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童被继母打成植物人!孩子的噩梦,这两部法律“出手”了

广东政法
+ 订阅

5月31日,山西继母虐童案一审在朔州中院开庭宣判。法院认为,被告人王某蓉的行为造成朵朵成为植物人状态,终生全部护理依赖等不可挽回的损害后果。

受害女童朵朵的父亲刘魁风告诉记者,被告人王某蓉因犯虐待罪被判两年有期徒刑,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无期徒刑,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被告人王某蓉当庭表示选择上诉。

据此前报道,2020年春节后,被告人王某蓉多次使用钝性外力致被害人头部受伤。2020年5月14日凌晨,王某蓉发现朵朵昏迷,遂将其送医救治,经诊断,朵朵硬膜下血肿、弥漫性脑肿胀、大面积脑梗死。经鉴定,朵朵颅脑损伤程度为重伤一级。

△4月14日,受害女童朵朵躺在山西一家酒店的床上,15日她到庭参加了庭审。(图片来源:央视网)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或许你会觉得

这不过是众多儿童节中

寻常的一天

但对很多孩子来说

今天可能会是改变人生的一天

新修订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两部法律

今天起,正式施行

这无疑是给每位儿童的法律保护伞

守护他们的无忧童年

修订后的“两法”有哪些亮点和变化

一起来看

医院方主动报警

实行强制报告制度

律师表示,“山西继母虐童案”中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朵朵在就诊时,山西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护士长发觉朵朵身上的伤不对劲,故报警,后继警方和检方跟进查处。

该行为符合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强制报告制度,即儿童的相关责任方,如学校、医院、社工机构、旅馆等相关人员发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必须强制向公安机关报告。

未成年人“开房”怎么管?

这道“门禁卡”来了!

除了家庭暴力,在梳理近年来办理的涉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时,多起案件案发地都在旅馆,且未成年人在办理入住登记时,旅馆前台工作人员均未作过多询问和阻拦,旅馆正在成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犯罪易发地。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对住宿经营者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规定。

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

首次纳入了全国性的立法

2020年3月7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交叉路口,一名男童不幸被从车窗中甩出。事故的原因是一辆白色轿车在右转弯时被一辆直行的越野车猛烈撞上右侧车身,经监控视频显示,这辆白色轿车虽然配备了儿童安全座椅,但事发时并没有使用。

数据显示,汽车内未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情况下,儿童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安装了的8倍,受伤率是后者的3倍。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装置是目前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最有效手段。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也首次纳入了全国性的立法。

家庭保护方面

明确多项禁止性行为

近日,上海一位7岁女孩晨晨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生活,结果遭母亲虐待并向法官求救:“法官能不能救救我!让我到爸爸奶奶那里去,我不要跟妈妈,妈妈让我一个人在厨房睡觉,直接给个垫子,没有让我睡过床,还让我做家务,还会饿我一天。”经过考量,法院改判晨晨随父亲共同生活,并强制执行,晨晨终于来到爸爸、奶奶身边。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在“家庭保护”方面,明确了十项职责和十一项禁止性行为。十一项禁止性行为中,就包括: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等内容。

增设网络保护专章

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保护

日前,一起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案件,引发关注。据报道,未成年人小刘初二辍学在家后,沉迷于网络直播,70天时间,便将其父母的158万积蓄全部打赏给一名主播,小刘一家因此把直播平台告上法庭。最终,经法院调解,直播平台全额返还158万元。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从立法角度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保护。其中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同时,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此外,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行分级预防,对未成年人非犯罪行为进行干预,预防发展为犯罪;对犯罪行为进行专业矫治和帮教,预防其继续犯罪。

来源:央视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