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你来了!阳山,你变了!

广州黄埔发布
+ 订阅

最近

清远市阳山县一片

巨靓的西洋菜田

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

令无数街坊为之感动

你可知道

这只是咱黄埔脱贫攻坚工作的

一个缩影

我区扶贫干部

深入阳山县各村落

与村民们并肩作战

惊艳巨变

正在阳山悄然发生

一路坦途

“羊不走”变身希望之路

在阳山县青莲镇南塘村下辖的

孙屋村

有一条人称“羊不走”的羊肠小道

TA是孙屋村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道路

在这里

看病难、上学难

小康更是难上难

自黄埔区扶贫工作队

进驻南塘村以来

便致力为村民修筑致富路

2018年8月

在区司法局、区直机关工委

区妇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

等单位的帮扶下

5米多宽的连洲坪公路

正式通车

南塘村位于阳山县青莲镇南边,总面积14平方公里。在阳山县35个省定贫困村中,南塘村是扶贫工作任务最艰巨的村之一:贫困户120户285人,户数在全县排第五、在全镇排第一;地处全县海拔最低处,是每年必遭洪涝灾害的少数几个村之一;是全县交通最不便利、中小学生上学路程最远的少数几个村之一。

2016年5月,黄埔区委区政府确定区司法局、区直机关工委、区妇联为南塘村对口帮扶单位;2017年11月,黄埔区委区政府又加大对南塘村的对口帮扶力量,调整增加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为责任单位。

路通了

脚下是前人踩出来的路,一边是悬崖峭壁,前面是宽近200米的小北江,左右两侧被紧挨江水的陡峭石壁阻隔。这条长4公里的羊肠小道,其中有700米是被村民称为“羊不走”的小栈道,从“羊不走”小道过到江对面的镇上,要绕行28公里。“都说路通则财通,这条‘羊不走’小道已经成为连州坪片区村民致富的‘拦路虎’,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中之重就在于打通这条道路。”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梁小瑾说。

将这条路扩宽到5.5米,并铺上水泥路面,要花费500万元。面对如此庞大的数目,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决定采取三个依靠:依靠社会力量捐助一部分,依靠当地政府解决一部分,依靠对口帮扶单位支持一部分。有了各方共识,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趁热打铁,一头扎进村里,挨家挨户上门发动村民自愿捐款;同时积极向社会各界、当地政府及对口帮扶单位争取资金支持。

2017年11月17日,“羊不走”栈道响起一阵阵爆炸声,标志着劈山修路的“战斗”正式打响。在10个月的工期里,4公里石山羊肠小道蜕变成宽4米、可通大卡车的大路。2018年8月,连州坪公路正式实现通车;同年11月,南塘公路拓宽工程也全部完工。今年4月底,由黄埔区扶贫工作队援建的连州坪公路全部硬底化,安全防护工程同步完工。至此,连州坪片区700余名村民告别了百年摆渡的历史,开创了青莲镇南岸所有行政村通路通车的新篇章。

财来了

两年前,因为道路不通畅,出行难,连州坪片区有劳动力的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而留守家中的老人们主要靠种植作物,种桑养蚕来维持生计。然而,面对崎岖的山路、高额的运输成本,大多数蚕蛹收购商都迟疑了;零散的收购商经常压低价格,村民们赚不到什么钱,没法扩大规模。道路打通后,扶贫工作组还帮村民联系了稳定的蚕茧收购公司,价格提上去了,不少村民还准备扩大规模。

除了种桑养蚕,扶贫工作组还根据各贫困户意愿和实际情况,每年为家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发放鸡鸭苗、猪苗等生产性资料,由此来增加收入;同时开展养殖等技能培训,保障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以后我要把家里的养殖业做大,赚更多的钱,然后装修房子,让老人过上好日子,让小孩接受好的教育,提高生活水平。”提起未来的日子,脱贫户孙水海满心向往。

村民舒心了

南塘村原有一栋两层楼、100多平方米的公共服务站,它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代初,5年前就被相关部门鉴定为危房。村内没有购物点,也没有医院,村民的日常生活十分不便。梁小瑾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不管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求学出行购物看病,这些都是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也是关乎民心民生的大事。

