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28日,广东潮剧院新编创的潮剧《望海潮》在广东省友谊剧院上演。该剧是今年举办的“永远跟党走——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场大型舞台艺术精品展演”作品之一。
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87岁的姚璇秋老师来到现场,演出结束后走上舞台为《望海潮》点赞。这是她第二次观看《望海潮》,一月份在汕头首演录制时她也专门到场支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传承人,姚璇秋对《望海潮》的创新与传承赞赏有加。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张培忠看完后欣喜地表示:“该剧把一个看似简单的华侨回乡投资创业的故事演绎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充满家国情怀、人间大爱和奋斗故事。”
原广东民族乐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陈佐辉说:“我认为从剧本的创作、到表演手法、导演手法,《望海潮》为潮剧现代戏带来了新气象,从剧本创作来说,对戏剧矛盾的处理等非常有新意,有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从音乐和唱腔设计和音乐编配来说,有浓郁的潮韵,又有突破,有些处理非常巧妙。”
《望海潮》是广东潮剧院大力推进潮剧精品创作、精心打造的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潮汕题材现代潮剧。该剧依托“侨”文化,以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历史为大背景,讲述华人华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动人故事。剧中,有百年华侨的奋斗史,有改革开放的变化,有“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
该剧编剧、总导演陈晓琳表示,这是一部跨度近百年的“年代剧”,“从上世纪30年代下南洋一直到2020年抗疫,以大的时代脉络展现潮人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创作期间,总导演、编剧陈晓琳多次到潮汕地区采风,接触到不少改革开放历程下的真实故事,剧中男主角周兴潮的原型就是一个经历了时代浪潮的华侨,“他身上有很多时代元素,比如知青、返城、招工、下海等,于是,故事一下就落在这个人物身上”。
做这部“年代剧”,陈晓琳选择从一个华侨背景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切入,真实呈现时代背景下的集体记忆。“戏里的男女主人公彼此相爱,却在特殊时代背景下错过,而上世纪30年代送丈夫‘下南洋’的那些潮汕女子,很多也是等白了头也等不到丈夫回来。这种集体记忆特别能引人共鸣。”
《望海潮》时间跨度一百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聚散离合,戏剧高潮迭起,深情地演绎了潮汕人担当的家国情怀。
在题材、舞美、灯光、服装等方面,该剧与时俱进,声、色、光、电被应用到舞美中,将古老的潮剧更加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记者】徐子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