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邓铁涛:补气活血法治疗脑出血验案一例

广东中医药
+ 订阅

▲邓铁涛(1916.10-2019.01)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摄像 陈安琳)

每天18时,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胡某,男,时年60岁,香港退休职员。于1999年8月3日入院。

【发病过程】

患者于10天前晨起洗脸时突觉双下肢乏力,活动不利,卧床休息后症状缓解。当日上午突发头部胀痛,尤以前额及后头部为甚,呈持续性发作,休息后未见改善,无恶心、呕吐、抽搐、昏迷。曾在我院门诊治疗,头颅CT报告示:左颞叶硬膜下血肿(出血量约9ml)。收入我院针灸病区治疗,患者及其家属慕名要求请邓铁涛教授会诊。

【首诊证候】

神清,精神差,痛苦面容,头痛,尤以左颞部为甚,呈持续性发作,伴右侧肢体乏力、睡眠差,纳可,二便尚调,舌淡黯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涩。既往有皮肌炎、痛风病史。体查: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张力、腱反射正常,肌力Ⅳ级,未引出病理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中风;头痛。

辨证施治:证属气虚血瘀痰阻,脾肾两虚;治以益气活血化痰,佐以健脾补肾,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

处方:黄芪60g,地龙12g,茺蔚子12g,五爪龙60g,赤芍15g,竹茹10g,桃仁12g,鸡血藤30g,薏苡仁15g,红花5g,田七末3g(冲),牛膝15g。4剂,每天1剂,水煎服。

针灸取穴:太阴、印堂、足临泣、风池(均取左侧),合谷、足三里(均取双穴),以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随诊过程】

二诊:8月8日

患者头痛减轻,头痛以夜晚为甚,睡眠较前好转,舌淡黯边有齿印,苔薄黄,脉弦细。患者舌苔黄,可减少黄芪用量,重用五爪龙。针灸暂不针头部,肢体穴位可开四关为主。

处方:黄芪30g,茺蔚子15g,五爪龙90g,瓜蒌皮30g,枳实10g,桃仁12g,红花6g,水蛭10g,赤芍15g,川芎10g,田七末3g(冲),牛膝18g。4剂,每天1剂,水煎服。

针灸取穴:合谷、太冲、外关、足三里(均取双穴),平补平泻,每日1次,留针20分钟。

三、四诊:8月12、14日

头痛继续减轻,睡眠稍差,舌脉同前。症状渐趋稳定,予以健脾补肾固本。

处方:黄芪50g,桃仁12g,红花6g,水蛭10g,茺蔚子15g,法半夏10g,薏苡仁30g,牛膝15g,五爪龙60g,川芎10g,茯苓15g,白术15g,杜仲10g。4剂。

针灸取穴治疗同前。

五诊:8月19日

轻微头晕、头痛,睡眠欠佳,左膝关节酸痛,活动时加剧,考虑其有痛风病史,仍用补阳还五汤加健脾祛湿之药。

守四诊方去法半夏、杜仲、牛膝、白术,加厚朴(后下)10g,红花、泽泻、猪苓、地龙各12g。4剂。

针灸取穴:太阳、合谷、太冲、外关、足三里、三阴交(均取双穴),平补平泻,每天1次,留针20分钟。

六诊:8月23日

头晕头痛消失,左侧肢体活动灵活,肌力Ⅴ级,左膝关节酸痛,活动尤剧,睡眠佳,舌淡黯,苔薄黄,脉弦细。发现其双手掌、脚掌暗红,经进一步问病史,诉20余年前曾患肝吸虫病治愈,B超检查示:脂肪肝。

嘱其注意饮食调护,中药治疗守方不变。

针灸取穴:梁丘、血海、犊鼻、膝眼、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均取双穴),平补平泻,每天1次,留针20分钟。

七诊:8月27日

右侧肢体活动自如,左膝关节酸痛减轻,睡眠佳,舌淡黯,苔薄白,脉弦细。复查头颅CT示:左颞叶硬膜下出血灶已全部消失,病愈出院。

继服药巩固,随访3年无复发。(注:针灸治疗由针灸科医生主诊。)

【按语】

辨证思路:脑血管意外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属中医中风病的范围。邓铁涛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应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内动,或湿痰、瘀血内阻,或虚阳浮越而发病。外风外寒往往为本病之诱发原因。

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中脏、中腑、中经络三大类。

对于中脏者,治疗时可将方药配合针灸治疗,疗效较佳。阳闭证,以至宝丹研碎化水,滴入患者舌上;阴闭证,予苏合香丸(用法如至宝丹);脱证可灌服或鼻饲参附汤以急救回阳。

中腑:肝阳亢盛型,宜平肝熄风,用“自拟羚羊角骨汤”(基本方:羚羊角骨25克,钩藤15克,白芍12克,地龙12克,石决明30克,天竺黄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气虚血瘀型,治以补气祛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若以血瘀证为主,气虚不甚者,可用通窍活血汤加减;阴亏血虚型,宜养血滋阴,用地黄饮子。

中经络:风痰阻络型,治疗宜养血祛风通络,用“自拟秦艽牵正汤”(基本方:秦艽18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云苓15克,白附子10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羌活10克,防风6克,白术12克);阴亏阳亢型,宜滋阴平肝潜阳,以“自拟钩藤饮”加减(基本方:钩藤12克,牡蛎30克,牛膝15克,天竺黄12克,全蝎10克,石决明30克,天麻10克,首乌20克,杜仲12克)。

治疗经验:邓教授认为脑出血早期,应以活血化瘀,除痰消血肿为主,常加三七、水蛭、地龙、竹茹、枳实、瓜蒌皮等药;后期予以健脾补肾,加用茯苓、白术、杜仲、牛膝、薏苡仁等药,但均应以辨证为依据。对于中风肢体活动不利的患者,邓教授主张要针药合用,益气养血,祛风通络为法。

本例患者患者为颅内积瘀,不能及时排散,血瘀阻络,清阳不升,故见头痛甚,且患者为老年男性,既往有皮肌炎、痛风病史多年,脾肾皆已受损,故治以益气活血,兼健脾补肾,佐以化痰,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头痛加用茺蔚子。早期以活血化瘀除痰消血肿为主,待中后期,症状渐趋稳定,则加大健脾补肾之力。并同时配合针灸治疗,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经气旺盛,则运动功能易于恢复,故分别选用手足三阳经要穴,以加强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取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等穴,以滋生化之源,血足气得生,气足无顽麻。

临证体会:对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邓教授较推崇王清任《医林改错》中之补气活血法。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原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者,确有良效,临床沿用至今。邓教授认为补阳还五汤及通窍活血汤加减,对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尤其是中腑)疗效较前人方法有其独到之处。他常用于治疗中风病属气虚有瘀者,效果甚佳。补阳还五汤适用于中风以虚证为主者,至于在脑出血急性期可否用补阳还五汤?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邓教授认为,关键在于辨证。若脑出血以虚证为主,尤其是气虚血瘀者则可大胆使用,早期即可用补阳还五汤;若脑出血属实证、热证,尤其是肝阳上亢化热化火动血致出血者,则不宜使用,以免有动血之虞。通窍活血汤加减则宜用于脑血栓形成,不可用于脑出血。

(本案编写:刘成丽 邱仕君)

【来源:《邓铁涛医案集》,邓铁涛著,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整理,2019.12,广东科技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