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味道 | 连麦 “猪浸” 飘香

怀集发布
+ 订阅

在这人生旅途中,有许多的事情都成了回忆,而回忆幸好还没有完全消逝,一些人、事、物的某个片段还历历在目。今天,就写写我的家乡的传统美食——“猪浸”吧。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猪浸”为何物?猪浸是怀集地方俚语,通称猪血肠。自古以来,我国有不少地方把猪血肠当作美食,只是在制作和选料方面各有不同之处。怀集县北部的连麦镇,人们多选用猪小肠做猪浸。有关资料显示,猪血(又称猪红)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蛋白质、铁、磷、钙、尼克酸等成分。《本草纲目》记载,猪血味咸,性平,主治瘴气、中风、跌打损伤、骨折及头痛眩晕等症,所以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

过去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年头购买猪苗养到年底时才宰杀,叫杀“年猪”。在我的记忆深处,猪血的食法有多种,一种是待猪血凝固后切成小方块放进沸水中做成猪红汤;一种是加入大米熬成了猪红粥。最别出心裁的是把猪血灌进小肠中,然后放进锅里慢热浸泡煮熟,即“猪浸”。在浸煮过程中,肠中的油脂融入进猪血中,熟后趁着热气进食,一口咬下去,满口的油香立刻勾住了所有人的味蕾,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独特美食,久而久之逐渐成为我们这里的一种“有猪浸才成美餐”的惯俗。

记得童年的时候,我家里每年也养有一两头猪,待到第二年小猪长大,就约“劏猪佬”过来宰猪。在“劏猪”的前一天,我的父亲母亲就派我们小孩到父亲的姐妹家告知她们明天回娘家一起“灌猪浸”。宰猪那天,一声凄厉的猪叫声划破了凌晨的宁静,惊醒了睡梦中的我,回想自己曾经摘猪菜、煮猪食养大的猪就要成为人们的盘中餐,竟生出了几分难受。天亮了,家人也已将做好的新鲜的猪肉端上了餐桌,和“劏猪佬”一起品尝,以表示感谢大家凌晨宰猪的艰辛。

“劏猪佬”离去后,我那三个嫁到外村的姑姑和姑妈先后回到了娘家,而我的母亲赶紧把留出来的还冒着热气的饭菜端出餐桌,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和姑妈姑姑们一起边吃边聊起各自家常。或许,我的父亲母亲是趁这个日子,制造了一个让亲人相聚在一起的机会吧。

吃完饭,大家分工合作进入制作猪浸各个环节,只见我的母亲找出一个大塑料空罐,拿剪刀将罐子三分一那罐嘴部分剪出来,然后拿出一些物品备用,比如一对长筷子,一个碗子和一扎绳子,这绳子竟然是从屋后种的苎麻剥下的皮!母亲说,苎麻茎皮纤维坚韧不易扯断,当绳子用还是不错的。姑妈呢,她的任务是用盐将或小或大的猪肠内外清理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一个大盆里,用剪刀剪成一段一段的,每段大约50厘米长。而大姑姑则把适量的水以及葱花、盐、米粉、花生末倒进装着猪血的桶里,再搅拌均匀。厨房那边,小姑姑往砖头砌成的灶里生起柴火,她的任务是要将那一大锅水烧开。而我这个“吃货观众”,就勤快地搬来小板凳让大姑姑和姑妈坐着灌血肠。

我好奇地看着姑妈先拿起一段猪肠,把猪肠的一端用绳子扎好,再张开另一端猪肠切口处放进塑料罐嘴,然后拿个碗盛猪血往里面灌入,那猪血顺势而下,猪肠慢慢胀起来,再盛再倒,倘若配料将猪肠塞住了,流通不畅,就用一根筷子往肠子捅一下就好。姑妈说:“切不可贪多将猪血灌得过满,让肠身看起来均匀即可,不然在煮的过程中,猪肠皮容易裂开。”每当一段猪肠灌好猪血后,大姑姑拿了麻绳将这边猪肠开口处扎好,将猪肠盘成两三圈,再用绳子将猪肠两三下捆好,才放入烧开的水锅里煮。

小姑姑在灶头边守候多时,终于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时候,只见她不时用筷子细心地为猪浸“翻身”,使它达到均匀受热的效果,大约20分钟后,隔上一会就用牙签在猪浸上扎几个小孔来判断是否煮熟,她说,如有猪血流出来,那就是没熟,还要再煮一会,如果没有猪血流出来,那就是熟了。

当第一圈猪浸煮熟出锅上盘,妈妈拿刀将这圈猪浸切成一段一段时,屋子便弥漫起猪浸特有的香气。妈妈说:“大家趁热先品尝再忙吧!”于是,大家赶紧把手清洗干净,笑嘻嘻地用手拿起猪浸,边品尝边“吐槽”自己做的猪浸味道是咸了还是淡了,商量着接下来该略加盐或是添上一勺水。大家吃过首轮猪浸,趁着余兴一鼓作气,继续有说有笑地灌猪浸、煮猪浸……然后再让我们小孩送些煮好的猪浸给左邻右里、亲戚好友,而收到猪浸的人家则礼尚往来地硬要回酬一升米给我们带回家,寓意“日后养猪快大!”真的是“一家宰肥猪,全村猪浸香”啊!

2015年,连麦镇第一家卖本地猪浸的店开业了,店里不仅有传统美味的猪浸,同时在原来加了米粉、花生、胡椒、葱花等佐料的基础上,再加入了一种俗名叫“芋莲婆”的香料,它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不但气味芬芳,而且具有清热、解毒、通经等作用。由于创新改进,融入多种元素,不但绿色环保不易变质,而且方便携带,这种异香四溢的猪浸刚一面市便受到食客青睐,有的专程从怀城、冷坑、下帅等乡镇驱车过来,只为了品尝这店的连麦猪浸,还有人每次走访肇庆、佛山、广州、东莞等地的时候都会过来买上几斤甚至十几斤作为“手信”送给亲戚朋友品尝。该店的连麦猪浸多次参加县举办的美食品茶节活动,深受食客称许。


资料来源:怀集县图书馆(通讯员: 黄帼琼)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阳华

编校:徐阳华

审核:李光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