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是数字产业化的20年;未来20年,是数字与产业结合的一个重要节点,产业数字化成为发展核心内容。”5月27日,在“贵州·进而有为 华为云城市峰会暨贵州数字峰会2021”上,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说。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列出,并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
信通院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已占GDP的38.6%, 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其中,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增加值比重高达80.9%。产业数字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数据还预计,2025年基于云技术应用使用率将达85%,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高达86%。
本次数博会,华为云还发布了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的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
难题:企业内部数据存在断点
“人工智能已经从语音识别、翻译等场景,迅速向机场的航班调度、制造业的质量检测,到自动驾驶的视像分析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洪方明认为,一方面云应用正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渗透;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应用的局部探索迈向与政企各种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
洪方明从云服务提供商的视角,结合多年服务客户与华为自身转型的实践,分享了云对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一些思考。
他认为,传统产业发展特别需要数据化的助力,但在传统产业数据化转型升级中,面临四大问题:
首先,企业内部数据存在诸多断点,需要把散落在企业各处的数据汇聚起来,然后进行统一治理,让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资产。
其次,是能力协同,一是打破企业内部业务之间断点,将企业的新生能力和既有能力有机协同、立而不破;二是企业与外部伙伴、云厂商的协同,实现企业业务全域发展。
第三,智慧应用最佳的部署方式就是通过云,更智能、更高效地实现业务创新。
最后,需要通过云原生的AI、大数据、视频等能更快速地为业务赋能,加速业务创新。
解决“数据”的流通,通过数据驱动企业创新与发展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破局:云原生2.0释放数据产业价值
洪方明指出,云原生2.0是帮助企业解决“数据”流通的关键,也是产业数字化的最佳选择。
2020年底,华为云发布了云原生2.0解决方案,通过实现数据驱动运营,构筑全栈智能,让企业从容应对:从“ON Cloud”到“IN Cloud”的云化演进趋势。
洪方明重点分享了华为云原生2.0生态图,从资源高效、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四个方面,赋能企业智能升级,释放数据价值、AI与行业知识的深度融合实现业务智能,并获得全方位企业级安全和全球服务能力。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管理和运营体系。
他说,“推进工业大突破,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关键在于下好产业数字化这盘大棋,需要政府、企业、产业组织和研究机构一同,针对区域优势产业链,用创新技术、人才、营商环境等去激发产业的‘链式反应’,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华为云与国内领先的电声产品制造商佳禾智能合作,帮助其打通各应用之间的数据,让佳禾的生产过程全数字化、自动化、可视化,支持品质防错以及追溯管理,助力佳禾生产车间全面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10%,并实现流程与数据一体化。
综合玻璃制造商信义玻璃,联合华为云启动了信义浮法智能集控中心项目,双方共同梳理和制定1200+数据标准规范,建立了200+数据模型。信义通过持续优化数据管理,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更多数据资产的沉淀。
【记者】郜小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