2017年9月,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集便民超市、农贸市场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基本满足了村民日常购物需求,解决了农产品定点外销问题。同年10月,由五家对口帮扶单位筹集资金建设的南塘村综合服务站拆旧建新项目开工。

2019年1月,一栋高3层、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集公共服务、农村金融、电商服务、培训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矗立在村民们面前。该服务站不但能为南塘村村民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还惠及周边大洞村、柳塘村近万名村民。

一粒千金

小作物撬动扶贫产业

七拱米在粤北和珠三角一带

久负盛名

素有“粮仓”之称的

七拱镇下辖的火岗村

正是以种植七拱米而被大家熟知

然而长期以来

年轻人外出打工

老人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

在黄埔区扶贫工作组

与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

农业产业创收大幅度增加

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提高

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村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现在的火岗村

俨然一片新农村景象

2016年,知识城集团承担起火岗村脱贫攻坚的任务,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积极引进“七彩水稻公园”产业增加创收,给村民带来了致富之路。

脱贫靠水稻

七拱镇作为阳山南部粮仓,名气传遍了珠三角地区。但是一直以来,水稻种植多为散户耕作以及少数合作社承包土地连片耕作,经营规模偏小,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力度不够,如何才能打响品牌,带动周边居民的发展呢?

黄埔区扶贫工作组引进了阳山金穗华晨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破解产业化难题。金穗华晨不仅带来了机械生产以及新理念、新模式、新标准、新技术、新品种,也带来了“七彩水稻公园”这一项目。

该项目规划投资5000万元在火岗村共同创建一个集水稻品牌、优质稻生产与加工、水稻文化传播、农耕文化体验以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项目。公司目前已与农户签约租赁连片高标农田1300亩,今年培育试种了20个水稻品种,计划用3-5年逐步建成水稻公园,火岗核心区年产500万斤优质水稻,带动周边农户农田种植1.5万亩左右,年产优质水稻3800万斤,打造珠三角最大的优质水稻种植、品牌大米的输出与储备基地。目前,火岗村共112户贫困户入股该项目,享有固定分红、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人均年增加收入1300元以上。

自扶贫工作组驻村以来,火岗村还先后入股广州纳金科技产业园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预计2020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合计480万元,今后每年将为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3500元。

脱贫靠双手

扶贫工作组倡导贫困户自力更生,投入资金近60万元,为有意愿养殖阳山鸡的贫困户发放鸡苗和饲料,平均为每户贫困户带来收益5000元;投入资金近30万元,为有意愿种植水稻的贫困户发送农药化肥,平均为每户贫困户带来收益3000元。通过发放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扶贫工作组逐步由“输血”模式转变为“造血”模式,推动贫困户实现自主、持续地发展生产。

脱贫靠创新

漫步在火岗村,一边是村民热火朝天的农忙场景,一边是整齐崭新的新屋。整洁的街道,平坦的道路,新农村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归功于扶贫工作组对人居环境的重视。

扶贫工作组创新了“保洁+扶贫”模式,聘请了2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成一支专职保洁队伍,大大提升了全村的环境。

保洁制度的建立,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业、农村“脏乱差”等问题,切实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此外,扶贫工作组还投入一百多万元,拓宽村道路面,推进村道硬底化;安装村道桥面护栏,加固委会门前河道挡土墙,确保路基稳定;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出行难、出行安全等问题。

截至2020年4月,火岗村全部贫困人口已达到脱贫标准,脱贫率100%;已退出贫困户人口124户352人,退出率100%,火岗村整村退出贫困村行列。自扶贫工作组入驻以来,四年时间,火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至17549元,村集体收入从2.9万元增加至21万元,火岗村被列为“广东省新农村示范村”。

为了让街坊们更直观地感受到

阳山的这些大变化

南方+倾情打造高能H5

720°全方位向你展示

阳山县脱贫路

“西洋菜变奏曲”激情奏响

“希望之路”满载机遇

“七彩水稻公园”生机盎然

……

在咱黄埔的帮扶下

村民幸福生活再提速

谱写富民新篇章

潜力无限的阳山县

正不断焕发出

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点亮【在看】

为咱黄埔的扶贫干部

加油打Call吧~

文丨徐洁芹

图丨李剑锋

视频丨方俊豪、许小建

编辑丨龙昊

出品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