的情况下,克服了场地准备、物资调配、人员调配、队伍磨合、信息对接、系统故障、信号受限等困难和问题,为群众搭建了安全、舒适的核酸采集点和等候区,体现了大沥速度和大沥战斗力。
大沥镇太平社区居民严格落实“一米距”排队。
黄岐社区利用1天时间将3000平方米桥底篮球场临时改建为采集点,优化群众等待环境;河东社区党委书记陈志铭同志“持证上岗”,运用电工知识在采集点现场铺设电路,身体力行展现“头雁”担当。除了社区工作团队,驻点固定团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接大沥镇党建工作办的紧急通知后,42个固定驻点团队迅速派员集中参加岗前培训,提前熟悉核酸采样流程、信息采集平台操作、“葵花码”个人信息系统录入步骤等。
培训结束后,420多名团队成员火速“集结”,赶赴驻点社区支援核酸采样工作。团队成员穿着蓝色“防护服”,积极协助驻点社区开展应急值守、物资分发、信息采集、分流引导、维持秩序、实名登记、政策宣传、舆情引导等工作,在疫情面前彰显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大沥镇社区核酸采样点之一。
6月3日防控形势进一步加紧,为了更好地组织分配工作,大沥镇某重点区域社区两委班子与经济社干部组织在村内生活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党员、群众约70人,分成宣传服务队、核酸检测服务队和物资运送服务队,对所有人进行明确分工开展精细服务。宣传服务队每天早上用大喇叭在村内分4条路线进行宣传,劝导群众居家隔离,核酸检测服务队协助医护人员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工作,物资运送服务队分早班晚班,分片区将物资运送至各家各户。
“虽然已经好几天没好好睡觉了,但是大家都在咬牙坚持着,为了守护居民安全健康,我们愿意。”一位在防疫一线坚守的社区干部说。
他们,为我们冲锋在前!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
做好个人防护
您的健康与安全
就是为他们的工作“减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